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与电影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使民族文化更好地与中国电影相结合,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电影传统,吸取外国电影的有用经验,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则必须精准定位中国电影发展的目标和融入中国电影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好莱坞成就美国形象的角度,将"经济全球化"作为理论支撑,基于拥有较好的本土市场选择了三个有特色的本土电影业与好莱坞比照,浅论好莱坞与本土电影在开放型关系中的双向形构。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2月27日,"2013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该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436份,涉及99个国家,40种母语的人群。调研报告指出:一、国产类型电影依然主打动作片和功夫片,其他电影类型缺乏吸引海外观众的有效因素。在总分9分的评分体系中,功夫片和动作片得到最高的6.8分,其他类型片得分普遍较低。但功夫片创新能力不足,2013年对外国观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二、受访者通过观看中国电影形成的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主要是"神秘""古老""发展""独特"等中性词,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都比较低,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赵毅  郑保章 《文化学刊》2013,(3):156-16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电影方兴未艾。本文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背景,从本土电影角度着手,对大连网络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本土网络电影的运营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期,以期对网络电影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于电影而言,它是中国电影塑造和表现民族特色、民族价值理念的根基。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向国外市场迈进的同时,其身上所独有的文化特色逐渐削弱,一味迎合市场、取悦大众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视角,提出了中国电影需要改进的三个方面:保持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寻求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的融合点、回归再创作的新型电影。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1,(4):4-4
反映蒙古、回、藏、维吾尔、鄂伦春、哈尼等众多民族生活的30部少数民族语言的电影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日前由北京国际电影季活动组委会选出,并即将在4月举行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上进行展演。这是我国首次向国内外电影界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世界电影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展示众多民族的母语电影,展示多元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好莱坞电影享誉全球,在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影迷最多、每年放映时间最长。从功能角度看,好莱坞电影不仅有娱乐功能,同时还有传播功能。它最善于也最有效地将美国的世界观、价值观以润物无声、静水深流的方式渗透至全世界。好莱坞电影因敏感度低、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在传播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一、好莱坞电影承担对外传播功能的可行性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担负塑造和传播的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好莱坞电影全球性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8.
东北电影以朴素的影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东北电影的文化色彩沉实厚重,广泛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而民族化的电影表现手法更使得东北电影富有意境和诗意。另外东北电影对地域文化的展示影响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显示了东北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正在变革和转型中的中国电影产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国际电影贸易不仅促进电影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文化产品的增值,增加国家外汇收入,而且还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国际塑造……  相似文献   

10.
评述: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越来越大。”比利时著名电影评论家路易·丹维尔在不久前举办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样说。在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十分走俏,揭幕影片是中国导演徐克的《七剑》,压轴的则是中国导演陈可辛的《如果爱》;华人导演关锦鹏执导、郑秀文主演的影片《长恨歌》成为惟一一部角逐金狮奖的华语片。无独有偶,今年3月第22届比利时布鲁日国际电影节上,开幕电影是中国导演贾章柯的《世界》。“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极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路易·丹维尔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李毅超 《职业圈》2007,(12):33-34
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自此,电影产业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且上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本文从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视角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背景,通过相关数据总结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进出口比例、内容制作、品牌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诞生已有100多年了。时至今天,中国电影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多项奖项,涌现了不少世界级的导演和演员。但你可知道是谁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有规模的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无声故事片、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第一部武侠片、第一部彩色片和戏曲片?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拓荒者、中国电影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张石川。  相似文献   

15.
李毅超 《职业圈》2007,(6X):3-34
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时空艺术。与戏剧不同,电影在表现时间与空间上更加自由。时间在电影艺术里主要表现为持续关系、共时关系、重置关系;在空间形态上,电影分为同一空间、延续空间和分立空间。正是这种时空表达方式上的多样性,为电影展现世界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类型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中流砥柱。推动中国类型电影繁荣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本文尝试选取"电影产业""类型融合"和"消费动机"等概念作为关键词探究中国类型电影发展,提出了产业发展促成类型繁荣、类型融合成为最新趋势、期待心理催发消费动机的基本观点,并强调"中国特色"在研究中国类型电影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星巴克获悉,该公司已与印度塔塔全球饮料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这意味着该美式咖啡连锁巨头继中国后,再度进军传统上以茶为主要饮料的新兴市场。由于在新兴市场门店的获利回报比美国本土丰厚,在中国成功后,盯上印度的还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餐饮。  相似文献   

19.
刘振华 《职业圈》2007,(11X):97-100
结合我国电影产业实际和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文章从电影消费者偏好理论出发,对电影消费者选择中的另一重要方面电影消费者“如何选择”电影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讨论电影市场上“叫好不上座,上座不叫好”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Malrin 《职业圈》2013,(13):106-107
随着《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在中国的震撼上映,成千上万的影迷争相一睹为快。电影再一次展现了新西兰——也就是电影中的“中土世界”场景的旖旎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