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呈北西-南东向断续分布,长约50 km,油页岩有18~22层,薄者0.10 m,厚者8.81 m,一般厚0.70~2.00 m。工业分析数据表明,油页岩属于高灰分、中低含油率、低发热量型。油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2.40%~20.23%,平均值7.38%,丰度较高。干酪根镜检显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Ⅰ型),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43%~0.71%,平均值为0.52%,说明油页岩有机质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油页岩样品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化合物和甾烷化合物。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表明伦坡拉油页岩有机母质来源以水生浮游植物为主。通过生物标志物特征及野外地质观察,揭示了油页岩形成于一定盐度的缺氧还原半深湖-深湖环境。湖盆内各种水生浮游植物、藻类等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有机母质来源,稳定的构造条件和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2.
对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油页岩SiO2含量整体较低,K2O/Na2O值较高,Al2O3+Fe2O3为6.43%~10.28%,Al2O3/(Na2O+K2O)为1.7~4.91,含有一定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化学蚀变指数CIA为65~85,Th/U值多集中在0.97~3.38,表明油页岩源区经历了相对中等的风化作用,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Sr/Ba值为0.45~0.82,V/(V+Ni)值为0.46~0.68,Th/U平均值为0.59,表明丁青湖组油页岩形成于淡水缺氧的湖泊之中。温暖湿润的气候、丰富的生物来源及淡水缺氧的沉积环境是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藏伦坡拉盆地出露大规模的油页岩。通过研究油页岩的剖面、探槽、钻井及相关实验数据,根据油页岩厚度、分布范围及沉积相特征,结合油页岩品质特征,对蒋日阿错、伦坡日及爬爬3个油页岩分布区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伦坡拉油页岩总体为高灰分(平均81.76%)、中高含油率(平均7.2%)、特低含硫量(小于1%)型油页岩,其有机碳含量高(平均8.07%),产烃潜量较大,可作为烃源岩为伦坡拉盆地的油藏提供油源。油页岩厚度受沉积相带控制,主要呈北西-南东向断续分布于盆地半深湖-深湖相区。油页岩平均含油率、有机碳含量总体呈北西部低、南东部较高的趋势。综合油页岩厚度及油页岩展布范围,爬爬地区油页岩具有厚度较大、东西向展布最广、平均含油率及有机碳含量高的特征,是最有利的油页岩勘探区,伦坡日、蒋日阿错地区则次之。  相似文献   

4.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和上部新发现两套凝灰岩夹层,对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5±0.24Ma(MSWD=1.07,n=24)和22.64±0.33Ma(MSWD=0.45,n=17),时代分别为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根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和前人研究成果,将鄂加卒剖面的细碎屑岩地层重新厘定为丁青湖组,并将丁青湖组的沉积时代定为渐新世-中中新世。根据丁青湖组地层厚度及沉积速率估算,该组沉积持续时间在21~23Ma之间,其顶部地层的年龄在11~13Ma左右。由此可见,伦坡拉盆地接受连续沉积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这比过去普遍认识的晚始新世-渐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时间更晚。前人在该地区发现的近无角犀化石、攀鲈鱼化石、棕榈科叶片化石以及孢粉化石等研究结果共同证实,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晚期的古海拔高度低于~2500~3...  相似文献   

5.
伦坡拉盆地有较大规模的油页岩出露,根据油页岩工业划分标准,伦坡拉油页岩属于含油率较高的高灰分、特低硫型油页岩。伦坡拉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丁青湖组之中,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发现伦坡拉油页岩厚度受沉积相带控制,呈规律性展布,从深湖-半深湖-浅湖-滨湖呈环带状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位于盆地中央半深湖-深湖相区的伦坡日、蒋日阿错地区油页岩厚度相对较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因其稳定的地球化学性质已经成为研究油页岩等细粒湖泊沉积物的物源、古环境、古气候等变化的良好指示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笔者测试并重点分析了桦甸盆地始新统桦甸组油页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桦甸含油页岩段稀土元素含量要低于上下段泥岩和炭质页岩样品,油页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91.51~355.98)×10-6,平均值为162.56×10-6,高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略低于北美页岩;∑LREE/∑HREE及(La/Yb)N等化学参数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呈平坦状、具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以Ce异常值反映水介质的氧化还原性,桦甸油页岩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以REE的分异程度来表征油页岩的沉积速率,桦甸组自下而上(La/Yb)N值呈逐渐由增大→降低→增大的变化趋势,含油页岩段的沉积速率普遍比下段和上段低,与根据恢复压实后的桦甸组地层厚度和孢粉年龄估算得出的沉积速率结果相吻合,说明较低的沉积速率更有利于有机质的聚集和保存;以∑REE的纵向变化作为古气候波动的代用指标,高∑REE值指示暖湿的气候环境,低∑REE值指示冷干的气候环境。桦甸油页岩形成于干旱与温湿交替的气候环境,气候通过影响湖泊水体蒸发量与补给量的平衡而控制着湖平面的变化,从而控制了油页岩的层数和厚度。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中的稀土元素(REE)研究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岩石地质成因,提供物质来源信息,而且可以对REE含量进行资源评价,有利于油页岩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测试并分析了银额盆地巴格毛德凹陷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巴音戈壁组(K1b)巴格毛德油页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中的REE总量(∑REE)为94.8×10^-6~178×10^-6,平均值为126×10^-6,低于其围岩的∑REE;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LREE/∑HREE)为2.60~3.45,平均值为3.10。(La/Yb)w为0.57~1.02,平均值为0.89,表明油页岩中LREE、HREE分异不明显,LREE相对HREE富集,属于LREE低度富集型。Eu表现为明显负异常,Ce表现为微弱的正异常,表明了油页岩形成于还原的古湖泊环境。油页岩样品∑REE与其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中的REE主要来自陆源碎屑沉积。油页岩样品δCe与δEu、δCe与∑REE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成岩作用对REE的影响十分有限,研究区油页岩的成岩阶段处于未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
西藏伦坡拉盆地是经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盆地,已提交控制储量721万t,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早期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揭示储层薄、物性差,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受低勘探程度制约,牛堡组的已有地质认识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对牛堡组一段在中西部沉积充填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入。前期认为盆地的断陷期主要发生在牛二段,是盆地烃源岩主发育期。近期研究表明牛堡组一段沉积时期,存在"南主断、西主洼"的盆地格局,西南部为沉积中心,发育较好的烃源岩,打破了早期牛堡组一段为一套红层不发育烃源岩的认识,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拓宽勘探思路及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集了渤海湾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井岩心的泥岩及少量灰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测试样品稀土总量平均值为290.39 μg/g ,明显大于北美页岩组合样。各样品δEu为0.42~0.83,平均0.67,中度Eu负异常;大多样品Ce含量正常,δCe为0.51~1.22,平均0.9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轻稀土段曲线明显“右倾”,重稀土段则较为“平坦”。灰岩及部分泥岩中Ce的负异常指示了晚石炭世本区陆表海的沉积环境特点,古海水为氧化环境。根据稀土元素的Eu异常及总的元素组合特点,判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缘的阴山古陆,母岩类型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罗子沟盆地大砬子组上段油页岩干酪根镜检、热解、GC 和GC-MS 等分析,并对其有机地球化学多项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讨论罗子沟油页岩有机地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根据姥植比及伽马蜡烷、孕甾烷、重排甾烷、重排藿烷等参数特征分析,推测油页岩形成的古湖泊水体性质为淡水--微咸水的还原沉积环境。综合分析显微组分镜检和热解结果及甾烷( C27--C29 ) 分布等参数,认为研究区油页岩有机质主要为混合母源输入。依据热解、Ro、甾烷和C31 升藿烷异构化程度、C29 莫烷/C29 藿烷、 Ts 与Tm 相对含量比值等指标的对比,指出研究区油页岩处于未熟- 低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清亮  付孝悦 《地球科学》1996,21(2):168-173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为独特而又复杂.“豆花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两套盆地含油气系统3个成油单元,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对以上成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1)上部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比下部含油气系统要差;(2)生油凹陷主要分布在于蒋日阿错次凹和爬错次凹的中南部与北  相似文献   

13.
刘招君  孟庆涛  柳蓉  董清水 《岩石学报》2009,25(10):2340-2350
本文在野外实测剖面基础上,对抚顺盆地始新统计军屯组油页岩开展较为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根据微量元素富集程度、元素比值变化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探讨了油页岩的有机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其对油页岩成矿的控制.油页岩中微量元素主要有Li、Ti、Co、Cr、Cu、Ni、Pb、V、Mn、Sr、Ba、Zn、Ga、Rb和cd.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为12.90%,氯仿沥青"A"组成中饱和烃馏分占优势,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在GC谱图上,正构烷烃呈"前低后高"双峰式分布,主峰碳数分别为nC17,或nC27、nC19或nC_27,nC_31/nC_17为1.12~17.38,重烃组分占优势,CPI值为1.55~1.77,OEP值为1.61~1.81,Pr/Ph为1.53~2.08.甾类化合物以规则甾烷为主,其次为重排甾烷,孕甾烷丰度极低,规则甾烷C_27-C_28-C_29ααα20R构成近对称的"V"字型,∑(C_27+C_28)/∑C_29比值为1.11~1.19,∑C_27/∑C_29比值为0.63~0.77.萜类化合物以C_30藿烷占优势的五环三萜烷为主,含少量三环萜烷,检出少量奥利烷,几乎未见四环萜烷和伽马蜡烷.元素丰度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表明抚顺油页岩有机母质来源具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双重生源特征;Sr/Ba、V/V+Ni等元素比值,结合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野外地质观察,揭示油页岩形成于淡水缺氧半深湖-深湖环境.湖泊自身生产力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有机母质来源,稳定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4.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古近纪含油页岩断陷盆地。其中桦甸组油页岩段发育厚层的泥岩沉积。长期以来对该段油页岩特征研究较多,但对其物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研究甚少。对油页岩段厚层泥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泥岩中w(SiO2)整体较低,K2O/Na2O值较高(大于1),w(MgO+Fe2OT3)为3.91%~11.66%,Al2O3/(Na2O+K2O)为3.77~6.29,表明泥岩中含有一定的铁镁质组分和较多的稳定组分。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分配曲线显示不同样品之间元素富集、亏损趋势不一致,同时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呈现出稀土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富集和明显Eu负异常,表明油页岩段沉积时期存在多个物源。泥岩风化蚀变指数为74~82,Th/U值多集中在4.65~6.07,表明泥岩源区经历了相对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值表明泥岩基本受源岩成分控制。由源岩和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得知:桦甸盆地油页岩段母岩主要来自于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少量的燕山期中酸性喷发岩;源岩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15.
伦坡拉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小型的陆相沉积盆地,发育于始新世早期,经历了断陷,坳陷和抬升改造三个发展阶段,沉积了始新统牛堡组和渐新统丁青湖组两大套厚达4000m,以上的砂泥岩地层。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论述了盆地的地震层序、断层活动、原型盆地、局部构造与特殊地震相类型,并利用多种地震参数对罗马敌库含油构造进行储油层综合分析,从而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和纵向含油气层段。  相似文献   

16.
抚顺盆地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顺盆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北延东支[CD2]抚顺[CD1]密山断裂带上,盆内赋存有厚达200 m的巨厚油页岩层,按含油率高低,可分为上部富矿层和下部贫矿层。富矿层中水平层理发育,含油率多为5%~8%,最高可达12%;贫矿层中层理很少,多数层段含油率小于3%。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油页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最高可达13.1%。油页岩属Ⅰ[CD*2]Ⅱ型干酪根,成熟度较低。整个含油页岩岩系的形成经历了盆地初始裂陷、加速裂陷、稳定发育、较快速裂陷、较慢速裂陷、终止裂陷6个阶段。综合分析表明,油页岩贫矿层形成于盆地周缘夷平程度较高、物源供给较少、盆地基底沉降相对较快、有机质堆积比例较低的浅湖环境;油页岩富矿层形成于盆地周缘夷平程度较高、物源供给较少、盆地基底沉降速率相对缓慢、有机质堆积比例相对较高的浅湖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藏伦坡拉盆地沉积特征分析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体系特征的分析,对盆地内的生油岩、储集岩和盖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生储盖组合研究、圈闭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在盆地生储盖组合较好,具有油气开发的潜力,但是盆地目前的构造圈闭现状制约着油气地质的进展,可以在落实新的构造圈闭的同时,寻求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西藏尼玛盆地油页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青藏高原在长期复杂的演化过程中发育了一系列时代与类型不同的含油气盆地,但由于古生代以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特提斯洋的开启-闭合-造山作用的影响,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强烈碰撞造山和高原隆升作用的影响,含油气盆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加之恶劣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成为中国目前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结合茂名盆地茂页1井油柑窝组24个油页岩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在综合研究油柑窝组油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沉积时期物源属性、源区沉积环境等。结果表明:油页岩样品Th、U和Pb元素富集,Zr、Cr、Hf等元素亏损,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以及Ce负异常等壳源物质的特征。化学蚀变指数(CIA)和Zr/Sc-Th/Sc图解表明物源区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以及明显的沉积再循环过程。在La/Th-Hf和La/Yb-ΣREE源岩判别图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Eu负异常所指示的源岩长英质特性,认为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物源具有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长英质岩,推测可能为长英质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的混合物。通过分析Sr/Cu、Mg O/Ca O等参数,认为油页岩形成时水体为淡水介质,沉积早期水体较浅,中晚期水体逐渐加深,属于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综合判断其沉积环境由早期弱还原湖沼相逐渐向半深湖一深湖相过渡。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中部伦坡拉盆地古近系沉积有机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上发育一些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西藏海相沉积盆地相比,这些陆相沉积盆地沉积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及热演化程度中等,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伦坡拉盆地是其中的代表并且是目前西藏唯一的获得工业油流的盆地.本文对伦坡拉盆地古近系丁青湖组与牛堡组实测剖面有机岩石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丁青湖组页岩沉积于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碳含量在2.84%~6.92%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Ro)在0.46%~0.63%之间;牛堡组泥岩和页岩为滨浅湖相沉积,有机碳含量在0.25%~5.99%之间,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 1型,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及极少量高等植物的输入,镜质组反射率(Кo)在0.49%~0.66%之间;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显示丁青湖和牛堡组沉积于分层的水体且底部水体盐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