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浮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特点,为云浮地区的遗传性耳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共1983例新生儿足跟血斑点标本,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线粒体DNA(mtDNA)]13个突变位点(GJB2:235delc、299delAT...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的四个常见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扫描仪及相应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判别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429例临床标本中,共检出55例携带致聋突变,阳性率为12.82%。其中,5例(1.17%)线粒体DNA 12S rRNA突变,包括1555 A>G均质突变4例,1494 C>T均质突变1例;GJB2基因突变25例(5.83%),其中包括235 del C纯合突变9例,235 del C/GJB2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35 del C单杂合突变10例,176 del 16单杂合突变4例;22例(5.13%)SLC26A4基因突变,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4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IVS7-2A>G单杂合突变12例,2168 A>G单杂合突变5例;3例(0.70%)GJB3基因突变,均为538 C>T单杂合突变。在SLC26A4基因突变阳性的22例中,有4例临床诊断为双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其基因突变型分别为3例 SLC26 A4基因 IVS7-2 A>G纯合突变,1例 SLC26 A4基因2168 A>G纯合突变。结论海南地区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以 GJB2基因突变和 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要耳聋突变基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分析河北沧州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突变位点。 方法:对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47人)和听力下降患者(21人)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DNA 12SrRNA的9个突变位点。 结果:耳聋组47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突变者17例(36.2%),GJB2基因突变15例(31.9%),其中235delC纯合突变9例(19.1%),235delC杂合突变1例(2.1%),299delAT纯合突变2例(4.3%),176del16和299delAT杂合突变1例(2.1%),235delC和299delAT杂合突变2例(4.3%);GJB3基因突变1例(2.1%);SLC26A4基因突变1例(2.1%)。听力下降组21例患者中耳聋基因突变者7例(33.3%),GJB2基因突变3例(14.3%),SLC26A4基因突变者4例(19.0%)。结论:河北沧州地区主要见GJB2、GJB3及SLC26A4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铜仁市各族育龄妇女耳聋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育龄妇女1 7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耳聋基因检测杂交试剂盒对各族育龄女性进行遗传性耳聋4个基因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RNA的21个突变位点筛查.结果 本次...  相似文献   

5.
赵连爽  陈昕  代娣  郭晓临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8):1018-1019,1022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耳聋基因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沈阳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致病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采集沈阳地区门诊或病房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100例的外周血并提取DNA ,应用晶芯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试剂盒检测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 4个常见耳聋基因中的9个突变位点。结果在100例患者中,36例耳聋患者检出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36.0%(36/100);其中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 和 GJB3基因突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20/100)、14.0%(14/100)、2.0%(2/100)和0.0%(0/100)。检出致聋基因突变型19例,占被检出阳性总数的52.8%(19/36),杂合基因突变型17例,占被检出阳性总数的47.2%(17/36)。结论中国人常见的4个致聋基因突变在沈阳地区人群中除GJB3外都有一定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云南地区白族、彝族非综合征型耳聋人群SLC26A4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散发的234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白族132例,彝族102例)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SLC26A4基因(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的11个常见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所有患儿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非综合征性中度、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结果 132例白族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12例,突变率9.09%,突变方式有纯合突变(IVs7-2A→G 4例),复合杂合突变(IVs7-2A→G/1229C→T 2例),杂合突变(IVs7-2A→G 2例,IVSl5+5G→A 2例,2027T→A 2例); 102例彝族患者中SLC26A4基因突变12例,突变率11.76%,突变方式有纯合突变(IVs7-2A→G 3例),杂合突变(IVs7-2A→G 3例,1174A→T 6例)。白族、彝族所有病例中有10例影像学诊断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双侧)。结论 IVs7-2A→G突变是白族、彝族非综合征性耳聋人群中SLC26A4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并且部分突变患者对应其颞骨CT、头颅MRI显示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内淋巴囊扩大,通过SLC26A4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症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2 006例新生儿耳聋常见的4个基因的15个位点的筛查结果。方法采用15项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2 006例新生儿进行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538 C T),SLC26A4(IVS7-2 A G、2168 A G,1174 A T、1226 G A、1229 C T、IVS15+5 G A、1975 G C、2027 T A)、线粒体12S rRNA(1555 A G、1494 C T)。结果 2 006例血样中,耳聋基因中单基因单杂合突变者88例,携带率为4.39%,其中包括GJB2基因杂合突变40例(携带率为1.99%),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38例(携带率为1.89%),线粒体12S rRNA基因均质或异质突变4例(携带率为0.19%),GJB3基因杂合突变6例(携带率为0.30%)。另有双杂合突变2例,均为GJB2 235delC、SLC26A4 IVS7-2A G双杂合突变。结论先天性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了解耳聋基因突变热点情况,有利于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医学干预,降低耳聋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波市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2019年1月至9月,对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1781例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包括4个常见基因位点,22个突变热点。结果共检出耳聋基因突变104例(5.84%),其中男性59例,女性45例。GJB2基因突变率3.31%(59/1781),GJB3基因突变率0.56%(10/1781),mtDNA基因突变率0.39%(7/1781),SLC26A4基因突变率1.57%(28/1781)。结论宁波新生儿耳聋基因总突变率稍高于全国水平,GJB2基因突变尤为突出,应加强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 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 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del 16突变2例,299del AT杂合突变5例,235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T杂合突变2例,1494CT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耳聋的致病因素复杂,50%以上由遗传因素所致。遗传性耳聋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其中70%~8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15%~24%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其余1%~2%为连锁遗传模式。母系遗传性聋发病多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诱发有关,不当用药会造成敏感个体的重度感音性聋。目前发现大约120个耳聋致病基因,包括数个耳聋重点致病基因: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等。人工耳蜗是一种生物医学工程装置,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在我国也得到了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然而,人工耳蜗植入并非适合所有耳聋患者,其适应症还在进一步的总结和探索当中,明确患者的耳聋病因是衡量手术指针的首要因素。本文就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遗传性耳聋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8例中国东北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m)患儿GJB2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方法收集吉林省吉林市聋哑学校的5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儿(分别来自57个家庭)及37例听力正常家属的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D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用酶切方法初步分析已知的233—235位点,进一步行DNA测序证实酶切结果并发现新的突变类型;同时对部分家属进行DNA测序,区分并证实致病突变位点或多态性改变。结果58例患儿中发现11例(18.97%)为233—235delC突变,其中7例(12.07%)为233—235delC纯合突变,4例(6.90%)为233—235delC杂合突变;发现1例35delG杂合突变;4例235delC杂合突变及1例35delG杂合突变者均伴有299—300delAT杂合突变。在患儿及听力正常的家属中均发现有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结论东北地区NSHI患儿的GJB2突变热点为233—235delC,突变率为18.97%。233—235delC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35delG杂合及299—300delAT杂合复合突变为致病突变。G79A杂合及A341G杂合复合变异、G79A纯合及A341G纯合复合变异为多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300例T2DM患者与3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在甘肃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选取其中新诊断的T2DM患者105例,接受每日口服500 mg二甲双胍的治疗,随访90 d;根据基因型分组,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情况与各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在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1 rs628031 AG型与AA型、GG型与AA型FPG、Hb A1c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中GG型与AA型FPG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22A1rs628031和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lport综合征合并GJB2基因突变导致儿童耳聋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型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例儿童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女,3岁8月,以血尿蛋白尿起病,肾脏病理光镜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提示薄基底膜肾病,听力检测提示左耳轻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提示COL4A5基因c.555(exon10)-c.568(exon10)delTGGTCCCACTGGTA(移码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P185Pfs*26,家系验证其为新发突变,父母均未携带,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突变类型为致病性突变。HGMDpro数据库该位点未见报道。此外还检测到GJB2基因存在c.109(exon2)G>A(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改变p.V37I,家系验证父母均为携带者,根据ACMG指南,该突变类型为致病性突变。HGMDpro数据库该位点已有文献报道。结论 Alport综合征及GJB2基因突变都会导致听力损伤,当Alport综合征患儿出现听力损伤时,不仅需要考虑与原发疾病相关,同时也需要警惕有无其他合并疾病,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筛查并分析家族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抽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DNA,行PCR核酸扩增,并行LDLR基因以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3例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LDLR基因突变,无ApoB100基因突变。结论 LDLR基因第13外显子核苷酸序列的第1 864位G变为T,发生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是家族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该家族性疾病的发生与ApoB100基因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大前庭导水管(EVA)综合征相关耳聋患者常见致病基因SLC26A4、FOXI1、KCNJ10及SLC26A4启动子c.-103位点的突变情况,在分子水平上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基础。方法:收集上海地区35例散发EVA综合征耳聋患者的外周血DNA样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要致病基因SLC26A4全编码序列及侧翼序列的检测,并针对无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继续进行SLC26A4基因启动子c.-103位点、FOXI1和KCNJ10基因的突变检测。应用Sequencher4.9软件对上述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66%)和4例(11%)先证者分别具有SLC26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和单等位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共有13种突变被检出,其中c.919-2A>G突变和p.R409H突变分别占总检出突变的64%(32/50)和8%(4/50)。8例(23%)先证者未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在无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的全部12例(34%)患者中,未检测出SLC26A4基因启动子c.-103位点、FOXI1和KCNJ10基因突变。结论:与已报道中国EVA综合征耳聋人群基因诊断数据相比,上海地区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率明显偏低,体现出中国地域性人群遗传结构上的差异;其他报道致病基因FOXI1、KCNJ10及SLC26A4启动子c.-103位点突变不构成上海地区EVA综合征耳聋患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HBV)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05例HBV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观察HBV基因分型特点及针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情况,并结合受试者荧光定量PCR病毒载量、血清HBV标志物及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HBV病毒携带者C型63例(60.0%),B型、C型混合型16例(15.2%),B型26例(24.8%),各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型HBV-DNA载量对数值、HBe Ag阳性率与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活检结果显示炎症分期G3~G4期、纤维化分级S3~S4级C型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占比重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耐药突变28例(26.67%);204I居多,占11.4%,180M+204V+204I突变共7例,占6.67%。临床耐药种类表现为拉米夫定耐药26例,阿德福韦耐药2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乙肝病毒分型及耐药突变检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