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蕴藏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愈发凸显,古建筑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古建筑保护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单体建筑的保护,也包括与建筑相关的文化、历史环境、建筑技艺等的保护。该文通过梳理故宫三座建筑的历史脉络与使用功能,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元素,转换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盘活建筑资源;通过采用不同的创新形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呈现显得更为直观且多元,其意义显得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古建筑具有优美的形态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现代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许多古建筑正在逐渐消失,抑或夹杂于现代城市建筑之中,由此对古建筑的改造和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安居古镇大南街立面改造工程为例,对古建筑立面仿古风貌改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也是我国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的古建筑繁多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伴随时代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我国的古文物、古建筑。建筑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承载了很多,也是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所以说,我国的建筑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并且古建筑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木结构古建筑的特征是建筑文化的代表,极具代表性也更具收藏价值。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人类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对木结构古建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化。因此,我们需要详细的探究木结构古建筑的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爱护与修复古建筑。本文对木结构古建筑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木结构古建筑做好相关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也随之加快,很多古老城市的传统文脉及建筑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特色,沦为缺少历史遗迹的城市,古城保护已成为多数省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古建筑保护与发展,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其整治和改造,从而协调好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创造适应今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南京历史文化悠久,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南京古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古民居,现在仍保留着的古民居有2 000多幢。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南京秦淮区门西古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南京秦淮区门西穿斗式民居保护施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对穿斗式民居建筑修缮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福州著名的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三坊七巷为例,通过对不同建筑类型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综合性整治的新概念。具体方法就是先把历史街区建筑分为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和新建建筑三种类型,然后对它们分别采用真实性修复、保护性改造和延续性设计三种不同的整治方法,并在延续性设计中引入类设计理论.综合性整治首先关注历史街区建筑的差异性,继而强调对不同建筑类型应使用不同整治方法的针对性,使历史街区在修复、改造和设计中得到整体性保护与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左悦 《城市建筑》2023,(6):199-202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古镇及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无一不蕴含着区域文化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在大兴土木的今天,现代建筑迅速崛起,而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却遭到人为和自然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古建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现今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BIM技术,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城市建设越来越国际化,在城市中各类拆除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则包括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从整体上分析,古建筑是历史发展的印记,具有保护价值,在现实中需要通过修复与改造的方式,使其重新散发光辉与魅力。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探析了古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旨在提升古建筑保护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大量的玻璃幕墙、各种奇异的西洋建筑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古建筑怎么办?中国传承已久的优秀建筑传统怎么办?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古建筑文化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古典建筑专家、建筑工作者济济一堂,纷纷为目前中国古建筑现状与发展献策,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古建筑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价值,现阶段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发掘,使它的价值能够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品牌。  相似文献   

10.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文物遗存丰厚,其中分布于各处的古建筑,风格鲜明,形成了开封的独特景观。而在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古建筑的保护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通过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社会资本支持,以先进建筑技术为支撑,不断改善古建筑的消防、结构,使古建筑能得到最大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的内涵往往通过古建筑得以体现.建筑不是城市的摆饰品,保护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地方的历史渊源、人文风貌、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等问题.如何使修复后的古民居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与周边的商业环境、氛围等有联系,与古民居如何吸取传统营养,又与现代城市生活,与周围环境有机联系,准确定位.随着岁月流失,古民居都将面临如何保护的历史的问题.文章从衢州市衣锦坊古建筑群出发,在古建筑工程修复建设、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法国古建筑保护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琳 《古建园林技术》2002,(1):57-57,38
法国古建筑保护的历史文艺复兴以来 ,法国人逐渐意识到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地位 ;但至 18世纪下半叶以前 ,法国仍处于类似中国封建时期的“古董收集”时代 ,而缺乏对文物进行系统勘察与保护的意识 ,古建筑也不免处于同样的地位。1792年法国大革命以后 ,文物遗产被收归国有 ,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日渐加强 ,于 1796年 ,成立了第一个法国建筑遗迹博物馆。1810年法国开始了首次文物遗产清查 ,不久 ,在内政部部长建议下 ,专门针对古建筑的“文物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设立了视察员职位。 184 0年法国政府任命首批建筑专家担任…  相似文献   

14.
和谐共生     
项目为广州设计新锐共生形态团队的创意总部.坐落在充满文化,艺术,创意气息的东方红艺术公社太院园区内。建筑由一栋如世纪60年代的红砖厂房改造而成,出于对建筑现状和历史记忆的保护,室内装修尽可能地避免对原建筑的破坏.4.9米的室内层高也让设计师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黎懿贤 《城市建筑》2023,(10):50-53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保留着不同的空间特征。如何推进片区整体建筑风貌改造,以及对片区建筑进行置入、保护及修缮,是街区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难题。在符合城乡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的城市设计背景下,文章探究了将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过程中的必要性,提出把握片区建筑设计的整体方向的城市设计理念,并针对不同风貌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设计与改造路径:新建建筑置入、建筑单体改造、建筑群落整合、建筑功能置换。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丰富。要保护就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而研究的内容要涉及到古代历史、建筑理论、工程技术、造园技术、美学、绘画、雕塑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理论方面的探讨,又有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我国真正的用现代科学理论对古代建筑进行研究的时间不长。古建筑、古园林研究工作的现状是研究的范围广,待研究的问题多,研究的历史短,研究的人员少。现阶段应集中研究古建筑史与理论、古建筑结构理论和结构力学、建筑“法式”、古建筑、古园林维修、传统工艺五大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徽州府衙重建改造工程的实地调研为研究背景和主体,并对国内众多历史街区中历史文化建筑更新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与策略,在对徽州府衙重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国内历史文化古建筑尤其是衙署建筑保护更新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该历史保护建筑建于1931年~1935年,作为一栋有近80年历史的抗战纪念保护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其改造要求设计保存历史的原貌,并且此类建筑在原先的结构设计中并未考虑抗震要求。本文结合该历史保护建筑加固工程的设计过程,从楼层水平承载力复算,保证结构大震不倒,N-M曲线绘制,保证每一根柱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合理采用效能减震技术,提升结构抗震性能,修旧如旧,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几个方面,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柏林、吕贝克市看德国古城、古迹保护的方式和途径综观柏林、吕贝克等市的古城、古迹保护,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和途径:功能更替式保护在德国,古城古建筑的保护大部分采用功能更替式。即保存古建筑原有的建筑方式、建筑风格、建筑规模和建筑色彩,使整个建筑外立面保持原样,而大面积改造建筑内部装饰,甚至改变内部结构,从而更替建筑的使用功能。工厂改造成医院;仓库改造成商场;鱼场变成了博物馆;旅馆改成了研究中心。位于原东德和西德边境线的吕贝克市东北地区原来是一片军营,总面积7公顷的军队驻扎区有65万平方米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久远,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理念的冲击下,传统建筑技术正在逐渐失传,所以,需要通过将现代建筑理念与古建筑理念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论文结合实际对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关注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