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金莲花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花柄5个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探讨抗炎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的NO释放量,考察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抑制率顺序为子房和花蕊群花萼和花柄花冠;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顺序为花柄花萼花冠子房花蕊群。结论: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有抗炎作用,且抗炎活性的强弱与其总黄酮含量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评价不同花部对金莲花主要成分贡献度的综合方法,为金莲花的育种,培养,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重量分析法测定不同花部的质量分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花部荭草素和牡荆素的含量,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各花部对金莲花中荭草素和牡荆素的贡献度,并通过Kruskal.WallisH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对各花部的贡献度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花萼、花冠、花蕊群、花柄和子房对荭草素和牡荆素的贡献度分别为76.99%和71.93%,9.60%和8.33%,9.21%和8.10%,2.17%和6.62%,2.03%和5.02%。结论:不同花部对荭草素和牡荆素的贡献不均等,其中,花萼贡献度最大,并且与其他花部具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长瓣金莲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宜婷  叶绍明  李药兰  岑颖洲 《中药材》2000,23(12):758-759
长瓣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chinesis Bunge)的干燥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抑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腺炎等疾病。总黄酮是其抑菌的有效部位之一。本文对长瓣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莲花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金莲花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72±2)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RSD=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金莲花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瓣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uschi nensisBunge的干燥花,为清热解毒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莲花的水提液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特点是抑菌谱广[1~3] 。临床观察表明金莲花对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 .7% [2 ,4 ] 。目前对金莲花的总黄酮的研究较多,认为总黄酮是金莲花的抑菌有效部位[5] 。本文用正交法对金莲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分别以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抑菌活性为指标,筛  相似文献   

6.
金莲花中总黄酮抗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金莲花中总黄酮抗氧作用的能力.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莲花总黄酮对O_2~-·、·OH、DPPH的清除作用和对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并与维生素 C比较.结果 金莲花总黄酮有抑制O_2~-·、·OH、DPPH的能力和保护红细胞膜的作用,金莲花总黄酮的浓度与抑制O_2~-·、·OH、DPPH的能力和保护红细胞膜的能力呈量-效关系.结论 金莲花总黄酮具有较强抗氧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莲花袋泡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鞠爱华  杨来秀 《中成药》1999,21(4):207-208
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加入硝酸铝-亚硝酸钠为显色剂,在500nm波长处,分析测定金莲花袋泡剂中总黄酮含量,回收率为100.75%,RSD为1.98%。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flowers,stems and leaves of Trollius chinensis Bge. in BaShang at different picked times. METHODS Using rutin as a reference substance,the total flavonoid in flowers,stems and leaves at different picked times were determined by UV absorption . RESULTS The maximum content of flowers in BaShang was 8.459%,the minimum content was 5.139%,while there is a 3.32% discrepancy between them, and the average was 6.939%;The content discrepancy of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flowers(2006 and 2007) was only 0.43%;The maximum content of stems and leaves was 6.511%,which appeared in the the middle ten-day of June. CONCLUSION The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in flowers of BaShang is high and has a steady quality .The stems and leaves can be used as a new officinal part.The best picked time in Weichang is the middle ten-day of June.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种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动态。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nm处测定4—9月份采集的两种金莲花的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2种金莲花茎叶的总黄酮含量最大值分别为6.34%和5.82%,且均在6月下旬达到峰值。结论:2种金莲花的茎叶部分可以作为金莲花的新药源;北京地区金莲花茎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种金莲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积累动态。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0nm处测定4—9月份采集的两种金莲花的茎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2种金莲花茎叶的总黄酮含量最大值分别为6.34%和5.82%,且均在6月下旬达到峰值。结论:2种金莲花的茎叶部分可以作为金莲花的新药源;北京地区金莲花茎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导致药用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白粉病发生的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学地位。方法:田间调查观察病害发生及为害特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白粉菌闭囊壳、子囊、子囊孢子、附属丝等的显微形态特征;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引物ITS1/PM6用于白粉菌分子鉴定,扩增序列用MegaX软件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白粉病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成株期金莲花茎秆、叶柄及叶片上发生,造成金莲花及种子严重减产,甚至植株早衰死亡。金莲花白粉菌闭囊壳聚生,暗褐色,近球形,直径60~100μm,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有凸起;闭囊壳内子囊单个,内含8个浅褐色、卵圆形的子囊孢子;附属丝多根,聚生于闭囊壳一侧,菌丝状,浅褐色,有隔膜,近等粗,直径4~6μm。金莲花白粉菌rDNA-ITS序列与叉丝单囊壳属白粉菌Podosphaera fuliginea (MF543026、AB046986)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88%、98.73%,与叉丝单囊壳属其他多个种的序列也有较高的同源性(96.00%~98.03%)。根据上述同源菌株的rDNA-ITS...  相似文献   

12.
金莲花总黄酮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金莲花总黄酮(FTLR)体内外的抗菌活性。方法:体外抗菌实验,采用营养肉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4个菌株进行试管连续稀释法和营养琼脂扩散法测定FTLR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实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2-6标准株感染昆明种小鼠作为模型,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FTLR 440,220,110 mg.kg-1剂量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对照组(金莲花片2 400 mg.kg-1与FTLR 440 mg.kg-1的生药剂量相等)及模型对照组,以感染后24,48 h小鼠的死亡率为指标,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在体外抑菌实验中,FTLR对13个细菌标准菌株和10个临床株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低于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内抑菌实验中,FTLR各剂量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48 h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440 mg.kg-1组死亡率低于金莲花片2 400 mg.kg-1组。结论: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等生药量的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强于金莲花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平原地区金莲花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万隆  陈震  陈君  丁建宝  魏建和 《中草药》2003,34(10):附1-附4
目的 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野转家栽培技术以推广应用。方法 在北京平原地区田间实地引种栽培,通过对其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特别是开花特性的调查,以及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其人工栽培的可行性。结果 金莲花在北京平原地区引种4年基本上是成功的,其花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都较野生金莲花高,至少可进行4年以上的连续栽培而不减产,产量可达450kg/hm^2,雾灵山的金莲花引种到北京平原地区,可一年开花、结籽两次,第2次抽茎率达40%以上,如加强田问管理特别是增施肥料和及时防治病虫害,可望大幅度提高产量。结论 总结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外实验,探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黄酮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金莲花黄酮活性成分靶点,同时采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采用蛋白互作的方式,筛选金莲花黄酮治疗肺纤维化的核心靶点,并采用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模型,对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2个金莲花黄酮活性成分、153个对应的蛋白靶点及1444个肺纤维化疾病靶点,合并后得到96个核心靶点。Metascape富集分析发现,金莲花黄酮抑制肺纤维化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调节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涉及癌症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响应途径等。体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金莲花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微晶纤维素(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B)、交联聚维酮(C)及微粉硅胶(D)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用HPLC对分散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当加入30%A,5%B,8%C及8%D制备的金莲花分散片剂外观光洁、口感良好、平均崩解时间为80 s,分散均匀性符合规定。分散片含荭草苷的量为16.02 mg/片,15 min溶出量达到90%以上。结论: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得的金莲花分散片,具有一定硬度,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质量可控,满足速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金莲花总黄酮分散片处方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金莲花总黄酮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润滑剂、填充剂、黏合剂及崩解剂;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微晶纤维素,内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XL-10),外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XL)及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质量对金莲花总黄酮分散片的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金莲花总黄酮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工艺为选择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PEG 6000为润滑剂,95%乙醇为黏合剂,PVPPXL-10和PVPPXL为崩解剂;金莲花总黄酮干膏粉200 g(50%),微晶纤维素148.48 g(37.12%),PVPPXL-10 34.09 g(8.52%),PVPPXL 11.36 g(2.84%),PEG 60006.06 g(1.52%),制成1 000片。制得的药片崩解时限均<3 min,片重0.4 g,药片在3 min内崩解物能通过2号筛,均匀性符合规定。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具有很好的可追溯性,为制定金莲花总黄酮分散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莲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是金莲花片、金莲花胶囊、金莲花颗粒、金莲花口服液等常用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但金莲花属植物性状相似度较高,容易被混用,影响金莲花质量。因此,加强金莲花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研究对保障其质量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金莲花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红外光谱鉴别和分子鉴别等真伪鉴别方法,并从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等方面对金莲花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金莲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金莲花的薄层鉴别及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完善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提取溶剂和展开系统,建立金莲花的TLC.选择荭草苷为指标成分,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10%硝酸铝溶液为显色剂,检测波长510 nm,考察不同产地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 结果: 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醇-丁酮-冰乙酸(4:2:3:3),建立的TLC分离效果良好.荭草苷线性范围8.096~56.672 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1,2,3,4,5,6号样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9.79%,8.71%,8.32%,6.47%,6.42%,6.71%. 结论: 建立的金莲花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0.35 m L·min~(-1);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30 m L·min~(-1)。以DPPH和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3.8倍,果实的49.5倍;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4.2倍,果实的21.5倍。叶、藤茎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实,叶、藤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果实的8.3倍和4.3倍;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果实的2.9倍和1.3倍。结论: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五味子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有关。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同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金莲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优化金莲花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及料液比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49%乙醇,料液比1∶43,在50℃下超声提取22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12.02 mg.g-1,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利用超声方法提取金莲花总黄酮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