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首次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新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刊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展开讨论,以期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4.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在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1978—1987年、1988—2001年、2002—2014年三个阶段;省际差距整体趋于扩大,且两极分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南部的发展态势明显优于北部,呈现明显南(或西南)向迁移态势;省际层面的空间分布以随机模式为主,改革开放初期呈现过短暂且不显著的集聚态势;与地区经济发展在省际层面上有较为显著的协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而其内部的城镇空间格局相互区别。本文以景观空间分析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RS和GIS手段,分析城镇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特征,并从中探讨城镇格局与地区经济的相关性。本文对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构建更具竞争力经济的重大战略.以马克思经济空间思想为理论基点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格局,可以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从空间生产到生产空间的深层逻辑转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生成的,是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空间形势科学研判制定的前瞻性经济发展战略.新时...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经济脱实就虚的问题突出,实体经济发展不仅存在全国性问题,而且存在区域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较低的市场化水平、中西部地区实体产业盈利空间收窄、实体中小企业融资难、东部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区域分割造成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优化中国实体经济空间格局,要多渠道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有重点地推动中西部地区新的战略性区域工业化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实体经济运行监测,从而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在新一轮全球性疫情的冲击下,开放型经济已经不足以为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续航。而在这种形式下,为了减少各国间病毒的传播,一些国家纷纷开始降低交往频率,这不可避免地对经济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就是针对疫情下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所提出的,新形势下中国甚至其他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对阐述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到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中国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进程中,区域开放战略正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稳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中国的区域开放平台更加多元,区域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区域开放成效更加凸显,广大内陆沿边地区已经站在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潮头,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我国区域政策效应和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显现,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明显,三大战略对重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城市群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亮点。2016年,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落后区域将得到更多关注,在区域性改革与创新新动能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一、2000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沿革与调整 2000年,我国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国家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地区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时间节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1985—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可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劳动生产率领先,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由低于中部演变为超过中部,区域年均增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伴随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省份与增长较慢的省份之间形成较大的差距,并且出现了极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省份将逐渐增加、相对较低的省份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应用Bootstrap纠正的共同前沿DEA方法,测算2000~2012年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并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呈现梯状空间分布;技术差距拉大导致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群组前沿效率下降也是制约东西部能源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不仅造成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而且使得各地区内部省际能源效率也发生明显分化;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城市化、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资本深化、经济开放、能源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中国经济发展70年的区域态势,前提是要认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域观特征。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作为一个决定性角色,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中国经济中,党的作用并非能在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构架中所定义的关于政府功能的假设中所涵盖。以党领政和以党导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质。党的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具有超然性,但又对经济活动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穿透性,这种影响力和穿透性体现为全局性意志,即决定着70年经济发展价值取向的一贯性。中国经济70年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期是由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来划定的,舍此没有更为科学可信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中包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的国情,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认真总结不同情况下各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能够为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要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中包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存在的问题,面对复杂多样的国情,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认真总结不同情况下各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做法,能够为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