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森林面积最多的花园城市———奥地利维也纳这座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近!"#$,市区的西部和南部是苍翠欲滴的森林,多瑙河由北拐向东流经市区,沿河两岸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四季飘香,加上大小%"多处公园,市区内处处林木苍翠,绿草如茵,景色宜人。高楼大厦林立的花园城市———美国华盛顿在华盛顿,绿地一片又一片,各色郁金香随处可见,除人行道和马路外,看不到一块露天泥土。整个城市处处可见花坛、绿地,看不到烟囱。空气最好的花园城市———俄罗斯莫斯科在这座大城市里,森林、公园、绿树成荫的小广场和街心花园的面积,已占莫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水平普遍提高,但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失调较为严重,且城市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研究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1990~2011年各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截面数据,通过模型测度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离差系数,以揭示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失调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全国整体失调较为严重,并且失调等级呈增强的态势;四大地区失调性由东北向东、西部再向中部逐步增强;巨型城市协调性最好,其他几类城市总体发展比较均衡,但其内部差异性也比较明显,规模小的城市高度失调以上等级所占比例大;从城市类别上看,行政级别越低的城市,失调等级越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基础指标,探明其在市域尺度上存在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为差异化制定城市绿地建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以我国大陆建制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1996~2015年我国市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实证表明:从时序演变看,由于全国公园绿地面积增速相对快于城市人口,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上升,增速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从差异变化看,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同规模城市群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呈"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规律,但增速却呈相反态势。从空间分异看,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明显,呈"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年均增幅和递增速率均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规律;增速变化类型未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低水平中速增长型城市占比最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产业革命后,在工业产业带动下,社会的发展进程得以加快和人类文明得以进步。而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人均占有的绿地面积也愈加的减少。所以,在要求人类和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今天,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已上升到了不可忽略的战略高度。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的合理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5,(8)
<正>寿光非常重视绿地建设,从2002年以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园林绿化蓬勃发展,现已建成东城公园、农圣公园、玫瑰公园、湿地公园等56处公园游园,金海路、银海路、黄海路等40余条道路绿带。城市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达803万平方米,绿地率39.3%,绿化覆盖率44.89%,人均绿地面积23.46平方米。寿光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很早就提出了"一路一品""沿路带状公园""林荫停车场""林荫路"等城市设计理念,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园林绿  相似文献   

6.
1 历史的回顾 2 地铁交通 (以上见上期) 3 绿地下的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使节省的城市土地用来建造公共绿地。绿地的人均多寡,国际上往往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维也纳、莫斯科、巴黎、伦敦等城市的人均绿地占有面积分别达70、44、24.7、22.8m~2,而我国各大城市超过10m~2的很少。上海仅达2m~2左右,离国际生物圈环境保护组织提出的一般城市居民区要有人均28m~2绿地面积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影响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为此市政府下决心要在城区建筑3000m~2以上的大片绿地20余块。要在原有人口密集的市区建造绿地,既要付出巨大的居民动迁费,又要支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对于公园绿地绩效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提高城市生态格局和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武汉市主要公园绿地资源目录》,结合2016年Google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调研,建设了武汉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现状数据库,同时使用GIS软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完成了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武汉市总体公园绿地布局特征、绿地面积占比和人均绿地面积的研究得出若干发现。  相似文献   

8.
热点事件     
<正>《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发布据中国林业网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90.8万hm2,比2013年增加9.6万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m2,比2013年增加0.38m2。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9.7%和35.8%。2014年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64m2,比2013年增加0.38m2。新增公路绿化里程13万km,新增公路绿化面积4万hm2,实施"田路分家"的农村公路绿化里程近10万km。截至2014年底,铁路绿化里程4.2万km,占国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成空间环境是影响居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城乡规划学视角出发,采用CGSS2010问卷结果、统计年鉴数据和六普人口数据为样本,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寻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尝试将提升居民幸福感这一抽象的规划目标具体分解到便于管控的量化型规划指标层面。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绿地面积等5个因素与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建议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确定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取值范围时,应充分考虑对居民幸福感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规划编制工作的角度对主动干预居民幸福感作出有益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0.
加快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上海经济发展和向“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目标迈进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上海城市布局上的限制,再加上大规模城市建设使城区原有的绿化面积不断遭到蚕食、侵占,近年来上海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到1993年底,上海绿化覆盖率仅13.5%,市区人均公共绿地为1.15平方米,这不仅大大落后于世界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50平方米的联合国指标,也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有很大关系。但对于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还很有限。本研究基于中国省会城市的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省会城市市辖区绿地率平均为8.1%(1.8%~34.5%),人均绿地面积平均为58.4m2(27.1~190.6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均为14.0m2(7.9~32.0m2)。市辖区绿地率及人均绿地和人均公园面积在不同城市间存在很大差异,并且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绿地建设水平的城市间差异同时受到城市化水平、经济水平、自然气候和城市规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对于反映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不同指标,各类影响因素的贡献也存在差异。因此,应该针对不同城市,明确各自绿地建设的关键限制因素,采取各自适宜的措施和对策,提高城市绿地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浦东,发展日新月异。新区正在不断地长高、长大,正披上绿装。绿色的公园、绿色的道路、绿色的住宅小区,构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城市风景线。1993年浦东新区绿地总面积仅328.15万m~2,其中公共绿地52.56万m~2,至1998年底已增长到2300万m~2。绿化面积的增长,使绿化覆盖率与人均绿地面积均大幅度提高,1993年新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0.54m~2,远低于上海市1.15m~2的人均水平,而至1998年已增至6m~2,大大超过同年上海市人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浪  刘振 《当代建筑》2021,(12):60-67
1 为花园城市而生 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李沧便开始了完整而有计划的城市更新工作.从最初的规划开始,李沧的城市发展策略便把城市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再平衡放到了首要位置.到2020年,李沧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6 m2,花园城市名副其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信联天地"项目开始分期实施,进一步顺应建设宜业宜居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目标,以此完善中心城区的多元复合功能结构.同时,将交通、景观、物流、商业清晰且巧妙地穿插在一起,使其成为宜居生态的典型社区,使都市特色鲜明的城市综合体向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市复合体转变.  相似文献   

14.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最为密切的度量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指标,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探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在多尺度下的演变规律,廓清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特征及最佳研究尺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和尺度方差等方法,将地带、省、市3个尺度纳入统一框架,探究1996~2016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区域差异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差异指数测算显示,3种尺度下区域差异均长期存在,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2)尺度方差分解表明,尺度方差及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市级、省级、地带级,即尺度越小,其尺度方差越大,对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越大。以期丰富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为制定差异化的城市绿地区域建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广思 《城市规划》2013,37(5):80-84
城市绿地统计存在多种方式。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国家园林城市遥感调查与测试、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中的城市绿地分类、城市地域和人口统计、城市绿地指标计算方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上述3种工作中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是在统计中各系统对于部分城市绿地基本属性的认识不一致,以及统计精度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城市绿地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重要转型,掌握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性及时空差异,对统筹城市绿地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年均递增速度、协同度分析模型,呈现1990—2010年我国大陆、四大地区、省级行政区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长速率及协同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实证分析表明:1)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速率远大于建成区绿地率增长速率,两者的差距呈现先增大后缩小的趋势,且此现象在省级行政区之间普遍存在;2)在时间维度上,我国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性较差,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多处于相对不协同或不协同类型,未呈现出优化趋势;3)在空间维度上,建成区绿地率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的协同度具有较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四大地区的协同度均较差,东部、东北为相对不协同,中部、西部为不协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协同度差异显著,天津为协同类型,北京等8个省级行政区为相对协同类型,辽宁等3个省级行政区为相对不协同类型,西藏等19个省级行政区为不协同类型。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18,(7)
截至2017年底,深圳建成各类公园94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5 m~2,实现"推窗见景,出门见绿,500米见园",构建了"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随着深圳城市发展向"提质创新"阶段迈进,公园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构建符合深圳时代特征的特色公园体系,把城市环境塑造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品牌,是新形势下公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朔州市园林局干部职工以建设"塞北绿洲、美丽朔州"为总目标,突出"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狠抓城市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26.6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达到41.59%,绿地率达到37.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2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1月5日,太原市政府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出安排,将实施园林绿化增量、城市公园升级工程,重点建设华夏公园、长风公园、晋商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增设一批区级公园和专类公园,大幅提高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相似文献   

20.
过快推进城镇化是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通过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杭州市研究区地表温度,从公园景观构成角度量化研究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公园冷岛强度的方向性,得出如下结论。1)公园冷岛效应由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公园内部地表温度随着公园面积、水体面积和绿地面积的增大而降低;水体面积20hm2以上、绿地面积30hm2以上时,公园降温明显;拥有水体和林地的公园比仅有林地的公园降温幅度高约3℃。2)场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使公园水体占比达到30%以上、绿地占比20%~40%,当不透水面占比低于30%时,降温效果相对较佳。3)公园内增加水体、绿地斑块形状复杂度和不透水面分离度可有效降低公园内部温度。4)公园冷岛强度方向受水体面积和水体长轴方向影响较大。所得结论对城市公园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相似城市缓解热岛效应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