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日花1号是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做母本,花选1号(花育16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005~2006年山东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单产荚果4881kg/hm^2、籽仁3570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0%和4.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荚果4719kg/hm^2、籽仁3382.5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1%和2.9%。该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豫花1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选育,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早熟、优质白沙型抗病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2960.6-3322.5kg/hm^2和2241.8-2423.9kg/hm^2,籽仁比对照增产10%以上,高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到6750kg/hm^2。其生育期110d左右,适合于夏直播。高抗青枯病,且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28.94%,亚油酸含量高达42.58%,荚果美观,籽仁色泽鲜艳、光亮。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4.
低脂肪高产出口型花生新品种花育17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花育17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鲁花9号作母本,79266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低脂肪出口型花生新品种。经检测,脂肪含量44.6%,比一般大花生低5个百分点,内在和外观品质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在山东省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961.5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2.5%;全国北方区区试中平均荚果产量3766.9kg/hm^2,比对照鲁花9号增产14.8%。1999年和2001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科技攻关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系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室1988年利用贺粤1号×A.monticola(四倍体野生种)F5代品系作母本,粤油92(栽培种)作父本进行复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生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果型美观等优良性状,在2000~2002年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三年荚果平均产量3711.90 kg/hm2,比对照桂花17(3286.35 kg/hm2)增产425.55 kg,增产率12.95%;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绥粳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绥粳10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利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择培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多点异地鉴定试验平均单产8461.0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0.7%;预备试验平均单产8233.6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1.7%;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30.1kg/hm^2,比对照东农416增产11.9%;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341.1kg/hm^2,比对照东农416平均增产10.4%。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06,35(3):27-27
中花12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用“唐92918”作母本,“ICGV86699”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6001。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荚果产量4180kg/hm^2,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2.20%。其中:2003年荚果产量3820kg/hm^2,比中花4号增产5.71%,极显著;2004年荚果产量4340kg/hm^2,比中花4号减产0.58%,不显著。该品种适于湖北省花生非青枯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低芥酸杂交油菜渝杂18由西南农业大学采用化学杀雄方法育成,品比试验产量1950-2715kg/hm^2;重庆市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9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3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2.3%。渝杂18商品种子含油量39.97%,芥酸含量0.62%。199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桂花23是利用"7705-10"作母本,"84-211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1995~202年分别参加品比、省区域试验、试种示范,平均荚果产量3294.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该品种高产稳产、中抗锈病和叶斑病,生育期春植121d,2000年1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云花生4号系以盐津花生为母本、桂花17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单株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2012年云南全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 719.4、2 636.9和1 297.0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三位,适宜在云南全省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产多抗花生新品种“桂花1026”的选育及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花1026"是广西农科院经作所以"粤油99"为母本、"天府1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高抗锈病和叶斑病、耐瘠耐旱等特点,2009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南方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要合理轮作、适时早播及适当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13.
桂花836是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花1026”为母本、以“远杂9102”和“粤油223”为父本,先后进行2次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抗青枯病、锈病和叶斑病,耐瘠耐旱等优点。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我国各珍珠豆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上要注意在生长中后期进行控苗。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为春对花生根瘤形成和产量的影响,在汝南县砂姜黑土上进行了试验,粉煤灰磁化肥在花生上一般用量的840kg/hm^2左右,粉煤灰磁化肥比对照增产24.5%,增产729kg/hm^2,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增产6.9%,增产240kg/hm^2;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4.7%,增产165kg/hm^2,比未磁花粉煤灰复混肥增产3.3%,增产120kg/hm^2。最高产量为  相似文献   

15.
花育25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直立、疏枝、普通型大花生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单株生产力高、耐密植、耐旱、抗倒、抗叶斑病、休眠期长、不易落果等突出特点.2009~2010年参与高产创建,连续两年高产攻关田突破9000 kg/hm2,大面积高产示范片突破6000 kg/hm2.该品种适宜在当地及高产花生田中推广种植,栽...  相似文献   

16.
抗锈高产花生品种汕油27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奕雄 《花生学报》2004,33(3):32-36
花生品种汕油27具有突出的丰产性与抗锈性、优良的生态株型与广泛的适应性,是珍珠豆型花生抗锈高产育种上可成功利用的中心亲本。我国南方利用汕油27作亲本材料已育成了30多个花生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9个。这些衍生品种主要应用于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汕油523、汕油71、粤油223、粤油79和湛油30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挖掘和筛选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资源,在旱作条件下,对国内外收集到的15份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进行产量、经济性状、抗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 Ty-21产量最高,为4366.7 kg/hm2,处第1位,对照陇亚8号产量为4333.4 kg/hm2,处第2位, Ty-21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0.77%;其余13个参试品种产量在2200.0-3966.7 kg/hm2之间,均低于对照;产量降低幅度在8.46%-49.23%。各品种α-亚麻酸含量在55.32%-60.97%之间,对照陇亚8号α-亚麻酸含量为55.95%,有12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超过对照陇亚8号。其中山丹白、临夏白、266三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 Ty-21α-亚麻酸含量达到59.59%,比对照陇亚8号高3.65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产量、品质、抗性等指标, Ty-21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顷,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顷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顷,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6个高产品种(中晚熟和中熟品种各3个),从1996年到2005年进行了10 a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10 a总平均产量为2 974kg/hm2。最高产品种为平安8,平均产量为3 189kg/hm2;最低产品种为长农5,平均产量为2 785kg/hm2,最高比最低增产14.5%。吉豆3和九农21的平均产量也超过3 000kg/hm2。3个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中熟品种高5.7%。以6个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为依据,划分了年成:2004年为丰年,产量为3 790kg/hm2;1997和2000年为灾年,产量为2 260kg/hm2;2005年为欠年,产量为2 585kg/hm2;其余6年为平年,产量为3 140kg/hm2。中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稳产性好,变动指数平均小8.4%。平安8和吉豆3的稳产性最好,变动指数分别为42.9%和48.4%。从分析不同年份组合与10 a数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得出:准确评价品种稳产性的最少年限为9 a。对大豆生产田单产低、作物品种适应性差异、品种的适应性与稳产性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