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且未曾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19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氯丙嗪组(103例)和利培酮组(95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及6个月末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2h糖耐量试验(2hPG)、血脂及体重指数。结果氯丙嗪组在治疗6个月时,其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GR)为15.53%、利培酮为7.37%;随着治疗时间延长,FPG和2hPG浓度有逐渐增高趋势;同时,≥40岁组明显高于〈40岁组,并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体重指数量正相关。结论FIG和2hPG浓度增高是IGR的早期表现,选择影响糖代谢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减少其IGR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对血糖变化的监测作用.方法:对198例单用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2、3、6、12个月测定HbA1C及血糖浓度并与常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bA1C浓度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与血糖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生呈平行发展,治疗1年后异常率为11.6%.结论:HbA1C检测稳定性好,结合空腹血糖等常规指标,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观察血糖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变化特点,探讨预防血糖调节功能损害(IGR)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氯丙嗪组(108例,200~650mg/d)和利培酮组(105例,3~6mg/d),均单一用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2,3,6个月末及1年末测定多项血糖浓度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治疗后随时间延长,两组血糖浓度均不断上升。治疗第3个月末餐后2h血糖(2hPBG)和2h糖耐量(2hPG)浓度开始升高,治疗第6个月末空腹血糖(FPG)和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开始升高,治疗1年末所有血糖指标均升高(均P<0.05~0.01)。(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G[(5.77±1.28)mmol/L]和2hPBG[(5.93±1.10)mmol/L]、治疗第6个月末HbA1c[(5.49±0.76)mmol/L]、治疗1年FPG浓度[(5.29±0.71)mmol/L]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mmol/L)5.31±0.58,5.48±0.60,5.22±0.50和4.96±0.49],均P<0.05~0.01;利培酮组治疗1年末2hPBG浓度[(5.70±0.89)mmol/L]高于治疗前[(5.35±0.77)mmol/L;P<0.05]。(3)两组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BG和HbA1c[(5.41±0.63)mmol/L]、治疗1年末2hPG[(5.92±1.34)mmol/L]和FPG[(5.29±0.71)mmol/L]浓度均高于利培酮组[分别为(mmol/L)5.55±0.83,5.23±0.50,5.54±0.91,5.08±0.59],均P<0.05~0.01。1年末,两种药物日剂量与各血糖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IGR的发生率均上升;治疗1年末,氯丙嗪组IGR发生率达36.1%,高于利培酮组(22.9%;P<0.05)。(5)在完成1年观察的198例患者中,51例(25.8%)至少有1次符合IGR血糖浓度标准,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浓度随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其中氯丙嗪比利培酮更易引起IG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6个月及12个月后分别测定多项血糖指标浓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C)、2小时糖耐量(2H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以及治疗6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有15.79%的患者发生血糖调节功能受损(ICR),其中氯丙嗪组为11.65%,明显高于利培酮组6.32%;随着精神病发病年龄的增长,上述血糖浓度也逐步提高;发病年龄、疗前糖耐量及脂蛋白p浓度接近正常上限可能是ICR的诱因。结论 首次使用氯丙嗪和利培酮即可影响糖代谢,应早期监测血糖,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后糖脂代谢的情况及其之间的差别。方法检测42例利培酮、76例氯氮平、40例氯丙嗪单一治疗连续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易体质参数、空腹血糖和血脂,并与63例健康对照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期间新出现的糖尿病病例数分别为2例、8例、2例,氯氮平组较多,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氮平组BM I大于对照组、氯丙嗪组,腰围及腰臀比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均大于对照组和氯丙嗪组(P<0.05或P<0.01);氯氮平组TG值大于对照组及氯丙嗪组(P<0.01),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氯丙嗪组HDL-ch、ApoA1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两比较利培酮组HDL-ch、ApoA1值大于氯氮平组及氯丙嗪组(P<0.01)。TG/HDL-ch值氯氮平组大于对照组(P<0.01)和氯丙嗪组(P<0.05)。TC/HDL-ch值三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ApoB值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糖脂代谢紊乱,并且三者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氯氮平治疗组脂代谢异常更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对血糖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氯丙嗪、氯氮平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单用氯丙嗪、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各 3 0例进行治疗前后的血糖测定对比分析。结果 氯氮平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 ,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的异常 ,在用氯氮平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对体重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对体重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对8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用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观察体重及血糖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均有非常明显的增加,其中氯丙嗪、氯氮平组治疗4组末,利培酮组治疗6周末体重已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氯氮平组治疗4周末血糖有明显升高,体重与血糖升高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均能引起体重增加,氯氮平引起的血糖升高可能与此有关。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和利培酮均能引起体重增加,氯氮平引起的血糖升高可能与此有关,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成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及奎硫平等药物治疗组,每一组又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组)和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治疗组(综合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正确数(W1)和持续错误数(W2)以及持续操作测验(CPT)中错误数(C1)和漏报数(C2)等指标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综合治疗组W1均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W2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综合治疗组C1、C2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尤以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社会心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血脂和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各 3 0例 ,分别单用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治疗第 3周末和第 6周末做糖耐量试验 ,并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 ,计算体重指数 [BMI,体重 (kg) /身高 (m2 ) ]。结果 氯氮平组治疗后第 3周末、第 6周末餐后 2h的血糖值和第 6周末BMI值明显高于利培酮和氯丙嗪组 ,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升高 (P <0 0 5 )。利培酮组治疗第 6周末BMI值和餐后 1h血糖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氯丙嗪组治疗第 6周末BMI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和体重影响最大 ,其次是利培酮 ,氯丙嗪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4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将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分组比较,研究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时间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结果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78%和12.13%,都以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最高,氯氮平次之;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末次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首次血糖浓度。除利培酮组外,住院治疗1~10年的血糖浓度明显增高,但10年后氯氮平组仍有增高趋势。结论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对血糖代谢影响最大,氯氮平具有更长远的不利影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预测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APS)对糖代谢的影响,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预测APS所诱发糖代谢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85例接受AP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测治疗前HbA1c,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结果:治疗前、后FPG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HPG较治疗前增高;HbA1c异常组在治疗前、后2HPG均高于正常组;HbA1c值与治疗前、后2HPG间均有正相关;HbA1c异常组APS治疗后,出现糖代谢疾病危险的比值比(OR)为14。结论:APS使用后出现的糖代谢异常以2HPG的改变为主,HbA1c异常者2HPG.较高,可能存在糖代谢功能的缺陷,易受APS的影响而出现糖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胆固醇、胰岛素、瘦素、胰岛素抗体,并测量身高、腰围、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量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结果:治疗第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2hPG、瘦素、BMI、腰围、血脂、糖耐量异常率明显增高,PANSS总分明显减低.治疗前2hPG与胆固醇、腰围均呈正相关,空腹血糖与BMI呈正相关;治疗4周末2hPG、FPG与腰围均呈正相关.患者年龄、用药剂量是糖耐量异常的有关危险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初期就应进行2hPG检测,尤其是年长者和药量较大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丙嗪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与利培酮组,随访1年,采集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体质量的数据。结果: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以氯丙嗪组更显著为高。结论:氯丙嗪与利培酮对血糖、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不同,但都可使之升高。  相似文献   

14.
3种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n=18)、利培酮组(n=24)和氯丙嗪组(n=14),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A和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符号和数字广度(顺、逆)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6周后,3组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氯丙嗪组只有2项(WCST中持续反应数和数字广度测验)较治疗前显著好转。连线测验B阿立哌唑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其余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完成分类数和数字广度测验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利培酮组除WCST中持续反应数外,其余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氯丙嗪组。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均显著优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62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氯丙嗪组,分别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数字划销试验(CT)和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检查,评估其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脱落3例,5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组的WAIS-CT、CMS总分均明显高于氯丙嗪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好于氯丙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丙嗪、利培酮、奎硫平及奥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88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利培酮组、奎硫平组及奥氮平组,检测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睾酮(T)的水平变化。结果:氯丙嗪组治疗8周后,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PRL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T及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奎硫平组在治疗4周及8周后血清PRL、LH、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奥氮平组治疗4周后PR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即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奎硫平对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利培酮及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8例)、利培酮组(52例)和氯丙嗪组(48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检(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12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利培酮、氯丙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主要表现为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阿立哌唑、利培酮组WMS和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氯丙嗪组治疗前后则无差异。结论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且疗效相当,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利培酮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则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