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糖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92例HIE患儿用微量血糖检测仪测定治疗前空腹血糖.结果 低血糖6例,高血糖27例,其中轻、中、重度HIE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14%、6.67%、5.88%,三组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中、重度HIE组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0%、6.67%、67.65%,三组间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糖患儿病死率增加,两组相比(22.22%与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血糖监测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血钙、血钠调查,以探讨HIE时血钙、血钠变化规律。结果低血钙占62.1%(23/37),低血钠占50%(15/3O),两者均低者占16.7%(5/30),说明新生儿HIE可致低钙、低钠血症。本文探讨了导致低钙、低钠血症的原因,并为临床输液、补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的变化 ,探讨其变化与疾病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85例于生后 2天内收入院的HIE患儿 ,按疾病程度分做轻度组 (4 6例 )和中重度组 (3 9例 ) ,在开始治疗前 ,采静脉血 3ml,查电解质K+ 、Na+ 、Cl- 、Ca2 + 及血糖 ,采动脉血 1ml行血气分析 ,并选择生后 2天内无围产期窒息史 ,母无糖尿病史的 40例足月儿做对照。结果 HIE患儿电解质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血钠变化 ,轻度HIE组血钠 13 5 2± 2 2 4mmol/L ,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 (P <0 0 5 ) ,中重度组血钠 13 0 45± 3 15mmol/L ,显著低于轻度组 (P <0 0 1) ;血糖轻度组 5 15± 0 84mmol/L ,中重度组 4 49± 0 42mmol/L ,表现为随疾病程度加重 ,血糖值有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HIE患儿病情越重 ,越易出现电解质变化 (低血钠 )、血糖下降 ,临床上应严密监测 ,及早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卢孝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179-1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同期出生的无疾病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抽静脉血分别测定对照组70例和HIE组100例血清钠、钾、氯、钙的浓度。结果:HIE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钠、氯、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患儿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HIE患儿(P〈0.01)。结论:HIE时易出现低钠、低氯、低钙血症,病情愈重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5.
叶永康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83-18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钠、钾、氯、钙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不同程度的HIE患儿进行了血钠、钾、氯、钙的检测,并与3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HIE组与对照组血电解质比较,Na^+、Cl^-、Ca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组电解质,HIE程度与Na^+、Cl^-、Ca^2+降低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可出现低钠、低钙、低氯血症,HIE程度越重,血钠、血钙、血氯水平越低,提示血钠、血钙、血氯对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CRP、血钠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18例、22例、20例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RP和血钠水平,并随访1年,比较死亡和生存患儿血清CRP的差异。结果血清CRP的升高水平和血钠的下降水平与HI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死亡组患儿血清CRP水平(8.04±2.58)mg/L显著高于生存患儿的水平(4.89±2.0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CRP和血钠水平与患儿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血清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电解质及血糖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83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9例和重度窒息组34例,以5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血清电解质及血糖差异。结果:经q检验,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间、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间血糖、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血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患儿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较常见,血镁也随窒息严重程度的加深而降低;血糖在窒息早期降低,而后有随窒息程度的加深而升高的现象。结论:新生儿窒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电解质、血糖的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剂量丙戊酸钠和小剂量安定防治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小剂量安定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P<0.05);观察组患儿止惊时间(12.51±3.45)min和退热时间(11.56±2.47)h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17.28±4.12)min,(16.41±3.6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4,6.960,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5%)和复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4.114,P<0.05)。结论作为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药物,丙戊酸钠较安定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促进恢复,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颅脑创伤的患者174例,17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低钾血症。根据低钾血症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每组各58例。轻度组血钾为3.00~3.50 mmol/L,中度组血钾为2.50~3.00 mmol/L,重度组血钾低于2.50 mmol/L。观察三组预后情况。结果重度组血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发生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有直接影响,重度低钾血症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磷症和高血钠症,并且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检测分析了33例新生儿HIE的血钠变化,合并低钠血症13例,占39.4%。HIE轻度与重度之间的血钠差异非常显著(t=3.88 P<0.01),HIE程度与血钠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死亡3例血钠值均<120mmol/L。从而提示在治疗中及时检测电解质,注意限制液量及补钠。  相似文献   

11.
周彬  李立达 《上海医药》2009,30(8):355-35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血糖、血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徐州市中心医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8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和18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血糖、血电解质检测。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儿平均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儿平均血钙、血钠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组之间血糖、血钙、血钠的平均值有差异;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血糖异常及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与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及电解质紊乱,并且与病情轻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检测血糖及电解质的变化对缺血缺氧性脑痛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新Beckman CX9生化分析仪检测29例(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9例)新生儿HIE急性期及其中16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尿酸值及NBNA评分,并与2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新生儿HIE患儿轻度、中度与重度期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升高,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恢复期血清尿酸水平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HIE患儿组NBNA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之间的NBNA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尿酸与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及NBNA与新生儿HIE的临床分度密切相关,临床分度越重,血清尿酸值越高,NBNA评分越低,随着病情恢复,血清尿酸值逐渐下降,NBNA评分逐渐升高。血清尿酸结合NBNA评分可作为新生儿HIE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心排血量(CO)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5例轻、中度和19例重度HIE患儿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O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与正常新生儿及轻、中度HIE组比较,重度HIE组心率(HR)增块(P<0.05),每搏排出量(SV)、CO及心脏指数(CI)降低(P<0.05);轻、中度HIE组HR较正常组增快(P<0.05),SV、CO及CI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恢复期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以CI低于正常组95%正常值范围的下限2.57为准,急性期轻、中度和重度HIE组分别有3和15例,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20.016,P<0.0001);CI降低的18例中死亡5例,CI正常的26例中死亡1例,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34)。结论重度HIE患儿CO明显下降,可考虑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探讨MCP-1、TNF-α和sICAM-1在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5例足月 HIE患儿(轻度33例,中度 19例,重度13例)及 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7天血清MCP-1、TNF-α和sICAM-1水平.结果 轻、中、重度 HIE组患儿的MCP-1、TNF-α和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轻、中、重度HIE组MCP-1、TNF-α和sICAM-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IE患儿恢复期(生后7 d)血清MCP-1、TNF-α和sICAM-1水平较急性期(生后1 d)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MCP-1、TNF-α和sICAM-1可能在HI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中MCP-1、TNF-α和sICAM-1水平变化对判断HIE病情进展、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hs-CRP、TNF-α、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HIE患儿,同期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HIE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天HIE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以入院后第3天最明显,此后呈降低趋势;HIE组重度患儿血清hs-CRP、TNF-α和MMP-9水平较轻度和中度患儿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hs-CRP、TNF-α和MMP-9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生发展,对评估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氧自由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符合新生儿HIE诊断标准的病儿46 例(轻度14 例,中度26 例,重度6 例),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取静脉血4 ml和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4 ml,检测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 HIE病儿血清SOD活性在第1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的脐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脐血组(P<0.05);HIE病儿在住院治疗第7天时,血清SOD活性明显比住院第1天时增高,MDA含量比住院第1 天时减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中、重度HIE病儿经方差分析三组间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均有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自由基在HIE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清SOD和MDA可作为判定HIE的损伤程度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分度的相关性,为HIE患儿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4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收治的患有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共94例,其中轻度32例、中度40例、重度22例,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新生儿20例。比较各组新生儿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4组新生儿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HIE新生儿血清Hcy水平随着HIE临床分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患儿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维生素B12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 HIE患儿血清Hcy水平在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HIE患儿及时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HIE患儿(HIE组)146例,分为轻度组(58例)、中度组(52例)和重度组(36例)。另选取正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HIE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T1)、出生后48 h(T2)、出生后72 h(T3)检测血清sLOX-1、VILIP-1水平,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T1)进行检测。结果 HIE组的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续,HIE组血清sLOX-1、VILIP-1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HIE组各时点VILIP-1水平及T1、T2时间点的血清sLOX-1水平均增高(P<0.05)。随时间延续,轻、中及重度组血清sLOX-1、VILIP-1水平均降低,各时间点轻、中及重度组血清sLOX-1、VILIP-1水平依次升高(P<0.05)。HIE患儿血清sLOX-1、VILIP-1与5 min Apgar评分、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sLOX-1(AUC=0.784,95%CI:0.702~0.869)、VILIP-1(AUC=0.752,95%CI:0.655~0.847)对HIE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时敏感度[0.863(126/146)]和特异度[0.840(42/50)]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HIE患者血清sLOX-1、VILIP-1表达水平较高,且其病情越严重表达水平越高,动态监测血清sLOX-1、VILIP-1水平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玲  陈爱武 《安徽医药》2005,9(6):448-449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电图的总异常率为75.8%.轻,中,重度脑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24%(6/25),64%(16/25),12%(3/25).轻,中,重度HIE患儿EEG的异常率分别为37.5%(3/8),83.3%(15/18),100%(3/3).EEG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0%,EEG为中,重度异常者其后遗症发生率为52%.结论EEG的异常率与HIE的临床病情的轻重呈正相关,脑电图可作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钠、血钾、血氯、血镁、血钙离子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多重离子紊乱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158例,根据其入院格拉斯哥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判定颅脑损伤程度分为3组:重度损伤(GCS 评分3~8分)78例,中度损伤(GCS 评分9~14分)33例,轻度损伤( GCS 评分15分)47例。分别收集患者急诊入院时即时血离子浓度。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外伤后离子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组间离子浓度均数和不同离子类型的发生率分别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组别中多重离子紊乱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损伤严重程度、CT 提示中线位移、脑组织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颞叶和小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后离子降低的危险因素( OR ﹥1,P ﹤0.05)。血钠、血钾、血氯、和血镁浓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组间存在差异(r s ﹤0,P ﹤0.05)。各组间离子紊乱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其中对于多重离子紊乱,重度损伤组发生率与轻、中度损伤组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其中血钠、镁,血钠、氯、镁,血钠、氯以及血钠、钾、镁、氯同时降低这4类离子紊乱模式的发病率较高。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多重离子紊乱密切相关,多重离子紊乱既可以作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又可加重颅脑损害。明确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离子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