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百色盆地油气综合评价是根据烃类异常特征圈出异常远景区,运用异常组合、形态结构、变异系数和比值等4项化探评价指标,结合地质圈闭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油气藏聚集的有利远景区段。1 化探异常远景区的圈定  相似文献   

2.
蒋涛  夏响华 《安徽地质》2002,12(1):44-48
通过油气化探精查技术在松辽盆地某断陷北部地区的应用,总结出区内地表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化探精查技术方法和化探指标系列,并运用浓度异常,主成分异常,熵值异常等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提取深部油气藏地表地球化学信息,评价多处化探异常和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为后期勘探工作提供钻探部署建议,其成果认识与同期三维地震工作成果认识相一致,为该断陷北部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用浅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块的油气资源潜力是盆地勘查阶段的战略问题之一。研究了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异常成因和圈闭的油气属性。研究表明,托纳木背斜是羌塘盆地非常有远景的油气靶区,油气化探能够为区块油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隐蔽油气圈闭物化探信息靶中灰色BP网络标定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测区探测的物化探场视为灰色信息,通过灰色信息优化处理方法突出隐蔽油气圈闭的异常,利用BP网络方法缩小油气圈闭靶区,标定油气圈闭靶区靶中位置。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南斜坡金东—柳桥地区地表条件复杂,化探信号干扰强烈,造成假异常大面积出现。在对金东—柳桥地区油气化探数据中干扰类型识别的基础上,用Mallat小波分析法,发现分析尺度为3时的连续序列呈现出地表干扰信息,由此进行了地表干扰排除。经过封盖条件校正与异常识别,获得了该区油气化探异常。干扰排除后的异常与断层、圈闭及已发现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相吻合,表明这些异常主要反映的是地下油气藏信息。  相似文献   

6.
灰色预测系统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平  任春  夏响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2):107-1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区油气分布规律.灰色关联度预测是新的油气化探异常圈定方法,可以提高油气圈闭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模糊评价方法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化探指标的处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化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油气化 探找油气藏效果。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系原理,结合已知探区油气化探指标在油气藏 上方或油气藏储层的规律性变化,找出反映油气藏属性的信息,结合地质环境资料,建立模糊评价系 统,对该探区化探指标异常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BP人工神经网络油气圈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为模型,地表油气化探组合指标为导师训练信号,已知工业油气流产出点、油气显示和干井(无油气)产出点,相应的希望输出信号为1.0~0.0之间,在导师信号引导下进行网络联想记忆自学习,训练成熟后对预测区进行含油气远景圈闭评价,对胜利油田JYHM凹陷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识别圈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面化探资料能够有效地圈定出化探异常,指出烃类垂向运移发生的范围。但对于油、气勘探的需要,这仅仅是最基本的,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垂向化探资料及地面游离烃化探资料的分析,对利用地化动力学指标判断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埋藏深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杨  孙霁 《新疆地质》2004,22(4):425-430
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草湖凹陷为例,根据塔里木盆地最有影响的3次构造运动的时限和晚海两运动期下古生界大规模生烃及有效圈闭的形成为关键时刻,参考邻区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海西期含油气系统、燕山期含油气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含油气系统,并对生烃亚系统进行划分和描述.计算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一侏罗系3套烃源岩的生油资源量及评价,并根据与邻区地质条件类比得出,研究区可供勘探的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应进一步勘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油气成藏与分布的递变序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分析成藏过程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的序列性。油气生成的多源性和不同聚集条件下成藏聚集的多变性构成了油气在平、剖面上发育和分布的序列性,它由生供烃序列、运移序列、封存序列以及成藏序列等构成,多因素变化导致不同盆地中的油气藏分布构成多种变化序列。若将不同盆地中的典型油气藏片段进行时空组接,则上述所有油气藏类型都将在理想的盆地中出现,构成理论上完整的油气成藏机理序列。对具体的盆地而言,由于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存在几率及发育的规模和程度各有差异,通常形成以几种机理类型为主的油气藏组合序列。单就一定条件下的天然气成藏分析而言,煤层气或页岩气、根缘气、致密砂岩气、水溶气、常规圈闭气以及甲烷水合物等可构成完整的油气成藏机理递变序列。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力和作用方式将油气藏成因分为 3类 8种 17式。这 8种分别是 :①高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②低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③油水携带溶解气游离释放形成的天然气藏 ;④浮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⑤毛细管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⑥天然气体积膨胀形成的深盆气藏 ;⑦分子吸附作用形成的煤层瓦斯气藏 ;⑧分子水合作用形成的水合甲烷气藏。①~③种为突发式流压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④~⑥种为缓慢式烃势差形成的油气藏 ,⑦和⑧为非常规条件下天然气汇聚形成的特殊类型的 (油 )气藏。相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因实际地质条件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成亚类。不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和产状特征不同。研究油气运聚的动力机制和成因模式对指导油气田勘探、提高勘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盆地构造和油气运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常芳 《地学前缘》2003,10(3):115-127
文中在研究了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的分布和成因的基础上 (由于篇幅所限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分布及其成因在另文给出 ) ,首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和地壳热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 ,提出了冷、热岩石圈 ,冷、热地壳和冷、热盆地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变形、热状态和构造活动性 ,提出了刚性岩石圈和塑性岩石圈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特征对中国大陆盆地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大型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前人各种油气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后 ,探讨了地壳深部热流体对油气的生成和运移的作用。最后 ,认为在有壳内高导层的盆地中 ,深部流体可向上地壳中的生油和储油层提供大量的热流体 ,并产生高流体压力 ,对油气运移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气藏动力学成历模式与分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庞雄奇  金之钧 《地学前缘》2000,7(4):507-514
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力和作用方式将油气藏成因分为3类8种17式,这8种分别是:(1)高压势场作用下的形成的油气藏;(2)低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3)油水携带溶解气游离释放形成的天然气藏;(40浮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5)毛细管力作用下形成的水合甲烷气藏。(1)~(3)种为突发式流压作用形成的油气藏,(4)~(6)种为缓慢式烃热差形成的油气藏,(7)和(8)为非常规条件下天然气汇聚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相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因实际地质条件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成亚类,不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和产状特征不同,研究油气运聚的动力机制和成因模式对指导油气田勘探、提高勘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昌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异常特征及构造含油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西昌攀西盆地七里坝构造油气化探工作 ,发现了油气化探弱异常 ,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存在形式以及与油气的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七里坝各类异常是该构造内存在有异常源 ,但异常源的烃量可能已有相当部分逸散掉了  相似文献   

18.
遥感油气勘探对伊犁盆地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国强  熊介凡 《现代地质》1997,11(4):529-535
遥感油气勘探技术是通过遥感影像的构造解译及烃类微渗漏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目标区进行油气有利聚集区的预测及评价。利用这一勘探技术着重对伊犁盆地的构造特性、承压盆地、构造阶地、烃类微渗漏信息等进行了解译和提取,总结出伊犁盆地油气藏预测的九大要素,确定了3条油气聚集带和14个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判识油气属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银节  姚亚明  赵欣 《物探与化探》2007,31(2):138-142,148
芳烃是原油和生油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芳烃化合物较为复杂、稳定,可用来进行油源对比及油气属性的鉴别,是油气化探指示油气存在及油气属性的主要指标.三维荧光图谱具有“指纹图”的特征,不同性质的样品,其三维荧光光谱的各特征参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同源样品,其参量又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共性.通过对某探区近地表土壤样品的三维荧光分析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对油气属性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据其可推断下覆圈闭的含油气性质,是地面化探研究油气运移及指示油气属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