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手术并不是痉挛性脑瘫患儿治疗的终结,术后功能锻炼对改善患儿的异常运动非常重要,通过系统的功能锻炼使患儿的运动恢复到最佳状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跟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87例,术后经过完善系统的康复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患儿一两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功能恢复满意率达95%。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章祖成  钱海平 《现代康复》2000,4(7):1056-1056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剑宁  章翔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29-283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指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部分切断,从而实现既解除肢体的高肌张力、痉挛和病理反射,又保留肢体感觉的一种手术方式。目前,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因此,SPR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已成为国际上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首选方案。章就SPR手术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与未进行康复的患儿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2003-10/2005-1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60例,均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术后根据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n=30):①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②康复组执行预先拟定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20-30min/次;同时进行体针和头针治疗,隔日针1次,30d为1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再进行第2个疗程。术后1年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及病理反射的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进行评定。 结果: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的Barthel指数:康复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177;0.97,70.70&;#177;0.56,t=12.07,P〈0.01)。②肌力:评定了5块肌肉,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肌张力:康复组降低比较明显,基本上降至正常,除髋内收肌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④关节活动度:康复组内收肌角、胭窝角、足背屈角3个角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⑤病理反射:除跟腱反射外,其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儿在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中受益,是患儿术后进一步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4~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25例儿童术后双下肢痉挛消失,7例好转,排尿费力者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9例随访6个月~4年,未见痉挛再现。结论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脑外伤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法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26例。结果 经随访3个月-1年,解痉效果满意,有效率达89%。结论 在手术时机,疗效评估,手术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脑外伤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法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26例。结果经随访3个月~1年,解痉效果满意,有效率达89%。结论在手术时机,疗效评估,手术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2例4-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 25例儿童术后双下肢痉挛消失,7例好转,排尿费力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9例随访6个月-4年,未见痉挛再现。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虽然能从根本上解除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想使脑性瘫痪患儿肢体功能恢复至最佳,还需给予早期合理的功能训练。为探讨功能训练对SPR术后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对SPR手术的76例CP患儿进行了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性瘫痪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的疗效分析,探索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方法:1996-02/2002-05,对40例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岁-17岁,行SPR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矫正部分下肢畸形,再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矫正残余畸形,配合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平均随访4.2年(2年~7.5年),采用刘小林等的脑瘫疗效评估标准,比较SPR术前和术后、SPR术前和下肢矫形术后脑瘫分项功能评分和脑瘫痉挛临床分项评估。结果:在SPR术后,脑瘫对比分项中躯干活动和蹲立变换两项恢复率分别为88%和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采用SPR和组合式下肢矫形术系统治疗后,脑瘫对比分项的各项恢复率均在90%以上,脑瘫痉挛临床分项各项的改善率均为80%以上,尤其尖足现象和交腿现象的改善率为100%;下肢肌张力由平均4.2级降至平均1.4级。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结合下肢矫形术及功能康复训练是治疗伴有下肢畸形的痉挛性脑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8例重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周围肌力矫治术的方法探讨。方法:静脉复合麻醉、脊柱后路切口、F-100型方波脉冲发生器。测定脊神经后根-分束阈值。以患者肌力痉挛程度取决切断阈值基数。从低-高每根总量的1/5、2/5、3/5。结果:38例患者,经1.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痉挛肌群肌力平均下降2.1级,经统计学处理,χ^2=46.03,P&;lt;0.001。结论:重型痉挛性脑瘫,单纯SPR手术切除γ环路,对短期对中型患者肌力平衡有效,但对病程长的已有肌群及肌腱形成挛缩、肢体畸形,可有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并与未进行康复的患儿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10/2005-1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60例,均进行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术后根据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n=30):①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②康复组执行预先拟定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20~30min/次;同时进行体针和头针治疗,隔日针1次,30d为1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再进行第2个疗程。术后1年进行肌力、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及病理反射的测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应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进行评定。结果: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改良的Barthel指数:康复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50±0.97,70.70±0.56,t=12.07,P<0.01)。②肌力:评定了5块肌肉,康复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肌张力:康复组降低比较明显,基本上降至正常,除髋内收肌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④关节活动度:康复组内收肌角、窝角、足背屈角3个角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⑤病理反射:除跟腱反射外,其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患儿在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中受益,是患儿术后进一步改善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腰后路跳跃式椎板切除44例,术前经系统康复训练8例,术后行康复训练44例。结果:随访3—28月,36例患者肌张力明显降低,病理反射完全消失,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轻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能有效地降低肌张力,结合术前术后系统康复训练与软组织矫形术,对提高疗效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骶段限制性椎板切除显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方法选择肌张力在Ⅲ级(Ashworth评定标准)以上的中重度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12例,限制性切除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8例重型痉挛性脑性瘫痪(脑瘫),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周围肌力矫治术的方法探讨。方法静脉复合麻醉、脊柱后路切口、F-100型方波脉冲发生器。测定脊神经后根-分束阈值。以患者肌力痉挛程度取决切断阈值基数。从低—高每根总量的1/5、2/5、3/5。结果38例患者,经1.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痉挛肌群肌力平均下降2.1级,经统计学处理,χ2=46.03,P<0.001。结论重型痉挛性脑瘫,单纯SPR手术切断γ环路,对短期及中型患者肌力平衡有效,但对病程长的已有肌群及肌腱形成挛缩、肢体畸形,可有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脑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8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观察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脑电功率水平、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脑θ波值及θ/β波值均显著降低,β波值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降低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杨志红  王蓓 《天津护理》1998,6(6):240-241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临床上造成患儿运动发育缓慢甚至障碍。智力低下。采用手术方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脑瘫,疗效满意。本文着重介绍此手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相似文献   

20.
汪莺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44-1344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nyzotomy,SPR)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方法,能够解除脑瘫患儿的肌肉痉挛,但要达到良好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术后系统的功能护理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