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黏液腺癌是结肠癌中的少见组织学类型,以癌组织中含有大量黏液为特征。其发生频度,欧美为8.2%~19%,日本为3.5%~11.4%。结肠黏液腺癌的CT诊断,国内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搜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黏液腺癌,发现其CT表现较具特征性,现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结肠黏液腺癌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5.
原发于肺组织的黏液腺癌极少见,约占肺腺癌的0.14%(5/3 500),它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研究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997-05~2008-04 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病例的CT、MRI及病理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例囊腺瘤,2例囊腺癌,影像学检查示8例均为单发囊性病灶,其中7例见分隔,为多房病灶,可见壁结节,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除以上表现,CT平扫示1例分隔细线样钙化。MRI还可显示病灶成分,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良好,2例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且与病灶相连。结论CT、MRI对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PPM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病灶的形态、位置、病灶内及周边情况、增强表现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结果:22例中肿块型18例,其中周围型15例、中央型3例,4例多发,3例伴有空洞,4例可见晕征,7例合并淋巴结转移;肺炎型4例,均可见晕征、枯枝征及血管漂浮征,2例合并主支气管管壁增厚。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PPM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胃黏液腺癌的认识,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搜集一年半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黏液腺癌12例,术前均应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行三期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本组9例发现时已为晚期,且肿瘤巨大,部分明显侵犯周围脏器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8例只能行姑息性切除。结论:胃黏液腺癌发病隐袭,多数发现时已经有周围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表现特殊,病变多数强化不明显,部分瘤体有点状、结节状钙化,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对胃黏液与非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胃黏液腺癌21例、非黏液腺癌42例,术前均运用多层螺旋CT行双期扫描,着重观察增厚的胃壁、强化的方式和强化程度等。结果黏液腺癌强化常呈分层强化(16/21),而非黏液腺癌常呈均匀强化(3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71,P=0.0003)。黏液腺癌胃壁增厚主要为低密度的中层或外层(15/21)而非黏液腺癌增厚的胃壁主要为高密度的内层或全层(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07,P=0.0006)。5例(5/21)黏液腺癌内见钙化形成。结论多层螺旋CT对鉴别胃黏液与非黏液腺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嵌塞的临床表现及C 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6例支气管黏液嵌塞患者进行C T 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有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条状、柱状胶状物,2例肺癌经手术证实在其远侧扩张的支气管中存在黏液栓。16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肺癌2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肺结核3例,肺炎6例,支气管扩张2例。病变部位包括:右肺上叶2例、左肺上叶4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3例,两肺下叶2例。肺叶、肺段及以下支气管均有发生。支气管黏液栓CT表现主要形态为一支或多支支气管呈树枝状(包括“Y”及“V”形等)10例,占62.50%、棒状6例,占37.50%。CT值约18~65H U ,增强后无强化。其共同表现为主轴均指向肺门且与支气管走行一致,支气管伴有不同程度扩张,密度低于软组织密度13例,占81.25%。结论 C T诊断支气管黏液嵌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征象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PIMA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根据CT表现将PIMA患者分为结节肿块型组194例,肺炎型组106例。比较2组的CT征象、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2组的年龄、发热、咳嗽、咳痰、最大径、病灶分布、磨玻璃征、空气支气管征、含气腔隙、分叶征、边界模糊、叶间裂膨隆、卫星灶、淋巴结肿大、胸膜相贴征、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无强化低密度区、强化程度和血管造影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其他临床表现和胸膜牵拉、毛刺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理特征为柱状、杯状肿瘤细胞,以附壁型生长为主,分泌大量黏蛋白,使得胞质及肺泡内充满黏液,胞核位于基底部。结论:结节肿块型与肺炎型PIMA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CT表现。CT表现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诊断PI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黏液嵌塞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均行胸部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 结果 CT示支气管黏液嵌塞为圆形、卵圆形、柱状、树枝状及葡萄状,其显著特点是长轴指向肺门且与支气管走行一致伴支气管扩张.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大部分病灶可见肺动脉及其分支伴行,薄层扫描可见细小支气管内的黏液嵌塞以及伴行细小肺动脉分支.MPR可见树枝状支气管树等典型表现. 结论 病灶边缘清晰、光滑、无强化、与肺动脉分支伴行以及动态观察病灶CT值波动等征象有助于支气管黏液嵌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0例支气管MEC的临床资料和MDCT表现,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中心型8例,6例(6/10例)起源于叶支气管,2例(2/10例)起源于段支气管,其中:1例(1/10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结节状占位,7例(7/10例)表现为向支气管腔内外浸润性生长,呈块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周围型2例,呈块状,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其中1例边缘呈浅分叶状,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结论 支气管MEC多层螺旋CT表现多样,对于年轻患者的中心型支气管MEC多层螺旋CT较易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灌注成像对胃黏液腺癌及非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升其定量诊断水平。方法 运用宽体探测器Revolution CT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黏液腺癌(MGC)及37例非黏液腺癌(NMGC)行灌注成像检查,探讨肿瘤的部位、胃壁厚度、强化程度及TN分期和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的差异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灌注参数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MGC及NMGC的T、N分期及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发生部位、胃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C的灌注成像参数BF、BV和PS值NMG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四个灌注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小分别为0.836、0.743、0.869和0.752,但两两之间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F<45.91 ml/100g·min, BV<20.35 ml/100g, PS<11.99...  相似文献   

15.
16.
病例女,11岁,2005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12月1日不明诱因出现阵发性痉挛状干咳,偶而咳出少量白色泡沫痰。患者曾在当地县医院以右下肺炎治疗55d,咳嗽咳痰无缓解而逐渐加重,痰色由白色泡沫痰逐渐变为黄色粘痰,其后又变草绿色酸臭稀痰,每日咳出稀痰约35ml,痰中无血丝。查体:体温36.8℃,脉搏98次/min,呼吸9次/min,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征象,以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资料。结果:6例均为多房囊性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甚至趋于分叶状改变,囊壁光滑,边界尚清晰,囊内密度较均匀,其内可见分隔,1例边界欠清晰,3例分隔均匀增厚,2例囊壁可见点状改变,1例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强化,囊内低密度灶均未见强化。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囊或多囊伴分隔、囊壁结节,并可见囊壁及分隔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强化,囊液不强化。掌握其CT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管支气管瘘(BBF)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2例BBF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2例BBF患者中,3例为胆管肿瘤导致,7例为既往因胆道结石、肝切除手术胆漏所致,1例为肝脓肿破溃,1例为外伤肝破裂继发胆漏。12例患者均可见膈下积液伴有同侧节段性肺炎,且均位于右侧。MSCT显示膈肌连续性中断11例,膈下积液(胆汁瘤)与胆管、支气管相交通10例。12例见支气管积液征或黏液栓形成,6例MRI均显示膈下积液,T2WI显示高信号"支气管树造影征"3例。结论胆管气管瘘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及MRI可为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对肝脏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CA及2例BCAC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BCA 5例呈多房或单房囊性病灶,以囊性为主,囊壁薄且光滑,房间隔细条状,囊内液性密度,境界清晰,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BCAC 2例为多房囊性病灶,均见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分隔,内有软组织样密度;1例见明显壁结节;1例累及胆囊;1例门静脉分支受浸润,管径细小,显影不清。增强扫描后显示动脉期囊壁及壁结节均有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5例BCA均未发现其他器官病变。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BCA及BCA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