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40例标准体重(体重指数18.5~24.0!/")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两组:低剂量组,15 mL对比剂+50 mL混合液(10%对比剂+90%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对两组肺动脉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腔静脉的伪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左心房、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与静脉CT 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肺动脉血管成像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现栓子 658支(中心型170支,偏心型208支,附壁型74支,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8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不同类型急性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CTA检查的94例PE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PE受累部位将患者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分析两种类型PE患者的CTA征象及临床特点,并对两组CTA胸部继发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4例急性PE患者中22例为危重患者;急性PE患者CTA的直接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阻塞,其他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少、肺部斑片状阴影、支气管动脉增粗等; 94例急性PE中44例中央型,栓子位于血管中心,栓子周围为高密度对比剂,表现为“环征”或“轨道征”,50例周围型,栓子位于血管一侧或四周,血管中心或对侧充盈高密度对比剂;中央型急性PE患者危险分层中危重占比明显高于周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多数患者接受了对症及抗凝治疗,中央型8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两组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94例急性PE中78例(占83.0%)出现胸部继发性病理改变,其中中央型41例,周围型37例,主要为右心增大、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SCTCA),先行冠脉钙化积分平扫,然后行冠脉增强扫描,选取一组质量最佳的薄层图像行冠脉三维重建,分析M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并对冠脉支架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冠脉钙化积分与其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中度以上狭窄的冠脉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其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MSCTCA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6%、93.9%、92.6%、86.7%、95.4%。MSCTCA对冠脉支架显示良好,检出5例9根支架,其中2根支架不通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安全、无创,对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支架开放及通畅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心病筛查的有效手段以及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CTVE等方法显示肺动脉,总结肺动脉栓塞的CT征象。结果 19例患者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36支,叶肺动脉栓塞104支,段肺动脉栓塞16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4支。中央型82支,偏心型103支,闭塞型110支,环形附壁型51支。结论 256层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直观、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价值;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子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及复查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及已确诊冠心病的复查患者共2 200例进行冠脉CTA扫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分级,并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 2 200例中拟诊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 000例(A组),术后复查200例(B组),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复查16例,支架置入术后复查184例。2 200例扫描总体成功率为98.0%,图像质量优、良、中、差、分别为41.6%、40.3%、16.1%、2.0%。A组成功率98.2%,图像质量方面优846例,占42.3%,良797例,占39.85%,中321例,占16.05%,差36例,占1.8%。B组成功率96.5%,图像质量方面优70例,占35.0%,良89例,占44.5%,中34例,占17.0%,差7例,占3.5%。呼吸、心率、钙化、肥胖对图像质量的不良影响分别为53.8%、20.9%、13.4%、11.9%。结论呼吸屏气质量及情绪稳定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首要因素,扫描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是扫描成败的关键。256层螺旋CT冠脉CTA绝大部分病例扫描结果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是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和治疗后复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调整螺距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50、51~70、71~80 及≥80次/min分为4组,每组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修改组,采用常规螺距及修订螺距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结果 4组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同螺距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率较快(71~80 次/min)或(≥80 次/min)但心率整齐,更改螺距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达到诊断目的。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通过调整螺距能有效提高心率较快时图像质量,达到优化诊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64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及冠脉狭窄情况。结果: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38条桥血管,其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其中5支桥血管轻度狭窄,6支桥血管严重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病例,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重建,分析其发育变异、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65例130条颈动脉中,34条无异常,颈内动脉瘤8条,粥样斑块并狭窄88条。88条狭窄的颈动脉中,轻度狭窄59条(67.0%),中度狭窄22条(25.0%),重度狭窄5条(5.7%),闭塞2(2.3%)条;130条椎动脉中,正常52条,先天性变异27条,粥样斑块并狭窄46条,椎动脉受增生骨质压迫5条。51条狭窄的椎动脉中,轻度狭窄40条(78.4%),中度狭窄8条(15.7%),重度狭窄3条(5.9%)。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颈部CTA检查,可同时完成颈动脉与椎动脉血管成像,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的类型、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64层CT肺动脉与主动脉增强扫描TDC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肺动脉与主动脉强化峰值和峰值时间的不同,分析肺动脉强化的特点,为优化多层螺旋Cr肺动脉成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50例行胸部cr增强检查的患者,以4ml/s的速率注入80ml对比剂(300mgI/m1),行肺动脉干层面连续动态扫描,分别绘制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二者的强化峰值、峰值时间、峰值时间差以及肺动脉强化CT值大于200HU起始时间(Tb200)和持续时间(T200)。结果:同层面肺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明显早于胸主动脉,肺动脉的强化峰值明显高于主动脉;肺动脉与胸主动脉峰值时间差为(8.2±3.1)s;肺动脉的Tb200和T200分别为(8.8±1.6)s和(19.95±4.65)s。结论:同层面肺动脉与胸主动脉的强化峰值和峰值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别,肺动脉强化较胸主动脉强化峰值高并且时间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正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法6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选择最佳相位窗,并分别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技术将冠状动脉分为1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大于2mm的冠状动脉节段共960个,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884个(92.08%);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76个(7.92%);64例中的58例(90.63%)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均为2级或1级,其余6例(9.37%)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为3级,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者44例(占68.75%),其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6例;另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者16例(占25.00%),其中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确狭窄者4例(6.25%)。结论高质量的MS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MD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MD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图像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利用Inspace软件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平均为82.3(56~127)L~./min。采用尽可能使冠状动脉显示良好的最佳收缩期(BestSyst)及最佳舒张期(BestDiast)的重建方法,评价1000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占96%(960/1ooo),2级占3%(30/1000),3级者占1%(10/1000);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严重心律不齐或呼吸带来的运动伪影所致。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但严重心律不齐还会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kV设置及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64层MSCT肺动脉成像(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取具有发生肺动脉栓塞可能的高危患者90例,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1)常规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70ml;(2)120 kV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100 kV组30例,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组患者的对比剂均在20 s注射完毕,并以相同流率追加生理盐水20ml.对120 kV组和100 kV组CT图像的客观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价、G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吸收剂量(ERD)进行比较;对100 kV组和常规组的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注射流率、CT图像的客观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以评价64层MSCT低kV设置联合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使用方差分析及post hoc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噪声水平:100 kV组(5.2±1.8)与120 kV组(3.4±0.7)比较增加了52.9%,纵隔窗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72,P=0.063);CTDIvol:100 kV组[(9.5±0,0)mGy]与120 kV组[(14,6±0,0)mGy]比较下降34,9%;ERD:100 kV组[(2,4±0.4)mSv]与120 kV组[(3.8±0.6)mSv]比较下降36.8%;肺动脉平均CT值:100 kV组[(269.2±54.7)HU]相对于120 kV组[(237.4±62.9)HU]平均增加了13.4%,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72,P=0.260).结论 64层MSCTPA应用低kV设置(100 kV)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和有效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特殊人群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管腔直径≥5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依据AHA15段分段法,对有效节段进行评价,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1360节段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284节段,其中272节段得到CAG证实,18节段64SCTCA显示中度狭窄而CAG显示仅为轻度狭窄,6节段64SCTCA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而CAG显示中度狭窄,23节段重和中度狭窄的评估两者结果不一致,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狭窄的敏感性为95.77%、特异性99.07%、准确度为98.68%。结论: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进行CAG检查前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