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在医疗设备监测系统中,因网络拥塞和储存速度缓慢,造成的网络丢包现象,设计并实现了数据传输改进方案,该方案采用TCP拥塞控制和多线程双缓存算法.TCP拥塞控制通过动态队列管理算法,设定最大丢弃概率,对TCP连接请求进行管控.多线程双缓存算法通过双线程缓存队列对数据包完成储存.实验在45、55、65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  相似文献   

2.
针对WiMAX对业务流QoS定义和已有的调度架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iMAX的上行调度算法——改进的分级调度算法(ICBQ),解决了系统负载较高时低优先级业务长时间得不到服务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ICBQ算法在不降低rtPS业务流QoS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nrtPS、BE业务流的调度机会,高效地利用了系统的带宽资源,提高了用户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医疗设备监测系统中,因网络拥塞和储存速度缓慢,造成的网络丢包现象,设计并实现了数据传输改进方案,该方案采用TCP拥塞控制和多线程双缓存算法。TCP拥塞控制通过动态队列管理算法,设定最大丢弃概率,对TCP连接请求进行管控。多线程双缓存算法通过双线程缓存队列对数据包完成储存。实验在45、55、65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数据包的接收成功率为100%、99.6%、99.1%,结果表明:数据传输改进方案能有效提升数据包的接收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中基于功率控制的高可靠低迟延(URLL)上行无线资源优化方案.考虑时分双工蜂窝网络,设计了上行链路传输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案,并导出了基于距离的链路可靠性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行无线资源优化模型,分析了链路可靠性函数的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黄金分割搜索最优的传输错误概率算法;给出了一种最小化系统所需的总带宽算法,可为每个用户分配多个子信道,用户通过判断信道增益是否超过门限值来选择子信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案在迟延和可靠性的改进以及总带宽、功耗等方面的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了各种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现有的几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ED),自适应RED算法(ARED),自适应虚拟队列(AVQ)算法,动态阈值(DT)算法以及队列长度阈值(QLT)的分组调度算法等,并对AVQ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原算法维持单个虚拟队列改为维持多个虚拟队列,从而使其在原性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分服务的功能,以达到适应下一代网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网络部署的灵活性,保障多样化虚拟网络的需求,针对无线自回传网络场景提出一种基于Lyapunov的虚拟资源分配策略.联合考虑系统稳定性、虚拟网络最小速率需求和小蜂窝回传容量限制,对无线接入资源和回传带宽进行联合分配,建立虚拟网络效用最大化模型;其次,运用Lyapunov优化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当前信道状态和队列状态的实时调度算法;最后,通过拉格朗日对偶算法和基于相似度随机变异的粒子群算法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在保证系统队列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无线虚拟网络的平均总收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TCP网络拥塞控制问题,首先介绍了网络拥塞现状和两类主流的拥塞控制算法,然后详细分析了主动管理队列(AQM)的主要拥塞控制算法随机早期检测(RED)的目标、原理和实现,最后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拥塞控制算法(CF-RED),建立数学模型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实例.NS2环境下仿真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算法在丢包概率、延迟以及吞吐量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原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拥塞算法中存在的振荡性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利用虚拟队列思想,建立自适应算法.通过模拟仿真,与其它几种主动队列管理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9.
主动队列管理(AQM)的PI算法可以有效控制Ad hoc网络的瓶颈节点队列长度,但随着移动节点的增加.PI算法的调节时间明显增加,进而影响控制效果.而PID的微分环节可以加快系统稳定过程.从而收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针对Ad hoc网络的多跳、时滞特点,根据时延无线网络中的稳定性特点,分析、整定了PID控制器,分别给出了大时延下PI和PID算法的队列长度控制效果.通过Matlab和NS2仿真.相比PI算法,PID可减少调节时间,提高了队列控制效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基于控制理论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网络通信量不断地增大以及蚁群算法在解决路由问题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路由优化算法.该算法将蚁群系统的特点和流量工程的思想相结合对基本的蚁群算法进行了3方面的改进:将路由器的缓冲队列的利用率加入下一结点选择的标准;采用链路的利用率做为全局更新信息素;选择多条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拓扑推断中需要时钟同步和节点间合作的限制,提出了一种仅需要单个测量源并且不需要时钟同步的“运输车”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测量目的地址共享链路的排队时延。设计了根据排队时延推断拓扑结构的算法。理论证明了基于“运输车”测量方法和排队时延推断网络拓扑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通过NS2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运输车”测量方法和排队时延能够准确的推断网络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回顾了IP网络中已有的拥塞控制技术,总结了TCP端到端流量控制和中间节点增强机制等各研究子方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动队列管理这一热点领域中已有策略和算法的优缺点,归纳和阐述了大多数算法所采用的启发式设计加仿真试验验证的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Dijkstra的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Dijkstra算法,在详细分析了该算法的实现方法以及其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优化算法-优先队列算法,在搜索最小的节点时,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大降低,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RED算法在网络拥塞控制中使得队列波动较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算法,并研究了NLMS算法在主动队列管理中的具体实现。仿真实验通过对NLMS算法、RED算法、REM算法、LRC-RED算法性能的比较,表明NLMS算法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且能够提高队列稳定性,降低丢包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精确地推断网络的拓扑结构,提出了可以测量目的节点共享链路中生存时间和排队时延的三元分组序列测量方法.三元分组序列测量方法通过在测量分组中加入递增的生存时间值以测量目的节点共享链路的生存时间,同时还能测量节点共享链路的排队时延,由此设计了基于排队时延和共享生存时间的拓扑推断算法.理论分析和NS2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节点共享链路的生存时间和排队时延可以推断出更准确的网络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6.
梁潘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2):60-63,79
队列管理机制是网络拥塞控制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机制主要分为被动队列管理机制(PQM)和主动队列管理机制(AQM)两大类,前者在拥塞发生时被动地使用丢尾策略(D ropTail)丢弃所有新到的分组,而后者则根据队列长度的变化进行提前丢包,尽量减少和避免拥塞。为了对PQM和AQM进行比较、研究,以各自经典算法D ropTail和RED为例,在NS2环境下实现了两种机制的模拟与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完善拥塞控制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IEEE 802.11协议的分布式协调功能使得各站点以相同的概率接入信道,会导致多速率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异常.该文通过对吞吐率公平与时间公平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与比较,提出了一种线性可调节时间公平的循环轮询队列调度算法.该算法实时地统计各站点准确的信道占用时间,并采用循环轮询方式保证各站点之间的时间公平性,提升系统的吞吐率性能.为保障业务流的服务质量,采用动态调节方式更新轮询单位服务时间,实现了传输效率与延时性能的折中.经过NS-3仿真与硬件系统实测验证表明,该算法在严格保证时间公平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系统上/下行吞吐率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响应流与非响应流公平共享带宽问题,当各微流竞争路由器的同一个输出链路时。非响应流趋向于压制响应流,使得带宽公平性遭受破坏。提出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动态阈值RED(DTRED)算法,通过动态地调节队列参数来获得更加公平的带宽分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TD—LTE系统上行调度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吞吐量低、业务QoS(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物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对传统上行调度算法进行了改进研究。首先,在传统PF算法(比例公平算法)基础上加入对业务优先级的考虑;其次,在资源分配过程中结合用户的实际信道质量引入RME算法(极大值扩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上行调度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吞吐量,改善数据业务传输性能,并能解决上行调度资源分配连续性限制的问题,有助于提升TD—LTE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sink简单固定轨迹的动态数据传输算法,算法由数据传输策略和队列管理机制组成,适用于异构延迟容忍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每一次运动开始,首先判断节点是否可以直接传输消息给汇聚点,然后根据节点能量消耗和传输延迟计算出不同时刻各节点的传输概率,节点根据传输概率进行消息传输或转发. 队列管理则根据不同类型消息的生存时间和传输次数来决定对消息的转发和丢弃(被动或主动). 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