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不同标准品测定猪苓粗多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萍  孙悦迎  张文隽  张慧  毛勇  邓媛 《食用菌》2006,28(5):64-66
试验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液体发酵菌丝体粗多糖含量,用葡萄糖与猪苓多糖注射液做标准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做标准品所测定的多糖含量稍大于猪苓注射液做标准品测定的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2.
猪苓半野生人工伴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为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以菌核供药用。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疗效。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的作用被发现后,猪苓多糖新用途不断拓展,市场紧缺,猪苓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枯竭,导致猪苓后继延续乏力,产量大幅度减少,野生猪苓面临濒危。根据猪苓市场及价格呈逐年上涨的态势,进行了栽培,仅供同行与栽培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猪苓液体发酵菌丝多糖提取液及鲜牛乳为原料,选取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生产酸乳。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配方参数,得出鲜牛乳97%,猪苓多糖液3%,蔗糖7%,酸乳发酵剂用量5%。42℃发酵5-6h,0-4℃冷藏20h以上,制成的猪苓多糖发酵酸乳滋味独特,香气较好,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4.
猪苓发酵菌丝多糖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猪苓液体发酵干菌丝体为原料,研究分离提取猪苓多糖的最佳条件和生产工艺。结果证明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原料粒度为200目,菌粉和水分的比例为1:30。浸提时间为2.5h,乙醇加量比例为1:3倍.pH值为7.0,多糖提取率可达28.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富硒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富硒金针菇菌丝体中提取多糖,菌丝体的多糖含量为42.30mg/g干菌丝,粗多糖收率为5.97%,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73.62%。同时还研究了热水浸提法的分离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硫磺菌菌丝体粗多糖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体内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液体发酵菌丝粗多糖进行体内抗肿瘤研究,结果表明:硫磺菌粗多糖对Lewis肺癌的体内最大抑制作用为35.7%,粗多糖组对胸腺和脾脏的影响显著小于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7.
猪苓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特性及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育  来航线  林雁冰 《食用菌》2004,26(6):8-8,11
试验表明,猪苓菌丝在5~35℃下均能生长,以24℃生长最快,在平板及斜面管上生长到一定时间为棕褐色。菌核在15-25℃下控制相对湿度80%,以22℃形成最快。光照对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不利,在菌丝培养及菌核形成阶段应避免光照。菌丝在pH.3.5~8.5均可生长,但以pH6.0生长最快。试验表明,猪苓可以脱离蜜环菌单独培养,这为猪苓室内人工袋料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菌核的生长发育特征及栽培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猪苓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及袋料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线法测量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用观察计数法对猪苓菌核形成数量、大小、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最佳条件为25℃、24h黑暗培养、料水比1∶1.4(kg·L~(-1));最适合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0.4%、蔗糖0.5%、KH_2PO_40.1%;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猪苓种苓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液体培养猪苓菌丝的富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ex Fr.)Pilat]菌丝液体培养的富硒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2℃、PH7.0、振荡速度150r/min、培养基中硒添加量为20mg/kg时,猪苓菌丝的生物转化率和富硒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及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杏鲍菇是一种珍贵食用菌,杏鲍菇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杏鲍菇菌丝球样品进行热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无水乙醇离心,真空干燥,得到多糖粗品。再用DEAE—纤维素层析法进行多糖的分离,梯度洗脱收集,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结果得到三个主要糖峰。  相似文献   

11.
采用FDBN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了秦巴山区野生猪苓茵核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和猪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氨基酸总量为4521.0mg/100g,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3.8%;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猪苓多糖含量分别是13.22%、2.86%、6.87%、27.62%、1.87%和0.51%。  相似文献   

12.
野生猪苓菌丝分离培养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实验采用5种不同的培养基对野生猪苓的组织分离体进行培养,并对菌丝进行转接,经筛选证明,A培养基对菌丝的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菌丝分离、培养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对猪苓多糖的提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乙醇含量为70%,pH值为6.5的提取液提取;用Sevag法去除蛋白效果最好;用氧化脱色法除色素效果最好;分级沉淀时乙醇浓度为8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猴头菌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损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用三种不同方式得到的猴头菌提取物(猴头力子实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体粗多糖,猴头菌菌丝全提物)对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以等原生药量计时,子实体粗多糖疗效明显,菌丝体全提物次之,菌丝体粗多糖较差,溃疡抑制率分别达70.8%,51.4%和41.5%当以等多糖含量计时,则三个样品的疗效接近,溃疡抑制率达到60%左右,这进一步证实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保护大鼠胃粘膜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裂蹄木层孔菌菌丝培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研究了裂蹄木层孔菌菌丝培养方法。该菌菌丝体在大麦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从菌丝体中提取的粗多糖对动物进行的抗癌实验研究表明,该菌丝体粗多糖对小白鼠S-180及L1210的抑制率各达50%,505%。  相似文献   

16.
猪苓菌丝液体培养及富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Fr.)菌丝进行了液体培养及富集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2℃,PH7.0,振荡速度150r/min。培养基中锌添加量为40mg/kg时,猪苓菌丝的生物转化量及菌丝体富锌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8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平均直径、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培养周期以及子实体形态、重量、粗多糖含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CC-8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子实体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形态好,产量高,颜色为橘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其他菌株,表明菌株CC-8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栽培菌种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和液体摇瓶培养,对收集的四个灰树花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灰3和灰4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丝长速快、长势致密;灰3在液体摇瓶培养时菌球密度高、菌球直径小、菌丝生物量多、粗多糖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尖端菌丝选育猴头菌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尖端菌丝,在辐照剂量为800Gy和剂量率为27、84Gy/min的条件下选育出一株猴头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拮抗试验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试验均证明其为变异株。经液体培养其生物量和原始菌株相比提高14、2%,菌丝多糖产量提高2倍。经6次传代培养后,其生物量和菌丝多糖产量较稳定,且明显超过原始菌株,表明其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猪苓营养菌丝与野生菌核蛋白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分析了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营养菌丝与野生菌核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猪苓营养菌丝中的粗蛋白含量是32.5%,必需氨基酸含量是3.51%,氨基酸总量是10.09%;野生菌核中的粗蛋白含量是6.87%,必需氨基酸含量是1.53%,氨基酸总量是4.53%。营养菌丝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菌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