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芯型复合导电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碳黑导电母粒及PET为原料,采用复合纺丝方法,制得了电阻为10~6~10~7Ω/cm的三芯型复合导电纤维。讨论了喷丝组件的结构特征,导电母粒性能、纺丝温度、拉伸温度及导电组分的分布形式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三组分纤维的分类与应用,分析了三组分复合纺丝基本工艺以及多组分纤维的复合纺丝组件,概述了三组分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岛复合超细纤维的纺丝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性粘数0.70dL/g以上的水溶性聚酯(COPET)为海组分,半消光聚酯(PET)为岛组分进行纺丝,得到海岛复合超细纤维,探讨了纺丝工艺对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严格控制干燥条件及纺丝组件工艺,干切片含水量小于30μg/g,岛组分与海组分粘度差0.02dL/g,COPET纺丝温度273~286℃,PET纺丝温度289~295℃,冷却吹风速率0.45~0.50m/s,吹风温度18~20℃,卷绕速度3300m/min,可得到染色性能好的海岛复合超细纤维。  相似文献   

4.
羊毛粉/PP共混纺丝和复合纺丝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空气粉碎羊毛制得的羊毛粉,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纺丝和皮芯型复合纺丝,分别制得羊毛粉/PP共混纤维和复合纤维。对比分析了羊毛粉/PP共混纤维、复合纤维及纯PP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羊毛粉/PP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高于复合纤维及纯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共混纤维、纯PP纤维、复合纤维;羊毛粉/PP共混纤维的表面染色深度(K/S值)高于复合纤维及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共混纤维、复合纤维、纯PP纤维;羊毛粉/PP共混纤维和复合纤维的回潮率均高于纯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复合纤维、共混纤维、纯PP纤维。  相似文献   

5.
并列型复合纤维纺丝组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弹性机理出发,提出了双通道喷丝孔方法来实现喷丝板结构设计,并根据双组份生产实际及装置特点,设计了纺丝组件的分配方式,采用设计的组件进行了试纺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验证喷丝板和纺丝组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皮,以聚酰胺6(PA 6)为芯,采用皮芯复合纺丝方法制备了HDPE/PA 6复合纤维及复合色丝;对HDPE/PA 6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的组分配比、纺丝与拉伸工艺进行了探讨,对复合纤维的截面形貌、力学性能及其织物的凉感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HDPE与PA 6切片的质量比为40:60时,可纺性良好,HDPE/PA 6复合纤维的初生纤维横截面皮芯结构清晰;当PA 6组分的螺杆挤出温度为260℃时,可纺性较好,在HDPE组分中添加质量分数1%~2%的专用改性母粒,可获得更好的纺丝效果;拉伸倍数为2.6~2.8时,制备的HDPE/PA 6复合纤维断裂强度达3.57~3.82 cN/dtex,且复合纤维面料的接触凉感系数达0.23 J/(cm~2·s),具有良好的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制备的棕色HDPE/PA 6复合色丝的表观染色深度达5.437,复合色丝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皮芯型复合纤维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兆湘 《合成纤维》1990,19(1):40-47
介绍皮芯型复合纤维,重点是锦/涤纶偏心型复合长丝的工艺流程、复合喷丝组件结构、纺丝和拉伸工艺、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卷曲性能,以及产品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建亭 《聚酯工业》2011,24(1):33-35
讨论了PET/COPET海岛纤维生产流程、所采用设备、主要工艺参数如纺丝组件、纺丝温度、侧吹风、集束点位置、上油率、卷绕工艺、复合比等及它们对生产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建亭 《聚酯工业》2010,23(5):44-46
探讨了PET/PA6星型复合纤维纺丝工艺,分析了两组分复合比、纺丝温度、拉伸比、拉伸温度等条件对复合纤维的生产过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认为选择PET/PA6复合比为80/20,纺丝温度为280~290℃,拉伸温度为85~95℃,定型温度为195~205℃,纺丝较顺利,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浅析星型涤锦复合纤维纺丝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 PET/ PA6星型复合纤维纺丝工艺 ,讨论了两组分复合比、纺丝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温度等条件对复合纤维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认为选择 PET/ PA6复合比为 80 / 2 0 ,纺丝温度2 80~ 2 90℃ ,拉伸温度 80~ 90℃ ,定型温度 190~ 2 0 0℃ ,纺丝顺利 ,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纺丝工艺和设备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涤纶短纤维设备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大容量涤纶短纤维设备现状;比较了涤纶短纤维纺丝工艺和设备特点,重点分析了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生产装置的纺丝关键技术,即组件、喷丝板、丝束冷却装置的关键技术;指出了提高纺丝单位产能的有效途径;比较了各种形式的丝束冷却吹风装置和喷丝板直径小于等于400mm和大于400mm时,两种吹风形式工艺条件下纺丝成品产量和质量的关联度;提出了对200t/d及以上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纺丝技术研发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国产纤维级聚酯切片 ,在常规纺丝设备上生产细旦涤纶高强丝 ,讨论了纺丝温度、喷丝板、纺丝组件、拉伸工艺对细旦丝生产的影响 ,并用正交试验法对拉伸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采用优选工艺生产出的细旦高强涤纶长丝强度大于 6 c N/dtex,产品一等品率达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介绍熔体直纺生产多孔细旦涤纶POY的工艺。熔体输送温度控制在288292℃,纺丝温度控制在289292℃,组件的初始压力控制在1216MPa。喷丝板下安装缓冷装置,增加风窗过滤网的密度,选择合适的风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缩短喷丝板至侧吹风距离等。  相似文献   

14.
选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及偏氟乙烯的共聚物(THV)为原料,通过合理设计喷丝板组件和调节纺丝工艺,采用复合纺丝法制备了六瓣聚合物光纤试样。主要研究了纺丝温度、计量泵转速等纺丝参数对光纤可纺性及截面形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纺丝法制备六瓣聚合物光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对丝条布置与冷却风形式、纺丝组件结构和喷丝板结构、箱体加热方式和单体抽吸进行分析,研制成功了锦纶6细旦短纤维试验机,并进行工艺调整和改进,试纺出0.89~3.33dtex锦纶6短纤维,并分析了其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熔体流动指数每10 min 25 g的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湍流法和快速冷却法,利用特殊的喷丝孔孔形及冷却装置开发三维自卷曲PP纤维,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喷丝孔微孔直径为0.85mm,鸟嘴张角为83°,偏心开口的孔形,以干冰与冷冻水混合液为冷却介质的冷却水槽进行快速冷却,纺丝温度220 ~235℃,卷...  相似文献   

17.
130dtex/36f直纺扁平涤纶FDY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特性粘数(0.645±0.010)dL/g的聚酯熔体直接纺丝生产130 dtex/36 f扁平涤纶FDY。结果表明:采用36 f的扁平形喷丝板,适当提高组件初始压力,控制纺丝温度287℃,侧吹风速度0.5 m/s,油辊转速40 r/min,第一、二热辊温度分别为92,132℃,生产的FDY满卷率为80.9%,断裂强度为3.31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01%。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纺丝组件的结构、作用,探讨了纺丝异常丝的形成,指出熔体杂质含量高、黏度大、纺丝温度低时组件的升压速度快,注头丝、浆块类异常丝与组件相关,其控制要从组件更换、喷丝板面硅修整、组件拆装、清洗规范操作、喷丝板镜检及部位管理着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150 dtex/48 f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双组分并列预取向丝(POY)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特殊设计的纺丝组件,喷丝板的长径比大于2,孔形为花生形,选用特性黏数为0.53 dL/g的PET和特性黏数为1.02 dL/g的PTT切片质量比为50/50,PET的纺丝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