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礁滩相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与常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相比,具有厚度大、孔隙发育等特点.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常规双侧向电阻率法等裂缝识别方法适应性差。文中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识别裂缝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点的裂缝识别方法,即采用深电阻率与自然伽马、孔隙度的交会图版法识别致密岩性段裂缝,采用电阻率滤波差值法识别孔隙发育段裂缝,优选叠前方位振幅、方位频率衰减等地震属性预测裂缝空间展布,进而模拟建立裂缝分布模型研究裂缝分布特征。研究成果较好地指导了气藏地质模型建立和气井合理配产.并为开发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该研究方法基于常规的测井资料,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裂缝发育、储层孔隙结构比较复杂、非均质性比较强的特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了储层分类难度大、精度低等难题。进入开发阶段,前期较粗的地质认识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需要及时跟踪分析和掌握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储层的展布特征,评价储层连通状况,为指导气田正常生产管理及调控气井合理产量提供依据。以岩心观察、气井生产动态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铸体薄片分析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普光气田礁滩相储层的分类评价方法,即采用渗流特征参数结合比采气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该评价结果与生产动态资料符合度高,为明确优质储层分布、气藏动态分析、储量动用状况评价、气井生产管理及合理调整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裂缝张开度低、常规测井响应不明显等特征, 直接利用各种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时存在局限性。为此提出基于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多信息融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多种常规测井曲线进行重构, 充分突显裂缝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同时对电成像测井进行孔隙度谱分析, 从孔隙度谱中提取反映裂缝的熵、能量等谱特征, 构建多信息融合的裂缝发育概率预测模型, 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描述裂缝结果的对比表明, 文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局部发育裂缝;裂缝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非常弱小,裂缝识别困难。储层类型的分类以及按照储集类型选择不同的裂缝识别方法建立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解释模型,有望提高裂缝识别率以及储层解释精度。根据孔洞和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其在储集和渗滤中所起的作用,将普光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孔洞型、缝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与致密型等4种类型。利用常规测井特征以及变换特征,借助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类型的模型。得到模型参数后对储集类型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成像测井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
凡睿 《测井技术》2015,(6):729-732
利用岩心、常规测井、电阻率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研究。YB气田大安寨段裂缝以低角度的微裂缝、小裂缝为主;常规三孔隙度测井、双侧向测井结合电阻率成像测井能有效识别裂缝;阵列声波测井可有效评价裂缝的有效性。针对电阻率成像测井与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较少,提出利用电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裂缝发育指标分类(Ⅰ类、Ⅱ类、Ⅲ类)标准与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现场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灯影组孔洞、裂缝发育,储集空间多样,储层非均质强,测井储层有效性评价难度大。基于地质、测井、岩心和试井成果等资料,充分利用高分辩率微电阻率成像、SonicScanner声波扫描等测井新技术,探讨了孔洞及裂缝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和评价方法。采用SonicScanner声波扫描测井快、慢横波频散曲线分异特征评价裂缝的有效性;采用成像测井、阵列声波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裂缝—孔洞型储层缝洞评价标准,评价储层的有效性。该方法在储层有效性评价、地质综合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应用效果,为气田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8 储层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裂缝可作为低渗透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 和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聚集成藏及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特征及识别是该区储层评价研究的重要内 容。基于下寺湾地区的区域地质、测井、钻井和岩心等资料,从构造应力场研究、薄片观察、常规测井识别 等方面对该区长8 储层的裂缝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古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对比, 确定了研究区裂缝发育的优势方位为北偏东70°;通过岩心薄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8 储层微裂缝发育,连 通性较好;应用“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与“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相结合的裂缝识别方法,对 该区单井裂缝进行识别,认为常规测井资料识别的裂缝多发育在泥岩段。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储层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杂砂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根据取心井岩心观察和FMI/EMI成像测井解释表明,石炭系储层各类岩性均有裂缝发育,裂缝发育呈现多期次、多角度的特征,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中的裂缝比玄武岩和安山岩发育。试油和试采生产证明了石炭系各种岩性都能形成好储层。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和基质溶孔,储层模式主要为裂缝直接连通裂缝型、裂缝间接连通的孔隙-裂缝型,六、七、九区石炭系储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储集层。储层含油性的分布受风化壳和裂缝发育控制。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测井分析、试油和试采生产验证,总结出了石炭系偏低电阻率型、中等电阻率型、较高电阻率型3种类型的裂缝段产层特征及其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普光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裂缝较发育和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等特点,目前,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及地层类型识别存在困难,并且现有方法仅仅只能确定地层界面,并不能有效识别地层类型。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成像测井资料的地层划分及类型识别方法。成像电阻率数据经过处理生成平均电阻率曲线,并与自然伽马曲线进行融合,生成反映地层信息的融合曲线,进行初始地层划分;从电成像测井图像中提取熵、能量等纹理特征,与图片数据库中的电成像测井图像进行欧式距离匹配,微调初始分层界面,并确定地层类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融合多种测井信息划分地层,确定地层类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开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煤层裂缝发育特征,沁水盆地南部同样如此。根据相似露头区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测以及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比分析该区煤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常规测井裂缝响应,建立了煤储层裂缝的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裂缝以构造剪切缝为主,发育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裂缝多为有效裂缝,以高角度和倾斜裂缝为主,规模较小,密度变化大。常规测井裂缝的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低电阻、深浅侧向电阻率呈现正幅度差,三孔隙度测井向孔隙度变大偏转但不明显,高伽马值、扩径现象明显,测井曲线会出现波动。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异常变化指数,对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经过加权合成裂缝预测指数对煤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得到了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普光气田长兴组台地边缘礁、滩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普光气田长兴组不仅发育生物礁相储层,而且随着普光6井生屑滩相、砂砾屑滩相储层和302-1井鲕粒滩相储层的发现,表明滩相也是长兴组重要的沉积相类型.普光气田长兴组晚期演化为台地边缘,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为特征,结合开发井礁滩相的测井模式聚类识别,生物礁相发育在普光5、普光6、普光8、普光9、毛坝3等井区,滩相分布在普光2、普光4、普光6、普光7、102-1、302-3、302-1等井区,其相带狭窄,近似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长兴组储层主要为一套礁白云岩、亮晶鲕粒云岩和残余颗粒云岩,以高中孔、中高渗,孔隙型储层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以及溶蚀扩大孔为主,裂缝和压溶缝合线次之,具有较好的物性特征.长兴组生物礁和边缘滩相储层是普光气田继飞仙关组鲕粒滩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勘探潜力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2.
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礁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东风 《天然气工业》2011,31(10):17-2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川东北地区先后发现了普光气田和元坝气田。为弄清两个气田的成藏规律,指导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的地质录井、测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两个气田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礁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普光气田与元坝气田台缘相带储层发育既有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储层发育情况受台地边缘相带控制,普光地区储层以飞仙关组台缘滩白云岩为主,元坝地区储层则以长兴组台缘礁滩白云岩为主。分析其原因后认为,早期古地貌和构造作用以及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两个气田储层发育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对认识川东北及相似地区的地质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普光地区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岩石成分非均质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孔隙类型非均质性、裂缝类型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在岩石成分和孔隙结构上表现出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而在孔隙类型和裂缝类型上表现出弱非均质性。综合分析认为,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为中等微观非均质性储层。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的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束鹿凹陷沙河街组致密油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鹿凹陷致密油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多样,岩性识别困难。通过精细分析岩心资料与测井响应关系,建立了常规测井复合参数岩性识别图版,以及基于阵列声波、核磁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特征参数的岩性识别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实现了4大类、9种岩性的自动判别,通过分析不同岩性孔隙结构、渗透性、脆性等参数特征,建立了储层优势岩石相的认识,为束鹿凹陷致密油储层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筠 《天然气工业》2012,32(11):27-31
川东北YB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储集类型为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气水关系复杂,储层有效性判别、流体性质识别及产能预测是礁滩相储层评价的难点。针对该区礁滩相储层的特征,阐述了成像和偶极测井是解决裂缝、溶蚀孔洞识别及有效性判别的最直接的方法;明确了不同饱和度下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核磁共振测井信息相结合是判别礁滩相储层流体性质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能解决裂缝引起的深、浅侧向负差异的流体性质识别难题;提出了礁滩相气层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乘积的累加可作为产能预测评价指标的认识。所形成的礁滩相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将进一步为经济高效地开发YB地区长兴组气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元坝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特征和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永生  蔡勋育  赵培荣 《石油学报》2014,35(6):1001-1011
借鉴普光气田勘探发现的成功经验,200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川东北巴中地区钻探以长兴组—飞仙关组生物礁、滩岩性圈闭为目标的元坝1井,获得50.3×104 m3/d高产工业气流,发现了元坝气田。元坝气田为常压高含硫化氢岩性气藏,具有构造变形弱、整体埋藏深的特点,气藏中部平均埋深6 600 m,是四川盆地埋藏最深的海相气田。元坝气田以长兴组礁滩储层为主,其规模大、储集性良好,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白云石化作用控制,深埋溶蚀、构造作用影响相对较弱。对元坝、普光等气田深层礁滩相储层特征进行对比,探讨其储层形成机理,认为早期沉积-成岩环境控制了储层的规模与早期孔隙发育,构造-流体耦合控制了裂缝与溶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了孔隙的保存与改造。  相似文献   

17.
普光礁滩相储层具有溶蚀孔洞发育、局部发育裂缝,储层孔隙结构比较复杂、非均质性比较强的特点[1、2]。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了储层动用状况不明确,不同类型动用程度差异大等特征。当气藏进入开发阶段,前期较粗的地质认识已不能满足开发需要,需要研究不同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结构参数特征,针对不同储层采用不同的开发方案合理制定生产制度,为普光气田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礁滩型储层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四川盆地龙岗、普光等大型礁滩型气藏的发现,礁滩型气藏的勘探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随着勘探的深入,发现该类气藏储层受沉积相、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品质差异较大,储层有效性评价存在困难,从而导致探井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为此,开展了针对龙岗地区礁滩型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攻关,从有利储层的主控因素入手,分析研究不同沉积相、不同岩性、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有效性,将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相结合,利用自然伽马、地层倾角、成像测井等方法识别沉积相,ECS元素俘获测井识别岩性,常规测井结合MDT流度、斯通利波流体移动指数等测井新技术评价储层有效性。该方法较之以往更注重沉积相的识别及储层渗透性评价,经勘探、开发实践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使该区测井储层解释符合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9.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的主要难点,也是重点有三个,即火山岩岩性识别、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效性评价以及油气水判别。在此通过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和成像测井等信息,识别各种火山岩岩性;还利用声波时差、岩性密度等测井技术,结合岩心分析,开展裂缝、孔隙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同时加大测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如应用成像测井技术直观显示裂缝、孔洞的发育状况,应用偶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渗透特性,应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确定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变化特征;另外还利用图版法、压汞法和差谱法等手段进行油气判别,基本形成了一套火山岩储层综合解释技术、方法和思路,在科研生产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测井技术在常规储层裂缝识别和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在致密储层裂缝识别方面应用较少。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方法对致密储层裂缝进行了识别和定量表征,系统总结了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裂缝的识别特征,并将上下"甜点"体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孔隙度测井对裂缝响应较好,电阻率测井对裂缝响应一般,岩性测井对裂缝响应最不明显;在裂缝发育较多的层段,自然伽马值多高于70 API,浅探测电阻率一般小于80 Ω·m,岩层体积密度小于2.43 g/cm3,中子孔隙度大于28%,声波时差大于246 μs/m。成像测井对不同的填充物响应特征不同,根据不同地质结构的成像测井特征,划分出块状、条带状、线状等多种成像测井模式。芦草沟组致密储层上下"甜点"体裂缝倾向分布一致、力学成因相似、相对线密度相差不大,但下"甜点"体裂缝宽度较大,部分层段裂缝集中程度相对较高,该认识对于致密储层裂缝的测井识别和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