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强调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基于胡焕庸线来审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我国东西部水土关系,通过杠杆原理论证推演了水土关系与人水关系内在逻辑的统一性,说明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意义。在国土空间与经济国内大循环这一大系统中,胡焕庸线处于系统平衡点的重要位置,为解决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应尽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使胡焕庸线这一系统平衡点西移,进而使国土空间布局中的水土关系更加协调平衡,使我国经济大系统中的人水关系在更加协调的平衡态中可持续发展。以陇中地区为例,实证说明了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水高地低”陇中河套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我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我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杨州长江抽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  相似文献   

3.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调水160亿~170亿m3,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人黄河上游.远期还可从澜沧江、怒江调水160亿~200亿m3.仅第一期工程输水到受水区的末端线路长达3 672 km.调水工程区海拔3 000~4 500 m,寒冷缺氧,地质条件复杂;受水区为我国西部六省区,一般黄河水低地高,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具有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谓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遏制河道不断抬高等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崔荃  张锁成 《人民黄河》2001,23(8):18-19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工程,其规划思路是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160-170亿m^3 ,为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远景还可从澜沧江、怒江后续调水。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与南水北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西部大开发水利工作基本思路”,分析了南水北调的形势,以及加强西线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关于进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是浩大的战略性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生态环境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它既解决了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又为黄河的治理开发提供了水源。为此,需加快工程的前期工作步伐,力争在2010年开工,以适应西部大开发对水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特点而提出的一项以解决西北和京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状况为主要目标的特大型工程项目。大西线调水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宏伟构想,为我国南水北调提出了新的思路。大西线调水与已形成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的格局是并行不悖的,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40余a的研究论证,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具备开工条件。建议国家尽早决策,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毛主席根据北方干旱缺水提出南水北调宏伟设想以来,经过40多年前期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的总体规划布局,并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主要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促进黄河治理开发。西线工程不解决河北省供水问题;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黄淮海平原西部,新开挖输水干渠到北京,沿途向鄂、豫、冀、津、京五省市供水。中线工程可向河北省中南部整个平原供水;按照最初的规划设想,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长江抽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西部调水工程看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长距离流域调水工程,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整个美国经济宏观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西南调水工程在自然条件,建设条件,技术水平及作用方面与我国西线调水都有极为相似之处,美国西部的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发西部之际,抓住时机,首先要建设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因此,从现在开始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步伐,争取西线工程早日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尚辉  屠晓峰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0,6(3):136-138,14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到黄河上游的一项跨流域的重大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部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对开发、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将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及范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规模约170亿m^3,其中第一期调水40亿m^3,第二期调水50亿m^3,第三期调水80亿m^3。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振强  张玫 《人民黄河》1998,20(10):20-2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是关系到调水工程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调水地区水资源和影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各主要因素的分析,对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3条河代表性引水坝址的可调水量进行了分析,认为西线工程有可靠清洁的水源保证,设计年调水量190亿m^3。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郭晖  孙婧 《北京水利》2014,(1):46-50
投资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涉及所有的参建单位。结合项目法人单位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投资控制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在对影响中线干线工程投资控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投资控制的措施建议.并对投资控制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引江调水工程是外秦淮河水环境整治的重要工程项目,本研究介绍了引江调水项目实施的背景、方案和实施效果,可为其它类似的水环境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调水工程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输水方式、输水路线的选择确定对工程的建设难度、安全性、工程投资以及后期运行管护费用等多方面具有较大影响。文章以“泸州纳西区清溪河—马庙水库—野鹿溪河水系连通工程”为例,通过此工程输水方式及线路选择方案的比选,重在说明方案确定需比选和优化的过程及意义,以及它们对工程建设及投资所产生的影响,为其他类似的调水工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望虞河和梅梁湖泵站联合引调工程,在保障太湖水源地水质水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介绍贡湖与梅梁湖湖流监测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对湖流测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了贡湖、梅梁湖湖流分布状况,风场对湖流的影响,特殊区域和位置的流场变化,得出以下结论:联合引调工程,改善了两湖水体的流动状态,特别是在梅梁湖泵站调水情况下,湖区流速明显增加,这一流动状态对贡湖取水口和梅梁湖水源地的水质改善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较常用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为实例,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对工程拟定的下泄流量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指出工程下泄流量方案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拟定的方案在下泄水量方面是满足下游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的,但下泄流量过程可进一步优化,以减缓引水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