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并与对苯二酚和双酚A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两种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聚合物。用FT—IR1、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40.37℃和153.51℃,并有良好的溶解性。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2.
用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与双酚A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酮聚合物。用FT-IR、1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的可溶性无规共聚物。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3.
用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与双酚A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酮聚合物。用FT-IR、^1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的可溶性无规共聚物。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并与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4,4'-二氯二苯砜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杂环联苯型聚醚砜酮聚合物。用13C-NMR谱与Dept135谱对单体和聚合物行了表征,证明了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己烯,并与对苯二酚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联苯型聚醚酮聚合物。用FT-IR、1H-NMR、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的可溶性无规共聚物。聚合物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一种反应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合单体1-甲基-4,5-二(4-氯代苯甲酰基)环已烯,并与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4,4'-二氯二苯砜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成功地合成了含环已烯结构的杂环联苯型聚醚砜酮聚合物。用^13C-NMR谱与Dept135谱对单体和聚合物行了表征,证明了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烯为原料,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在甲醇中进行C1-C2双键加成取代,然后C8—C9双键用KMn04/NaIO4进行氧化,再脱去C1-C2取代的基团,使双键复原实现了一步合成1-甲基-4-乙酰基-1-环己烯(1),GC含量为99%,总得率为70%,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8.
1,2-环己二醇合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环己烯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1,2-环己二醇的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在酸性介质下,以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进行氧化环己烯的反应,表观的动力学方程为一级,其反应式为:rA=dcAdt=1 59442×105exp(-4810 18386T)cA,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9.992kJ·mol-1,并对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环己烯、氯仿和Na OH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合成了7,7-二氯二环[4.1.0]庚烷.分别探索了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原料摩尔比、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7,7-二氯二环[4.1.0]庚烷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环己烯与氯仿的摩尔比为1 3.8,苄基三丁基溴化铵的质量百分比为6.0%,搅拌速度80 rpm/s,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0 min,产率可达91.6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金属锂与1 - 卤代环己烯的直接锂代合成1 - 锂代环己烯的反应。通过对反应物料的配比、反应温度和1 - 卤代环己烯种类等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 可使1 - 锂代环己烯的收率最高可达92-8 % 。  相似文献   

11.
在第Ⅰ报中合成的BA—S、HPA—AT共聚物用过氧化苯甲酰进行交联固化,对BA—S---AT用三羟基聚环、氧、丙烷(N.330)进行交联固化分别测定了涂膜的硬度和耐冲击强度,以及料膜得到的聚合物试样的伸长率和抗张强度。本实验并对聚丙烯酸酯一聚氨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1PN)的性能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对聚合物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2-环己烯酮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吸收谱带发生位移的现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和自洽等密度表面极化连续介质模型(SCIPCM),研究2-环己烯酮的电子激发光谱及其溶剂效应。结果表明:SCIPCM溶剂模型对2-环己烯酮在非质子性溶剂和质子性溶剂中的电子跃迁能的估算是合适的。计算并指认了2-环己烯酮和2-环己烯酮-(H2O)n簇合物(n=1,2)的紫外光谱,并发现R2簇合物有两个特有电子跃迁带。簇合物的氢键稳定化能计算结果表明R2簇合物是最稳定的构型。R2簇合物的计算光谱与实验光谱基本吻合,说明氢键的相互作用是2-环己烯酮在水中紫外吸收谱带红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反式-1,2-环己二醇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环己烯分子结构特点及有关单元反应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在乙酸和乙酸酐作为载氧剂的条件下,由双氧水氧化环己烯制备1,2-环己二醇的工艺路线。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物采用溶剂萃取,并利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仪分析方法证实了本合成反应的产物为反式-1,2-环己二醇。  相似文献   

14.
1,2-环氧环己烷的精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氧水氧化环己烯制得的有机相,经过环己烯回收和1,2一环氧环己烷精制2次常压精馏,获得了纯度达99.68%的1,2-环氧环己烷.通过内标法定量测定馏出液中环己烯与1,2-环氧环己烷的含量,分别考察了回流比与采出率对环己烯回收和1,2-环氧环己烷纯度的影响,确定了精馏分离的较佳工艺条件:回流比为15,环己烯的采出率为原料液的51%,环氧环己烷的采出率为26%.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壳聚糖铜(Ⅱ)金属配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配合物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烯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己二酸的合成新方法及其热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后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催化剂PW-SBA-15,并对PW-SBA-15进行表征,得出其氮气吸附等温线;用w(H2O2)=30%做氧化剂,采用一锅煮的方法氧化环己烯得目的产品己二酸,用傅里叶红外先谱仪测定其IR光谱图,并用XRY-1C微机氧弹式量热计测定出己二酸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2801.0 kJ·mol-1,推算出己二酸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989.32 kJ·mol-1;同时还用DTG-60差热-热重分析仪测定了己二酸的熔点和熔解焓,为工业化生产和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β-环糊精为单体,2,4-二异氰酸酯甲苯和环氧氯丙烷及淀粉为交联剂,合成了3种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分别测出了这些聚合物的交联度,并对产物进行了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它们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溶于水和常见的酸、碱及有机溶剂,聚合物含交联剂的特征基团,具有环糊精的空腔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1-对乙氧基苯基-2,2-二氯环丙烷甲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酰氯化、胺基化反应,设计并合成了6个1-对乙氧基苯基-2,2-二氯环丙烷甲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MS进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SI-4—2和SI-4—5在500mg/L时对粘虫的致死率分别为48.5%和36.1%。SI-4—1的杀菌活性最好,在200mg/L时,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1.2%.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叠氮乙胺、5-氨基戊醇对聚琥珀酰亚胺进行胺解开环,合成一系列侧链叠氮基团含量不等的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并利用FT-IR和1 H NMR对所得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确证。采用透过率衡量其水溶液pH值对所得叠氮化聚天冬酰胺衍生物温度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所得聚合物水溶液表现出温度响应行为所需的温度也越低。此外,随着叠氮基团含量的增加,聚合物水溶液的转变,pH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 N, N, N ' , N ' - 四甲基乙二胺、 双( 1, 5 - 环辛二烯) 镍与丁二酸酐反应合成了双氮配体丙酸镍内酯环, 然后采用配体交换法制备了1, 2 - 双( 二苯基膦) 乙烷镍内酯环, 考察了不同配体对内酯环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磷谱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膦配体中碳链的长度( n碳链) 对产物的结构有影响, 当n碳链=2时, 合成的是1, 2 - 双( 二苯基膦) 乙烷镍内酯环; 当n碳链=3或4时, 合成的是具有双配体的有机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