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 方法:采用5~40 mmol/L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10 mmol/L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注射性能和体外可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如何还不清楚。 目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等检测载微球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首先合成柱状骨水泥和包裹微球骨水泥,取1 g材料加入到100 mL的磷酸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浸泡3 d后提取的上清液即为骨水泥浸提液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以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和热原试验来考察材料的体内毒性。 结果与结论: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浸提液组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组(除高浓度微球骨水泥组外)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材料浸提液没有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溶血实验显示,各组材料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均未超过5%。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除0.4 mL骨水泥组和0.4 mL微球骨水泥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该微球骨水泥的浸提液无明显细胞遗传毒性作用,但是高浓度和高剂量组的微球骨水泥仍有较低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溶血率和微核率的提高,因此在应用时要适当控制微球骨水泥的剂量和浓度。热原试验显示,注射后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06 ℃,小于1.4 ℃,说明材料无致热作用。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骨水泥;微球;体内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07  相似文献   

3.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 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6-07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1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 g;1只雌性家兔,体质量2.5 kg,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吉林大学基础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猪松质骨(髂骨)为市售。实验用IMDM 培养基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及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猪髂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BALB/C小鼠分成支架材料植入组、异种骨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支架植入组将支架植入到BALB/C小鼠的下肢肌肉内,异种骨植入组将昆明鼠骨植入到BALB/C小鼠下肢肌肉内,对照组仅将局部肌肉损伤。②术后21 d取材料植入部位及周围组织,大体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观察材料与组织相容性;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 nm波段检测并记录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免疫功能,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 nm波段检测并记录各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杀伤率。 主要检测指标: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②刀豆蛋白A诱导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各组细胞杀伤率。 结果:18只BALB/C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支架材料植入组植入21 d后,支架材料组肉眼可见,埋植物周围软组织均无明显充血、变性、坏死、化脓及积液等表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材料的孔隙之中,包裹并形成纤维囊。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未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材料周围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材料被纤维囊包裹。同时有部分材料已经开始降解,材料降解后的空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异种骨组肉眼见肌肉剖面有坏死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埋植物周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坏死组织。②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异种骨植入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材料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细胞杀伤率: 异种骨植入组的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材料组的细胞杀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本实验获得的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无明显细胞毒性,不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氨基酸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工程材料,具有多种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现阶段针对此种新型材料的体内试验研究数据仍十分有限。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评价新型生物工程材料氨基酸聚合物复合硫酸钙的体内相容性。 方法:将多元氨基酸聚合物与硫酸钙进行复合制备成多孔复合材料及其浸提液,进行以下实验: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10只SD大鼠分为两组,腹腔注射材料浸提液或生理盐水,观察记录1周内大鼠的活动及生长情况。②慢性毒性实验,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肉,观察术后1,4,8周肝肾功能变化。③皮内刺激实验,5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部位红斑、水肿出现情况。④肌肉植入实验,材料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肉,术后1,2,4,6,8周取材,观察材料与周围组织反应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急性毒性实验显示大鼠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活动正常,两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体质量增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新西兰兔背部肌肉材料植入后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③皮内刺激实验显示新西兰兔背部浸提液注射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情况。④新西兰兔肌肉植入实验显示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包膜逐渐吸收,未见排斥反应。植入材料周边肌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等酶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减弱。结果提示新型材料氨基酸聚合物复合硫酸钙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和相容性,在体内能够很好的降解、吸收,可望用作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体内生长。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复合冻干松质骨在体内的成骨和血管化效果。 方法:取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耾骨和股骨制备冻干骨,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入体外培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松质骨。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于兔竖脊肌分别植入单纯冻干骨、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转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时可见到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出现,并形成类骨质,在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有大量血管形成,其他两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说明,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和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纹状体内双靶点注射 6 -羟基多巴 (6 - OHDA)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2 2 0± 10 g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模型制备组 30只 ,假手术组 10只 ,正常对照组 10只。应用立体定向仪将6 - OHDA分两点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 ,每点 10 μg/5 μl。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以阿朴吗啡检测旋转行为 ,平均每分钟逆时针旋转大于 7转者为成功模型。术后 2个月处死大鼠 ,行纹状体和黑质的 HE染色和 TH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30只模型制作鼠中 ,共有 2 2只在阿朴吗啡多次注射后 ,恒定地转向左侧 ,每分大于 7转 ,为成功模型。光镜下 ,HE及 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模型组左侧黑质内有胞浆浓染、形状不一的 DA能神经元存在 ,数量较多 ,呈带状斜行排列。右侧 SNc区内 DA能神经元几乎消失 ,残存细胞萎缩。左右侧黑质内DA能神经元数目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纹状体内注射 6 - OHDA是一种有效的制备帕金森病模型的方法 ,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韧带脱细胞基质是通过各种脱细胞方法将韧带组织内的细胞成分清除,降低免疫原性,同时对纤维支架结构破坏轻微,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性能。目的:评价冻干兔髌韧带脱细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优势。方法:取兔髌韧带,利用1%脱氧胆酸钠行脱细胞处理,制备冻干和未冻干脱细胞韧带支架。结果与结论: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保持了冻干前的胶原结构与力学特征,无细胞残留,其浸提液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无热原存在,且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皮内刺激实验阴性。体内埋植实验显示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表现为免疫原性小,炎症反应轻的特点。说明冻干韧带脱细胞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制作简单,便于消毒、包装、保存。  相似文献   

8.
背景:煅烧骨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其钙磷比值接近于人骨,且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受到广泛关注。 目的: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工程骨重建颌骨缺损奠定一定基础。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2008-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口腔研究室完成。 材料:成年牛长骨骨骺端在箱式电阻炉内煅烧成煅烧骨。 方法:将煅烧骨与第3代已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相容性;应用溶血试验、凝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及皮下植入试验观察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煅烧骨的孔隙率和超微结构;煅烧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结果:煅烧后的松质骨块呈白色,其骨小梁结构完整, 骨小梁的间隙为相互连通的孔隙,孔径主要在 190~750 μm,孔隙率为(80.39±1.4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后,倒置显微镜显示接种即刻细胞即充满煅烧骨网孔,24 h可见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上,7 d后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扫描电镜显示接种1 d可见少量细胞黏附与煅烧骨上,细胞多个伪足向四周伸出,接种7 d可见大量细胞与胶原纤维覆盖于支架上,基本包埋支架。生物相容性试验显示煅烧骨无溶血现象,不引起凝血功能改变,无毒,皮下植入后动物伤口无感染、化脓,植入材料无排出现象,取材时见材料周围肌肉颜色、质地正常。 结论:煅烧骨经高温煅烧后,可以彻底消除其抗原性,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细胞、组织、血液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好,可作为颌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烧结体是常用的人工置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结晶程度和结构稳定性要比自然骨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高,影响了骨缺损的完全修复。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含锶量低于10%的掺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能力及生物降解率,能获得较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骨折内固定和骨填充修复材料。文章就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掺锶羟基磷灰石的研究,介绍了掺锶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骨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国外商品化的硫酸钙产品尽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存在依赖进口和价格较高的缺陷。 目的:自行构建骨植入型硫酸钙/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5-10/2006-09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以自制柠檬酸化半水硫酸钙为庆大霉素的载药基质,制备硫酸钙/庆大霉素植入剂抗生素含量5%。 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实验选择指南(ISO标准10993-1,1997)和国家标准GB/T16886-1选择红细胞溶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原实验、肌肉内植入实验及骨内植入实验评价硫酸钙/庆大霉素抗生素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细胞相对增殖率、体温升高情况及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抗生素释放系统红细胞溶血率为2.02%,小于阳性标准。②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毒性评分为0~1级。③热原反应: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3 ℃,符合医用材料的热源反应要求。④肌肉内植入实验:抗生素释放系统在肌肉组织内可逐渐降解,材料周围未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无排斥。⑤骨内植入实验:骨组织内抗生素释放系统可逐步降解,并逐渐被骨性组织替代,无排斥现象及肝肾毒性。 结论:构建的硫酸钙/庆大霉素释放系统不会引起机体本身的溶血反应,不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热源作用,可逐步降解,无排斥现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P(NIPAAm-co-NHMPA),并对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观察,初步评价其作为医学植入物的安全性。 方法:实验于2007-01/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化学系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温敏凝胶的制备:以过硫酸铵和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制备P(NIPAAm-co-NHMPA),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溶涨率法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②安全性评价:进行过敏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植入实验等一系列体内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以评估植入物的安全性。 结果:①合成的凝胶材料符合预期的温敏特性要求,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8 ℃。②过敏实验结果证实材料没有致敏性;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显示该无毒性作用;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初步证实该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体内植入实验表明,材料周围炎性反应轻微而局限。 结论:温敏凝胶P(NIPAAm-co-NHMPA)的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有潜力的医学植入物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利用脱细胞血管基质作为血管支架具有以下优点:脱细胞血管基质保留了自然血管的复杂三维结构;脱细胞基质表面的生长因子和结构域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浸润。 目的: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并对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逐步处理猪颈动脉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采用皮下植入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脱细胞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未释放对红细胞产生破坏溶解作用的有害元素,未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对细胞的生长无毒性影响。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植入后早期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到实验观察的后期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脱细胞基质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另外,脱细胞基质材料对周边组织未产生毒性作用,伤口Ⅰ期愈合。同时组织学切片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未产生排斥反应。说明脱细胞基质材料在动物体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脱细胞血管基质;相容性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0  相似文献   

13.
背景: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但存在力学性能低,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陷。 目的:制备一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聚乙烯醇/明胶复合物,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乳化发泡法制备聚乙烯醇/明胶多孔支架,并通过电镜分析、力学测试、皮下植入实验,检测材料孔径和孔隙率、IR光谱、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多孔材料内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孔径均匀,有相似的孔隙率61.8%,含水率44.6%,抗拉强度为(5.01± 0.03) MPa,抗压强度为(1.47±0.36) MPa,有较好的力学性能,IR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内部结构均匀。皮下植入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囊壁逐渐变薄,并趋于稳定,提示多孔聚乙烯醇/明胶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溶胶新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该材料提高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在聚酰胺66基体中的均匀分布和二者的有效键合,进而有利于改善材料的生物性能,有望成为新型骨修复材料。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体内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及聚酰胺66材料复合培养,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周围及表面的细胞形态。②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植入兔右侧胫骨,将聚酰胺66作为对照组材料植入兔左侧胫骨。在术后2,8周,取材料周围骨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与结论:①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和聚酰胺66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材料周围细胞形态好于聚酰胺66,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表面细胞数量多于聚酰胺66,在复合培养的第3天差异尤其显著(P < 0.01)。②在植入早期,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相接的骨组织成骨细胞活跃且该组材料周围的骨形成过程较对照组更快。结果说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较聚酰胺66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聚酰胺66;生物相容性;细胞培养;骨修复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44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发现镁离子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但镁合金在体内的相容性和降解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镁锌合金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体内降解和新骨形成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1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镁锌合金棒由上海奥芮济材料和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含镁94%,含锌6%。聚丙交酯棒由京同公司提供。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镁锌合金组和聚丙交酯组,每组24只。在左侧股骨髁钻成直径0.45 cm,长1 cm的孔,分别植入镁锌合金棒和聚丙交酯棒。 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前第1天,植入后第1天、第1,2,5,10周测镁锌合金组动脉血镁离子,镁锌合金组和聚丙交酯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尿酸、肌酐水平。植入后3,6,12,18周植入材料部位拍摄X射线片,摄片后取股骨髁,脱钙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和骨量分析。 结果:镁锌合金组各血清学指标在第1周内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第2周开始下降,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其他各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射线片在3周显示镁锌合金组材料旁有气体产生,6周发现有成骨。12周时骨密度明显增加,12周气体自行消失。而聚丙交酯组无气体产生,有成骨。18周时镁锌合金组成骨多于聚丙交酯组(P < 0.05)。 结论:镁锌合金在动物体内降解时有新骨替代形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海藻酸有相对温和的凝胶条件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工程。 目的:采用海藻酸钠凝胶复合异种骨的方法,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观察载体中细胞的生物性能及体内成骨能力。 方法:取2 只2 周龄新西兰兔的骨髓,以1×10-8 mol/L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诱导后第2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1%海藻酸钠凝胶中,培养4 d 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凝胶中细胞形态。将第2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分别培养7 d 后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取24 只裸鼠,随机分为2 组,于两侧股部肌袋中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松质骨复合体作为对照组。术后2,4 周后组织学观察复合体成骨情况,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 结果与结论:海藻酸钠凝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悬浮于凝胶中,可见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相。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 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裂增殖正常,伸出多种形态的突起,胞核大,核仁清晰。单纯DMEM凝胶组和含1%海藻酸钠的DMEM凝胶组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观察海藻酸钠凝胶均匀地复合于牛松质骨微孔中,不同平面均有细胞生长。动物实验显示术后2,4 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或软骨的面积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以海藻酸钠凝胶/牛松质骨构建骨组织工程载体,合乎组织工程载体的超结构原理,能最大限度地承载细胞,生物性能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表型及相关的生物性能无不良影响,在体内成骨效率较高。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海藻酸钠凝胶;异种骨;载体;支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43  相似文献   

17.
Failure of neural recording electrodes implanted in the brain is often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glial scars around the implant. A leading cause of scar formation i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Described below is an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novel electrode materials in a representativ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The model, brain slice culture, accounts for the response of the neural tissue in the absence of the systemic response. While limitations of any in vitro model exist, brain slice culture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neurons and glia in an environment more indicative of the in vivo environment than two-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of glia or neurons alone. Polybenzylcyclobutene (BCB) electrodes were developed as test materials for flexible electrodes due to ease of processing, low water uptake, and inherent flexibility when formed in thin sheets. Biocompatibilty of the BCB neural electrodes was evaluated using living brain slices derived from the hippocampal regions of 100 g CD rats. Importantly, fewer animals can be used in brain slice culture to evaluate the neural tissue response than when using live animals, since several slices can be obtained per animal. Cellular response to the electrodes was evaluated at 0, 7, and 14 days. At all time points living cells, both neurons and glia, were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electrode. In addition, cells were observed migrating out from the brain slices onto the shank of the BCB electrode. Brain slice culture is shown to be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in vivo evaluation, in that the response of both neurons and glia can be evaluated in a native three-dimensional state, while sacrificing fewer animals. Future in vivo evaluation with BCB will provide definitive answers on the degree of glial scarring in response to this new and biocompatible electrode material.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关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多局限于神经细胞的体外实验,而壳聚糖在神经系统体内尤其是在脊髓局部的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壳聚糖在大鼠脊髓组织内的降解率及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7在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 材料:健康成年SD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壳聚糖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方法:在壳聚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分别植入壳聚糖膜和医用丝线。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周测定壳聚糖膜质量,计算降解率;观察2组大鼠植入区局部炎细胞数量变化,评估生物相容性。 结果:壳聚糖可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术后1,2,4周降解率分别为14.8%,18.9%,25.0%。壳聚糖植入局部炎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 < 0.05),但同属异物炎症反应, 并无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壳聚糖膜易于降解并与脊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可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只能抑制骨吸收而不能促进骨的形成。雷奈酸锶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双重作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既能抑制骨的吸收又能促进骨的形成。通过检索文献,文章从药理实验、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3方面总结骨吸收中雷奈酸锶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羊膜是一种天然的细胞外基质,具有抗原性低、排异反应小特点。实验拟进行羊膜脱细胞基质的制备,观察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4~6周龄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质量100~ 15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新鲜人羊膜取自石家庄市第四医院,采取前征得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①取新鲜人羊膜冲洗后以1%tritonX-100溶液振荡24 h,0.25%胰蛋白酶37 ℃振荡4 h,充分漂洗,冷冻干燥,环氧乙烷消毒,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测。②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培养于羊膜脱细胞基质上,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以普通培养基培养作为阴性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检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羊膜脱细胞基质浸提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将羊膜脱细胞基质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①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为白色菲薄、半透明的膜状物,柔韧性好,经苏木精-伊红和扫描电镜检测无细胞残留。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羊膜表面细胞黏附生长良好,细胞伸展,形态与正常培养细胞无差异。②实验组第2、4、6、8天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平均相对增殖率为89.5%,细胞毒性评分均为1级。③皮下埋置术后动物全部成活,伤口无红肿、渗液等炎症反应,移植物均未见坏死、纤维化等。光镜下,术后1周移植物周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羊膜卷尚完整;术后2周,淋巴细胞减少,偶见新生毛细血管;术后4周,部分移植物已经降解,基本未见淋巴细胞。 结论:经去污剂和酶消化法制备的羊膜脱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