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E+S)在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组48例未施术前药,取患肢在下的侧卧位行E+S麻醉,穿刺点选择L3~4椎间隙,采用重比重腰麻液(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0~1.2mL+10%GS 1mL),尾端置硬膜外导管,调节麻醉平面,根据情况追加硬膜外腔药物,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结果 48例患者麻醉满意,无发生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实施E+S麻醉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麻醉极易受患者体质、伴随疾病和麻醉操作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术中常有麻醉不全和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麻醉效果和汽化电切术治疗[1]。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压疮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的高危人群是脊髓损伤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年老体弱者、营养不良者、腹泻及大小便失禁者,产妇发生压疮较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A组)及腰-硬联合麻醉(B组),2组均4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药物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情况、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A组优于B组,A组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适合手术时间相对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不是肾移植的禁忌证,但此时麻醉管理比较困难。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肾移植时的安全性。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为16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同种异体的尸体肾移植,观察患者腰麻前、腰麻后10 min、移植肾再灌注前、移植肾再灌注后、移植结束时5个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麻醉前相比,腰麻后1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降低(P < 0.05),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移植开始后到移植肾再灌注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衰症状基本缓解。与腰麻后10 min、移植肾再灌注前相比,移植肾再灌注后血压明显降低、心率轻度增快(P < 0.05)。移植肾再灌注后到移植结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完全缓解。16例患者均平稳渡过麻醉期。提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肾移植,把握好腰麻药的给药量和注入速度,不仅术中麻醉效果好、肌松满意,而且能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肺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移植肾的血液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术前、阻滞后(5min、10min、20min、30min)、手术完成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变化情况,麻醉起效与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术前及阻滞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阻滞后5min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降低,心率无变化,对照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在阻滞以后5min、10min、20min、30min以及手术完成时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晚,但维持时间比对照组长,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供较为准确的穿刺位置,麻醉效果好,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低,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醉穿刺时地塞米松对神经根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过程中神经根损伤的剖腹产手术56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9mL。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效率71.4%,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时造成的神经根损伤作用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切除患者142例随机分为CSEA组及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各71例,分别采用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对2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神经阻滞上界平面所需时间、骶神经阻滞完善率、局麻药用量、术中并发症和术后不良等进行对照研究,2组患者年龄、疾病、身高、体质量、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 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神经阻滞达上界平面时间少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麻醉优良率100%,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术后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出现,效果满意。结论腰-硬膜外麻醉作用迅速,阻滞完全,循环、呼吸干扰小,局麻药用量少,不受手术时间限制,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为子宫切除术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输尿管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输尿管镜手术12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麻醉后1、5、10、30min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直入法与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在神经异感发生率、硬膜外困难置管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1、5、10、30min,SBP、DBP、HR、SpO_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入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直入法组。结论2种麻醉穿刺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输尿管镜手术,与直入法相比,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对比观察硬膜外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先后顺序分2组,A组100例给予硬膜外阻滞,B组100例给予腰-硬联合阻滞,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70.0%,治愈率50.0%;B组有效率100.0%,治愈率80.0%.2组间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安全,腰-硬联合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但方法较复杂,技术要求高,临床应根据患者需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剖宫产产妇(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50,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和观察组(n=50,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统计两组心理状态、麻醉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认知功能。结果(1)心理状态:麻醉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麻醉效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3)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4)生命体征:观察组T1、T2、T3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低于对照组,心率(heartbeat,HR)高于对照组(P<0.05)。(5)认知功能: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及心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麻醉中效果确切,可提高麻醉效果,亦可维持机体生命体征稳定,降低低体温、寒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老年髋关节置换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不同密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最好的用药方案。 目的:对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的麻醉用药方案、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Bormage 运动阻滞评分进行分析。 方法:以“髋关节置换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hip replacement,combined spinal-epdural anesthsia”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5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髋关节置换术腰麻-硬膜外联合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5篇文献为主重点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各种用药方案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几种密度的药液均能满足髋关节置换要求。高密度及等密度的药液对于低密度的药液来讲Bromagc评分更高一些,阻滞效果也更完善一些。麻醉的起效时间根据药液的配比来讲,3 g/L的罗哌卡因可能更快一些。麻醉持续时间高密度与等密度药液明显长于低密度的药液。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02—2016-02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4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将1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与对照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能获得较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更为显著的效果,且对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硬脊膜外压(ISEDP)与脑室内压(IVP)之间关系,了解ISEDP能否监测颅内压。方法:选择5例颅脑疾病继发脑积水患者,采用LNP-Ⅰ型经腰硬脊膜外腔颅内压监护仪和LY-Ⅱ型脑室内压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测,病人取水平侧卧体位,以每隔5分钟记录IVP和ISEDP压力数据一次,期间多次重复操作LNP-Ⅰ型监护仪与IVP进行对照,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压力波形及颅高压时间断行脑室引流时二者变化。最终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统计。结果:持续IVP和ISEDP二者统计相关系数为0.988,P<0.01,总体压力/时间呈平行走行趋势;多次重复操作二者相关系数为0.955,P<0.01。在IVP增高期间,ISEDP出现B波,间断引流脑室CSF时发现其逐渐下降过程,持续描记的波形、波幅与IVP变化和临床症状相吻合。结论:ISEDP能准确地反映颅内压变化,持续监测稳定性好。但对脑疝或椎管梗阻者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手术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患者应用盐酸舍曲林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方法 应用掷币法,将本院88例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手术时均给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44例在术前14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4例术前14d给予盐酸舍曲林口服,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潜伏期与活跃期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单胎、头位、初产妇100例,ASAⅠ~Ⅱ级,依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A组(潜伏期组)宫口开1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3cm。经L3~4间隙进行穿刺,以0.1mL/s的速度注入预先配好药液:舒芬太尼5μg+盐酸罗哌卡因2mg+生理盐水2mL,置入硬膜外导管,翻身平卧30m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配方均为舒芬太尼45μg+罗哌卡因98mg+生理盐水至100mL,设定参数:持续3mL/h,追加7mL/h,锁定时间15min。结果 2组产妇均未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2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的使用率,新生儿1min,5min Apart评分均无差异;与B组比较,TA组2时点VAS评分减少(P0.05);2组产妇满意度评分A组产妇满意度大于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均可安全用于潜伏期与活跃期,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产妇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压、心率对颈总动脉管壁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影响。方法 16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扫描,在颈动脉分叉部位下2 cm颈总动脉平面上,把颈总动脉壁平均分为24等份,利用相位对比MR成像和三维抛物面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每个空间位置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平均WSS以及空间位置上最小的WSS。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16例健康志愿者的32条血管中,有3条血管因伪影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剩下的29条血管进行分析,无论是双侧颈动脉,还是左侧或右侧颈动脉,平均WSS及空间位置上最低WSS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平均WSS和最低WSS与血压、心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出血与脑梗塞发病前后的血压动态观察刘合女高纪理选择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76例,既往病史和发病前后血压记录完整。经CT证实脑出血19例,脑梗塞57例。发病前血压(发病前10天内3次以上动脉压的平均值)脑出血组为15.9±0.9kPa(1kPa=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