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炭系是三塘湖盆地丰富的含油气层系,火山岩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但由于在深层难以得到有效的地震反射信息,长期以来对石炭系的内幕结构及火山岩分布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高精度重磁和建场测深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基本搞清了马朗凹陷石炭系残留洼槽的分布、层系结构及其火山岩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弥补了地震勘探的不足.研究指出,围绕东南部石炭系残留洼槽是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低阻层是泥质碎屑岩发育的烃源层,卡拉岗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高阻层是火山岩发育的有利储集层.建场测深剖面纵向上能够识别石炭系多套层系及其中分布的火山岩体,高精度重磁则从平面上研究火山岩等地质体的分布特征,二者结合是研究石炭系地质结构与火山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鉴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对地震波反射能量造成屏蔽,导致火成岩层间和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变差,制约了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为此在该区开展重磁综合约束反演,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作约束条件,结合岩石物性、电法解释结果,得出了大杨树盆地基底分布规律、九峰山—龙江组厚度规律、勘探有利区带划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经数据处理反演综合分析推断,玉林屯凹陷为主要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3.
应用非地震综合勘探技术预测深层特殊目标地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及以下层位是有利油气储集层,但是石炭系具有构造复杂,岩性横向变化大的特点,而地震资料中三叠系以下地层反射较差,火山岩储集体识别困难。物性条件分析认为;本区两套主要目的层(侏罗系和石炭系)顶面均为清晰的密度界面,而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密度也有差异,引起的重力异常足以被区分;本区火山岩与正常沉积碎屑岩,不同成分火山岩之间磁性有明显差异;各套地层和不同岩性火山之间的电性呈现高、低阻互层,具有区域可比性。模型研究表明,在本区开展非地震综合勘探是可行的,特别是采用高精度重,磁力结合建场测深是非常适合于本区的综合勘探技术方案,建场测深法采用大功率场源、密集排列布极采样、多记录叠加,在保留剖面宏观电性变化规律的同时,又有效突出薄层的微弱信息,基于LCT平台的重、磁、地震联合处理解释技术实现了重,磁资料与多种信息的联合处理,相互约束,资料解释遵循了由点(钻井)至线(建场测深剖面)、再至面(高精度重、磁勘探区)的综合解释原则,大大提高了成果可利用价值。本文展示了石西、滴西和滴6井区的火山岩体解释实例,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准噶尔盆地陆地区火山岩目标的非地震勘探技术系列,获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叠合盆地深层火山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叠合盆地深层火山岩是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在深层火山岩的研究中,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利用高精度重磁勘探和电法资料,了解盆地深部结构和深大断裂,初步圈定深层火山岩体的展布,缩小和锁定深层火山岩地震勘探的有利靶区;以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解释、构造制图、地震反演、综合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深层火山岩进行从定性到定量的识别和预测,落实和优选深层火山岩有利勘探目标。通过几年来的解释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在松辽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共发现54个火山岩体,提供24口井位,有13口井获得不同数量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5.
火山岩作为油气储集层己在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中获得证实。通过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实例揭示的火山岩物性特征、提取的重磁电异常信息和识别的火山岩岩性研究表明,必需使用1:50 000高精度重、磁、电综合勘探资料及相应的特殊处理方法;利用高精度重磁力、建场测深资料可以有效识别具有密度、磁性、电阻率差异的火山岩岩性区带的分布;陆东地区实钻石炭系岩性与重磁电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作为油气储集层己在新疆北疆地区石炭系油气勘探中获得证实。通过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实例揭示的火山岩物性特征、提取的重磁电异常信息和识别的火山岩岩性研究表明,必需使用1:50 000 高精度重、磁、电综合勘探资料及相应的特殊处理方法;利用高精度重磁力、建场测深资料可以有效识别具有密度、磁性、电阻率差异的火山岩岩性区带的分布;陆东地区实钻石炭系岩性与重磁电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中、深层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T5)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在GM-SYS重磁拟合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建立重磁模型,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做约束条件,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在消除高位玄武岩的重力干扰效应后,反演了基底深度,揭示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区基底形态为两断阶(西部断阶、东部断阶)夹两凹一凸(太平川断陷、玉林屯断陷及格泥乡凸起)的构造格局。经综合分析认为,玉林屯断陷为有利勘探目标区,预测了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为该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识别方法及模式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深1井的突破打开了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局面,根据目前研究结果,火山岩为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盆地南部目前钻遇火山岩的井有50多口,发育相带多、成分复杂、含气性差别比较大,迫切需要一套合适的火山岩识别方法。火山岩在地震剖面和测井曲线特征都很明显,通过对已钻遇的火山岩进行地震和测井研究,结合重磁资料、剖面识别、地震属性、反演剖面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吉林探区的火山岩识别方法,为在盆地南部寻找火山岩圈闭提供可靠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利用丰富的重磁电资料,打破以往常规处理的模式,重点进行了重磁资料的目标处理,快速准确地提取了该区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及断裂的重磁异常信息和电性特征,并绘制了相关图件,为合肥盆地的油气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依据,并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新区勘探的重磁处理新思路;同时,针对合肥盆地物性数据欠缺但物探资料丰富的特点,创立了不依赖物性参数的统计推断反演方法,综合全区31条地震测线资料和全区重磁数据建立起统计关系式,反演计算出其印支面埋藏深度,成功地绘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印支面构造图,细致刻画了地震测网未涉及区域的构造分布形态;另外,应用LCT软件对HF-700、HF-340进行了重磁电震的联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位火山岩的圈定及其顶部埋深和厚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油气勘探的盆地中经常发育有火山岩。火山岩的存在给油气勘探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高位火山岩的存在使得地震勘探难以取得品质较好的资料,同时高位火山岩与相邻地层有较大的密度差产生一定的重力异常效应,对应用重力研究盆地的基地深度带来相当大的误差。因此,探索高位火山岩的圈定及其顶部埋深和厚度的计算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了应用航磁资料结合高位火山岩的磁异常特点圈定和计算高位火山岩的顶部埋深和厚度的计算方法并在漠河盆地的早期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解决了高位火山岩顶部埋深和厚度计算的难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性在英买力地区火成岩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火成岩十分发育,但由于埋藏深,厚度、岩性、产状横向变化大,再加上地表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低,因此,火成岩识别比较困难。为此,在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火成岩方法研究。在英买力地区,火成岩与碳酸盐岩为共生状态,两种地层的速度十分接近,用常规速度分析方法难以将它们区分。利用地震相分析方法对火成岩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在地震剖面上火成岩具有板状、弧状、蘑菇状、丘状等特征;利用地震振幅属性对火成岩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地震剖面上火成岩的内幕反射表现为弱振幅;综合利用分频技术以及相干数据体和三维地震资料的时间切片对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英买力地区火成岩的形态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建立了火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银根盆地查 干凹陷中广泛分布着的火成岩相和它们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区火成岩与油气藏的关系,指出了火成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该区火成岩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颈相及火山沉积相,尤以溢流相最为发育;依据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密度大、磁化率高、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的特征,建立了4种火山岩岩相和4种侵入岩岩相的地震识别标志。深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的分布,同时控制着火成岩圈闭的分布。断裂发育带附近是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对应分析确定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成岩岩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成岩地层岩性复杂,从基性到酸性火成岩均有出现,不仅有火山熔岩,也有火山喷发岩,对众多的火成岩样品所对应分析,依据对应分析结果,认识并选择出那些对识别火成岩岩性重要的测井曲线,总结了不同火成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对58块火成岩样品的测井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提取第一和第二主因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因子的大小,用模糊聚类方法识别火成岩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济阳拗陷新生代火成岩的识别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岩石物性有明显区别,具有密度大、电阻率高、磁化率高、地震波速度高及对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等特点,因此火成岩在沉积盆地内会产生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表明,济阳拗陷是一个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了古近纪早期、古近纪晚期、新近纪一第四纪等三期新生代火成岩,具有较明显的板状、丘状、盆状、蘑菇状、杂乱状等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显著的重力正异常和磁性异常,异常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高青和北部的无棣两大异常中心区,代表了济阳拗陷火山活动的两个中心。综合分析地震、钻井、重力、磁力等资料后认为,济阳拗陷火成岩总体沿深断裂分布,火成岩岩性以基性岩为主,可以分为南、北两带,新生代火成岩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西部和惠民凹陷东部,岩浆活动由北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5.
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的分布特征,认为该地区火成岩有3种类型,即:分布于地表的喷发岩、次火山相火成岩、深层侵入岩。上第三系火成岩分布在灯楼角组,下第三系火成岩分布有多个层系,第四系火成岩在福山凹陷呈环带状分布。边界大断层(如美玉断层)是火成岩侵入喷发的主要通道。火成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成岩的存在破坏了断层两侧的波组关系及下伏地层的反射特征,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导致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由于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岩溶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更加困难。为了对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岩进行识别和预测,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岩溶型储集体、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了四种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并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震相干、沿层地震属性特征与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套方法用于塔里木盆地塔北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火成岩识别和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元素地球化学与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三塘湖盆地油气区发育有大面积、多套火成岩建造,大部分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局部为浅成侵入岩。对所采集的20块岩心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吐哈盆地二叠系火成岩十分相似。三塘湖盆地火成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铕(Eu)元素异常不明显。K-Ar法综合研究表明,盆地内所分析的岩浆岩发育时期为距今270.0×106~290.8×106a,相当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沉积岩新认识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前震旦纪地层至今未被钻井揭示,前人对该盆地的基底特征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的基底具有双重性。通过对近年来该盆地新采集的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新认识: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仍发育厚度介于3 000~5 000m含古生物化石的巨厚沉积岩,地层层位属于新元古界南华系澄江组;按地震反射时间推算,盆地基底埋深(沉积岩厚度)介于8 000~15 000m;前震旦纪沉积岩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好、能量较强,推测其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在盆地内可能未变质或仅轻微变质,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新的勘探领域。鉴于四川盆地震旦系之下的沉积岩是天然气勘探值得探索的新领域,目前处于尚待认识的阶段,建议钻探超深井以揭示深部地层的奥秘,井位宜选择在埋深相对小、无火山岩刺穿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火成岩地震识别及构造描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火成岩是一种不同于正常沉积岩的特殊岩性体,在济阳坳陷的成盆期,伴随着构造运动,发生了多期岩浆活动,在下第三系地层中发育了形态、成因各异的火成岩体。根据火成岩的地震反射外形特征,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火成岩体的地震相特征,运用一系列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对火成岩进行了地震识别及综合解释,为火成岩的勘探开发奠定了鉴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是白垩系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岩浆多期次喷发,新生界巨厚火成岩广泛分布于近地表,火成岩表面粗糙、成不规则块状,内部多孔,分布零散、破碎,其间有第四系黄土不同程度填充,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极差,地震资料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对地震波在近地表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表层不规则火成岩散射和巨厚火成岩屏蔽作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本区目的层的成像效果。为此提出了一套以高精度可控震源低频激发、宽线、长排列、高覆盖接收为主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和以综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和基于散射波理论的高精度速度分析为主的处理方法。应用后,新采集的地震数据主要目的层反射波清楚,地质现象清晰,新剖面较老剖面成像质量有很大提高,满足了油田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