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2、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D4在5 L立瓶中分别进行培养,制备尾菜液体青贮菌剂。结果表明,在MRS液体培养基中37 ℃条件下,调控pH值,菌株SD2和SD4最适收获期分别为24 h、20 h,菌株SD2与SD4配比为2∶1时青贮效果最佳,尾菜液体青贮菌剂总活菌数>1×109 CFU/mL。按0.5%接种量,进行废弃白菜叶、青笋叶青贮发酵应用试验,生产的尾菜青贮饲料品质良好,颜色淡黄色或黄绿色,酸香味浓郁,质地较松散,pH值<4.0。研制的尾菜青贮菌剂适用于尾菜青贮。  相似文献   

2.
以海南黑山羊瘤胃液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为黑山羊饲料的青贮提供优质的乳酸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H2O2酶、糖发酵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分得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结果表明从黑山羊胃液中筛选出15株革兰氏阳性、H2O2酶阴性的乳酸菌疑似菌株,除菌株HBG20不能在pH 3.0条件下生长,其余菌株均能生长;三株代表菌株HBG11、HBG46和HBG86在低温5 ℃和高温55 ℃条件以及pH2.5时均能生长,同时在盐浓度为6.5%时也能生长。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菌株HBG11与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同源性最高,菌株HBG46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同源性最高,菌株HBG86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从农家自然发酵黏豆包谷物发酵液中分离乳酸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益生性能进行研究。利用梯度稀释法从黏豆包中筛选获得6 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分析并结合16S rRNA 序列分析分别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杆菌(Levilactobacillus brevis)、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清酒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和曲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对菌株的益生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菌株HSDF3(曲氏乳杆菌)的抗逆性和耐酸性能较好,pH3.0 的环境中存活率为100%;耐盐测试中,菌株HSDF9(清酒乳杆菌)的耐盐效果最好,在盐含量10%的MRS 肉汤中仍可存活,活菌数可达8.93×106 CFU/mL;耐胆盐测试中,菌株HSDF12(棒状乳杆菌)存活率最高,在0.3%胆盐浓度的MRS 肉汤培养基中培养3 h 之后的存活率为7.171%;耐人工胃液测试中,经过3 h 的模拟胃液培养之后,菌株HSDF3(曲氏乳杆菌)的存活率最高,达到82.91%;耐人工肠液测试中,经过6 h 的模拟肠液培养之后,HSDF12(棒状乳杆菌)存活率最高,达到93.42%;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中,菌株HSDF15(短杆菌)对四环素、羧苄西林、头孢氨苄、米诺环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以浆水作为菌株分离源,分离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GABA,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发酵特性分析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1株乳酸菌,具有产GABA能力的有6株,经鉴定其中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选取GABA产量最高的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 pH值5.8,发酵温度36 ℃,发酵时间60 h。在此优化条件下,GABA产量可达0.78 g/L,比优化前产量(0.22 g/L)提高约3.5倍。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自然发酵木薯渣中分离得到9株菌,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9株菌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其中菌株Y5、Y13、M14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6、Y12、M1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7为丘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llinoides),菌株M9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菌株M11为类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产酸及耐酸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菌均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及耐酸性,发酵6 h后发酵液中pH值可达4.5以下,其中菌株Y12和M14的产酸能力最强,在15 h后其pH值均在3.6以下,可用于木薯渣或其他青贮饲料发酵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琼脂扩散法,对60株从传统乳酸菌发酵食品分离出来的乳酸菌进行抗真菌特性的筛选,得到一株抑菌性能较好的乳酸菌菌株AST18,经16s rDNA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并进一步对AST18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AST18最适生长温度为37℃,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6.5,培养48 h以后抑菌物质生成量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黑山羊小肠和直肠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乳酸菌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耐受性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2株乳酸菌,可归为5类,从中选取5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株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其中,菌株HCA5-3长势较好;菌株HCS4-1产酸速率较快,菌株HCA6-2产酸能力较强;菌株HCS4-3耐酸性(pH 3.5)较好;菌株HCA6-2、HCA5-3和HCS4-3耐高温(45 ℃)能力较强,菌株HCA6-2、HCS4-3耐低温(10 ℃)能力较强;5株代表菌株耐盐性(NaCl 6.5%)能较好,对致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的可培养方法对广西青年人肠道乳酸菌进行了分离与纯化,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将筛选菌株作为酸奶发酵剂应用。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3株乳酸菌中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11株,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6株,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2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e)2株和口乳杆菌(Lactobacillus oris)1株。筛选乳酸菌制作的酸奶之间芳香类物质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酸奶样品间酸味、后味A和丰度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副干酪乳杆菌HBUAS54287、唾液乳杆菌HBUAS54223与HBUAS54248、格氏乳杆菌HBUAS54233、发酵乳杆菌HBUAS54238与HBUAS54318乳酸产生能力较强,可进一步筛选用于酸奶复合发酵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腊肉中乳酸菌进行筛选,研究其产酸特性及氨基酸产物。利用可培养方法,对四川腊肉中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16SrDNA的序列测定技术对其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NaCl浓度、亚硝酸浓度条件下的生长代谢、产酸能力进行研究及发酵产物中氨基酸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分离菌株对数生长期为6~18h;最适产酸作用温度范围为30~40℃;最适产酸作用pH范围为5.5~6.0;对NaCl及NaNO2耐受能力分别达6.0%和150mg/L;分离菌株释放游离氨基酸1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76%,可为后续该植物乳杆菌在发酵肉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从泡菜中分离出菌株,利用钙溶圈筛选乳酸菌。经低温发酵能力测试筛选出优良菌株并接种于鸡肉发酵验证,得到发酵特性优良的菌株三株。根据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序所得菌株为两株乳杆菌(Lact.1、Lact.2)和一株清酒乳杆菌(Lact.3)。以OD值为指标,以pH值、温度、葡萄糖添加量和接种量作为参考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两株乳杆菌(Lact.1、Lact.2)和清酒乳杆菌生长最优条件分别为pH7.0、温度35℃、葡萄糖添加量4%、接种量3%;pH7.0、温度35℃、葡萄糖添加量2%、接种量3%和pH6.0、温度32℃、葡萄糖添加量2%、接种量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泡菜中筛选亚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乳酸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泡菜中分离若干株产酸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高的菌株。对优选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鉴定,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并检测其耐盐能力、糖谱、产酸能力、抑菌性能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结果该产酸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此菌在37℃、7.0%NaCl及0.1%NaNO2条件下生长良好;37℃MRS培养基培养24 h后pH下降为3.96;该菌株在以葡萄糖、蔗糖、果糖和菊粉为碳源的L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的乳酸生产能力,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1.3%。结论从泡菜中筛选的乳酸菌株具有较高的耐盐能力及亚硝酸盐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前期分离的一株酸面团源菌株HUCM105的益生特性及其对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种属,分别于pH2.0、pH2.5和pH3.0的酸性环境及0.5%胆汁环境培养3 h,并监测活菌数变化,于富含胆固醇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并监测胆固醇含量的变化,以评价菌株HUCM105的益生特性,随后以刺五加叶水提液为唯一基质,经菌株HUCM105静置或振荡培养72 h,同时监测活菌数和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菌株HUCM105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其对酸和胆汁均展现出了良好的耐受性,在pH高于2.5和0.5%胆汁环境下培养3 h活菌数均无明显变化。菌株HUCM105体外培养24 h,可去除培养基中26.4%的胆固醇。菌株HUCM105静置或振荡培养于刺五加叶水提液中24 h时活菌数达到最高值,约为5×108 CFU/mL水平。菌株HUCM105静置培养对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振荡培养可明显提高总皂苷水平,振荡培养48 h时刺五加叶总皂苷含量最高,达42.6 μg/mL,较未接种菌株提高了79.0%。总之,短乳杆菌HUCM105展现出了良好的酸和胆汁耐受性及降胆固醇的益生特性,在刺五加叶水提液中生长良好,并可提高其总皂苷水平,在开发刺五加叶益生菌发酵产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果蔬发酵乳酸菌现有干燥工艺过程中操作复杂、成本高昂等局限性,试验对果蔬发酵用植物乳酸菌和嗜酸乳杆菌常压干燥工艺制备中培养基的的培养温度、时间及其平铺高度等进行了优化,得到直投式乳酸菌粉。结果显示:果蔬发酵乳酸菌粉常压干燥生产中,最佳工艺条件为培养温度60℃、培养基平铺高度0.5 cm、干燥时间2 h,此条件下得到的菌粉在4℃下保存15 d后,乳酸菌数可达到105 CFU/g以上。此次试验增加了果蔬发酵乳酸菌含菌量,为企业在日后生产中的使用和保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从青贮饲料中自行分离得到的3株优良乳酸菌组成复合乳酸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乳酸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 Design设计试验,并利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模型和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可信性进行分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 ℃、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配比为1∶1∶1)4%。在此最佳条件下,获得的乳酸菌菌落数对数值为9.79。  相似文献   

16.
以锦屏和榕江酸肉、凯里和遵义香肠、威宁和盘县火腿以及凯里、遵义和毕节风肉9 种贵州发酵肉为对象,对其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蛋白质降解、生理生化特性、生产适应性、安全性研究。根据初筛结果选取1 株蛋白降解能力强且具有肉类发酵剂特性的乳酸菌SJ-4,接种发酵里脊火腿,以未接种火腿为对照,分析该菌株对发酵里脊火腿色泽、质构、电子舌响应值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J-4能耐受6 g/100 mL NaCl、150 mg/kg NaNO2,不产NH3、H2S、H2O2,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但无分解脂肪活性,最适温度37 ℃,最适pH 6.0,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18 h pH值可降至3.80,已达到肉类发酵剂条件。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SJ-4接种对里脊火腿色泽、硬度、黏聚性均影响显著,添加该菌后有助于产品滋味形成,且关键风味物质如壬醛、3-羟基-2-丁酮等含量增加。植物乳杆菌SJ-4具有作为高活性肉制品发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