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能N~+离子注入谷氨酸产生菌诱变选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育种方面。文中采用低能N+ 离子注入技术 ,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 2株高产菌株D52 2 1 和B32 6 3,比出发菌产酸分别提高 3 5 48%和 2 5 %。D52 2 1 的摇瓶最高产酸可以达到 8 8%。它们的一级种子生长曲线和发酵过程的pH值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注入后的筛选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 ,代谢活力大大增强 ,倍增时间缩短 ,对缩短发酵周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提高霉菌脂肪酶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少根根霉BUCT-11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N+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到高产脂肪酶突变株N103,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测得脂肪酶水解酶活为175U/m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165%,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以一株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NN-7为出发菌株,利用30keV,剂量为8×1014N+/cm2氮离子进行诱变,筛选获得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经摇瓶发酵培养筛选获得一株透明质酸高产菌株SH-9,透明质酸产量达3.23g/L,相对分子质量达2.12×106,相对于原始菌株,透明质酸产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提高了104.4%及35.9%。6代传代实验表明诱变后得到的高产透明质酸菌株具有较好的传代稳定性。低能离子注入法可作为有效的诱变手段用于透明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4.
以提高霉菌脂肪酶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少根根霉BUCT-11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经N+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到高产脂肪酶突变株N103,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测得脂肪酶水解酶活为175U/m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165%,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N+离子注入技术选育猴头菌优良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离子束生物技术对猴头菌进行诱变选育.通过分析N+离子注入后猴头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得到了常温和高温下生长速度较快的突变株.对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突变株菌丝的多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离子注入技术可用于猴头菌的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N+和Tr+离子注入番茄红素生产菌三孢布拉霉菌(Blakeslea trispora)进行诱变选育,比较了出发菌株经过2种离子源注入后的诱变效应,初步探索使用金属离子和气体离子交替注入诱变方法,得到了较高的正突变率和突变增幅.用该方法筛选得到了1株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5%的高产菌株,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低能氮离子和紫外线作为诱变手段对乳链菌肽产生菌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优良菌株Lactococcus lactis K25,发酵效价由初始的1732.45 IU/ml提高到2291.75 IU/ml,提高了32.3%。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Lactococcus lactis K25遗传性状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 以β—胡萝卜素为主体的胡萝卜素类色素,以它呈现的艳丽色彩已被人们用作食品着色剂和饮料增色剂。更引人注目的是,β—胡萝卜素被动物和人体吸收以后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可以作为营养添加剂。近来一些资料表明:胡萝卜素还具有防血管硬化、抑制癌细胞增生以及抗衰老等功能,所以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尤其是微生物发酵合成的胡萝卜素避免了化学合成色素造成的潜在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保加利亚乳杆菌DL1进行诱变,经中间培养后用青霉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注入能量为25 keV、注入剂量为1.5×1015 ions/cm2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并用2.0 mg/mL青霉素处理2 h后,通过筛选最终得到一株后酸化较弱的突变菌株DL1-3。与出发菌株DL1相比,突变菌株DL1-3在25 ℃条件下贮藏后,后酸化程度降低18.8%,且在42 ℃条件下发酵脱脂乳的产酸能力差异较小,并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0.
用15kev,剂量为4×10~14~12×1015N~+的氮离子注入谷氨酸生产菌D_(110),经多次诱变和培养制得存活率曲线,并经摇床发酵筛选出一株产量性状提高15%的变异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子囊霉素高产菌株,以链霉菌NJWGH1322为研究对象,利用N+低能离子注入、亚硝酸钠(NaNO2)进行诱变。试验确定了最佳诱变条件:离子注入诱变剂量为200×1014ions/cm2;NaNO2诱变时间为5min。之后通过结合2种诱变方式进行复合诱变,结果显示:复合诱变效果明显优于单因子诱变。试验最终筛选出1株产量突变提高43.1%的高产菌株,经5次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色素产生菌紫色红曲菌M5(Monascus purpureus)为出发菌株,运用N+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诱变选育,当诱变的能量为10keV,剂量为1.56×1015ions/cm2时,致死率为71.2%,经平板分离纯化和摇瓶筛选,获得一株突菌株M532,其液态发酵摇瓶的红色素达336U/mL,黄色素达321U/mL,相比于原菌株提高了121%,经多次传代稳定性试验证明其发酵传代稳定性良好;在5L的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红色素的产量为238U/mL,黄色素为224U/mL.以大米作培养基,其固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7620U/g,黄色素达6590U/g.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子束注入的方法对丁醇发酵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CN18,相对于出发菌株,该突变株的丁醇产量从9.9 g/L增加至12.8 g/L,提高了29.3%;总溶剂产量从13.4 g/L增加至18.2 g/L,提高了35.8%。该突变菌株连续传代20次,溶剂产量稳定,菌株无明显退化。使用含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连续培养驯化,最终获得一株耐木质素降解产物的高产突变株,命名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CN88,其耐受木质素降解产物的质量浓度提高至1.0 g/L。在0.6 g/L、0.8 g/L、1.0 g/L的抑制物质量浓度下发酵,可分别产总溶剂15.2 g/L、14.4 g/L、12.7 g/L。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高产菌株,同时改善BC材料学性能,采用低能N+离子束辐照技术对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进行了诱变选育。将菌落大小、光滑度、致密度、润湿度以及BC膜形成速率、柔韧度、BC产量等作为筛选依据,建立了平板-96孔板-试管筛选体系,筛选得到2株BC产量提高且产物材料学性能改良的目标菌株5D、2D。菌株5D BC产量为4.84 g/L,比出发菌株BC产量提高了89.06%,菌株2D BC产量为4.53 g/L,比出发菌株BC产量提高了76.95%。利用FT-IR、XRD、SEM、拉力试验等方法对目标菌株产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菌株5D、2D发酵BC均具有高于出发菌株发酵BC的结晶度、抗拉强度及较小的断裂伸长率,具有更为致密的层状结构以及清晰的纤维束三维网状结构,表明其具有较为优良的力学性能。目标菌株的获得对BC产量的提高和性能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产脂肪酶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1-43为出发菌株,经氮离子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筛选获得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菌株L7,其脂肪酶活力达29.17U/mL,较原初酶活力19.28U/mL提高了151.3%。在此基础上,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突变株L7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8.0,在50℃和pH6.0~9.0之间有很好的稳定性。Ca2+、Na+、Mg2+对该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Cu2+、Mn2+、Fe2+、Co2+、Zn2+则抑制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从豆类发酵食品、土壤、动物肠道及其内容物中筛选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菌株;然后通过复筛,从中筛选出AFB1降解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其降解作用与吸附作用进行区分;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得到9株AFB1降解菌株,其中菌株YC2的AFB1降解能力最强,AFB1降解率达到90.7%,并确定菌株YC2通过降解作用去除AFB1。最后,菌株YC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