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特点。方法:对2014年10月20日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精神疾病患者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96例精神疾病患者,单一用药352例(29.4%),其中利培酮142例(40.3%)、氯氮平68例(19.3%);联合用药844例(70.6%),常用联合方案为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丙戊酸盐、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丙戊酸盐;氯氮平与其它精神药物联用时剂量低于单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利培酮比率最高,药物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日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精神疾病患者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96例精神疾病患者,单一用药352例(29.4%),其中利培酮142例(40.3%)、氯氮平68例(19.3%);联合用药844例(70.6%),常用联合方案为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丙戊酸盐、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丙戊酸盐;氯氮平与其它精神药物联用时剂量低于单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利培酮比率最高,药物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药物时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妹军 《上海医药》2011,32(10):487-490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日法对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的精神药物处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本院住院患者相对集中于40~69岁的中老年患者;2)精神疾病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3)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排列居前五位的依次为: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氯丙嗪、奥氮平,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更多地应用于临床,且以单一用药的治疗方案为主;4)苯二氮类在合并用药中的使用频率较大,阿普唑仑的用量位居所有精神药物首位;5)精神药物类的平均使用剂量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结论:本院精神药物类使用总体情况合理。对于联合用药和苯二氮类的选择上应更多地兼顾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影响和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力求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断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方法通过我院病案室出院登记系统,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精神科出院的2883本住院病例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包括60岁)住院患者病例215本进行调查,占调查总数7.46%,对每本病例的疾病诊断、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统计。结果按(CCMD-3)进行诊断:215名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当中,精神分裂症54例(25.12%),情感性精神障碍50例(23.26%),神经症52例(24.19%),急性应激障碍11例(5.1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2例(5.58%),器质性精神障碍36例(16.74%),按药物使用频度排名顺序: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奋乃静、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抗抑郁药,氟西汀、文拉法辛、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其他: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合并用药178例(82.79%),单一用药37例(17.21%)。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中,功能性精神病占83.26%,器质性精神障碍16.74%,说明老年精神疾病当中,仍以功能性精神疾病为主。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精神药物,应以低剂量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药状况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7月16日我院〉60岁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全部用药记录,比较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的差异性,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用药剂量合理性。结果: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仍占主导位置:奥氮平100例(30.3%)占第一位;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的老年精神患者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等药物的平均日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I均〈1。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应用为主。结论:精神疾病伴躯体疾病与不伴躯体疾病老年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精神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张巧真 《海峡药学》2012,24(1):219-221
对我院2010年3月25日一个病区60例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医嘱单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共患疾病较多,除了使用精神药物外还合用其他一些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患者使用的精神药物品种数较少,剂量较低,不良反应较小.说明老年患者用药应以品种少、剂量低,尽量避免合用不良反应严重,对老年人不利的药物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救治病区428例外地来稳流浪精神病人(以下简称:流浪精神病人)精神药物的一日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5月10日所有在院流浪精神病人的用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救治病区流浪精神病人使用药物频度最高的是利培酮[229例(53.50%)].结论 救治病区在救治流浪精神病人的多数用药方案合理,也符合经济、有效、安全原则,应注意防止滥用盐酸苯海索、苯二氮(卓)类等药物.  相似文献   

8.
江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71-173
目的调查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医院257例精神病住院患者精神药物的一日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日所有住院精神患者的用药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精神患者使用药物频度最高的是利培酮[134例(52.1%)],抗抑郁药使用频度最高的是曲唑酮[38例(14.8%)]。结论本院多数用药方案合理。应防止滥用苯二氮革类、盐酸苯海索等药物。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时点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96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2年和199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使用频度前3位的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利培酮已取代氯氮平成为临床一线用药,氯氮平则退居第二;③抗抑郁药中SSRI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④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结论:药物使用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精神疾病及药物的不断深入认识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现状,探讨临床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住院的70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DDs排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单一药物治疗496例,占70.86%;二联或三联用药204例,占29.14%。DUI≤1。结论: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结构倾向合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应以单一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抗精神病药用药金额增长了156.03%;DDDs增长了24.22%。新上市的第2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上升趋势,第1代抗精神病药用量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起,第2代抗精神病药DDDs值超过50%,已经成为一线治疗药物。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和舒必利是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结论:我们应该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为合理用药及开发新产品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6日60岁以上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情况及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431例患者中,单一用药355例,联合用药76例,药物使用频率前5位的是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奋乃静。结论: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且药物剂量相对较低,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毛叶萌 《中国药房》2014,(42):3952-3957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疾病分类及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1-2013年840例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用药医嘱,对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精神分裂症及分裂型障碍(55.1%)、心境障碍(9.9%)和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5.1%);不能确诊的疾病分类的状态诊断约占病例数的20%。治疗精神疾病及相关药物医嘱数最多(约占68%),其中抗精神病药占到35.30%;其他药品占总用药医嘱数的约30.96%。用药例次最高的也是抗精神病药,为1 570例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抗抑郁药(5),表明住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的平均次数高于其他药物。结论:目前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品说明书,多数缺少儿童青少年适应证的使用信息。临床医师需评估疗效与风险后,谨慎使用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61~75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占47.24%;处方出现频率列前5位的依次是钙通道阻滞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抗高血压药应用频度(DDDs)列前3位的分别是非洛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和美托洛尔片;联合用药占全部处方的63.67%,以二联用药为主,其中采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的处方最多。结论:我院应用抗高血压药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和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白玉国  魏国义  赵强 《中国药房》2010,(16):1514-1517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SDC)的因素及我院应用现状,为临床提高地高辛的合理应用比例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8~2009年我院445名住院患者581例/次服用地高辛并测定血清浓度的临床资料。分析我院目前地高辛应用的现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年龄(Age)、性别(Gen)、科室(Dept)、合并用药(Drug)、血清肌酐浓度(Scr)、服药剂量(Dose)与SDC的关系。结果:Age、Gen、Dept、Drug、Scr、Dose与SDC有相关性。结论: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调查中16.2%服用地高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对于其引起的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外科住院患者SDC相对内科患者高(P<0.05)。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每日用药剂量不宜>0.125mg。老年女性患者应用地高辛尤应注意用药剂量,及时监测。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抗精神失常药应用分析,使临床用药更趋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为临床抗精神失常病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抗精神失常药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精神失常药用药结构发生改变,用药频度和金额总体下降。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用药频度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呈上升趋势。结论:通过用药分析,笔者为临床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药物及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0—2012年我院出院的1 080份高血压患者病历,分析患者年龄和性别对用药的影响,并对各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以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占主导地位;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口服抗高血压药分别为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1 080例患者联合用药(占73.52%),其中二联用药有504例(占46.67%),为主要联合用药方式。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符合目前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立婷  米海波  牛桂田 《中国药房》2010,(38):3575-3578
目的:评价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相对稳定,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6年的24.30%降至2009年的15.88%,较综合医院的31.66%略低。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较合理,但仍需加强抗菌药物监管,规范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DUI)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DDDs)排序列前3位是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列第17位;大部分药物的DUI<1.0。结论:我院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