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对比mQY-1 A型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与常规皮试法的假阳性率有无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需要注射青霉素类的患者作为受试者,共2 000例,同时使用mQY-1 A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和常规皮试两种方法做皮肤过敏试验并进行对照观察,选择有假阳性反应的例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皮试方法,皮试方法的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mQY-1 A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做青霉素类过敏试验,其假阳性率较常规皮试法低.  相似文献   

2.
快速过敏皮试仪应用于药物皮试的平行自身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华康YLM—Ⅱ型快速过敏皮试仪用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药物皮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择需要注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其中青霉素组受试者239例,头孢菌素组受试者216例,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组受试者204例,在患者一侧前臂用常规皮试法做皮试,同时在另一前臂使用华康快速过敏皮试仪做皮试,观察并记录两种方法的皮试结果。结果3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经Yates校正卡方检验,3组患者两种皮试方法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过敏皮试仪用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药物皮试结果安全、可靠,并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快速皮试仪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使用前必须进行皮试,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合理、安全使用青霉素,我科使用了上海申克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Q Y-1A型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下称:皮试仪)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2003年4-9月1288例青霉素皮试病人,由经验丰富的专职护师负责,应用皮试仪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受试病人均为女性,年龄15~65岁,平均36岁。其中阴性1221例,强阳性反应2例,迟缓反应65例。对65例迟缓反应病人进行了青霉素皮内注射对照试验,其中21例病人因害怕注射疼痛而放弃青霉素治疗,28例阳性反应,16例皮内…  相似文献   

4.
应用快速过敏皮试仪做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价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本院门诊500例欲使用青霉素类制剂的患左右手同时行皮试仪法与传统皮内注射法过敏试验。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阳性率分别为3.8%(19/500)和5.2%(26/500),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阳性率为5.6%(28/500),与单项试验差异无显性意义。在11例可疑阳性病人中,皮试仪法与皮内注射法假阳性分别为9%(1/11)和64%(7/11)两差异有显性意义。皮试仪法过敏试验是一种无痛、快速、安全、准确的方法,优于皮内注射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皮内注射药物过敏试验法。  相似文献   

5.
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要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玲  高艳华  张厚玲  曹敬花  张芳 《护理研究》2004,18(15):1352-1354
[目的 ]观察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皮肤过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注射使用 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住院病人 42 0 5例 ,分为皮试组和非皮试组 ,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 3种药物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平均为 2 .42 % ;有青霉素过敏史、其他物质过敏史和无过敏史人群皮试阳性率分别为 19.85 %、12 .12 %和0 .65 % ;皮试阴性后用药组过敏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皮试组 ,尤其有过敏史的病人 ,不良反应的减少更为显著。 [结论 ]过敏史是影响 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建议在用药前对有过敏史者要以拟用药作皮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研究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试剂对婴幼儿皮试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并进行青霉素皮试实验的1 00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皮试剂量为10 U/0.05,对照组给予20 U/0.05ml皮试试剂量,观察2组患儿皮试假阳性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3.8%,对照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8.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U/0.05 ml的青霉素皮试试剂能够减少婴幼儿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多年来,以其高效、低毒、价廉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过敏试验,过敏试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用药情况。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用于溶解青霉素做皮试的溶媒大多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笔者通过对这2种溶媒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所做皮试结果的判断,结果后者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氨苄青霉素过敏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氨苄青霉素过敏5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用药前正在使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皮试阴性328例,使用氨苄青霉素出现过敏52例,占15.85%(52/328),直接用氨苄青霉素皮试阴性132例,使用氨苄青霉素出现过敏2例,占1.5%(2/13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 000例,按常规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干预组1 000例,运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对照组阴性866例,假阳性98例,阳性36例;干预组阴性945例,假阳性21例,阳性3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17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两种皮试方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1.
刘昌林  廖容 《全科护理》2008,6(34):3148-3150
[目的]比较传统皮内注射法与快速过敏皮试仪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差异。[方法]17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皮试效果。[结果]两种皮试方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皮试仪与传统皮内注射法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中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芝  胡高楼 《护理研究》2004,18(23):2113-2114
青霉素抗菌作用强、疗效好、毒性低 ,且价格低廉 ,在临床的应用经久不衰。在各种药物所致的过敏中无论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 ,还是死亡率 ,青霉素均居首位[1] 。因此 ,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有资料显示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高达1.5 %~ 3 .7% [2 ] 。为了更好地避免青霉素假阳性问题 ,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 ,探讨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液在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可行性 ,将 180 0例需要应用青霉素的成年人分成两组 ,分别用 0 .1mL或 0 .0 5mL进行皮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   2 0 0 2年 8月— 2 0 0 4年 7月来我院就诊因感染需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6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0树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的小儿,采用注射用水做对照皮试,其中57例患儿接受了青霉素注射,无1例出现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且对冷与方法1.l观察对象1996年10月至1997年10月青霉素皮试结果阳性小儿6O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5.1岁。1.2皮试方法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配制青霉素皮试液,做皮内过敏试验。20mln后观察结果,当皮试局部出现皮丘增大;皮丘周围皮肤红星直径>Icm;周围皮肤发痒及小丘疹。以上四种反应患者可有一种表现,也可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表现。无法判断患者是否真正青霉素过敏时,作…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三种过敏试验是我科每个病人手术前必做的过敏试验。有时对于同一个病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去做,皮试结果差异较大。近来发现皮试总的特点是阳性率增高。特别是普鲁卡因阳性率增高。这样给病人的手术麻醉带来了困难。有时,麻醉人员为了工作需要,对普鲁卡因阳性病人在手术室进行重做,大部分的阳性病人是阴性。充分说明了,我们所做的皮试结果是不准确的。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对比,初步认识到了影响皮试结果的若干因素。一、青霉素过敏试验:一般是在使用青霉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在青霉素皮试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影  朱兰芹 《现代护理》2005,11(4):277-27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将566例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随 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观察两组皮试阳性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皮试阳性率为5.36%,常 规组皮试阳性率为10.1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青霉素皮试中,通过实施心理干 预,从而使患者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减轻疼痛及消除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危害,有效降低皮试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陆咏华 《全科护理》2011,9(26):2372-2373
[目的]探讨降低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将955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6例和观察组559例。观察组采用直接皮内注射法皮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皮试,观察皮试结果。观察组皮试后3 d内观察局部炎性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3.94%、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局部炎性反应。[结论]小儿青霉素皮试直接皮内注射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要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皮肤过敏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注射使用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住院病人4205例.分为皮试组和非皮试组,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种药物皮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2.42%;有青霉素过敏史、其他物质过敏史和无过敏史人群皮试阳性率分别为19.85%、l2.12%和0.65%;皮试阴性后用药组过敏反应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皮试组,尤其有过敏史的病人,不良反应的减少更为显著。[结论]过敏史是影响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建议在用药前对有过敏史者要以拟用药作皮试。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皮试为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皮试结果决定着患者的用药情况。影响着病人的身体健康。所以皮试结果的判断必须严肃认真。准确无误。皮试结果分阳性和阴性。阳性又可分真阳性和假阳性,真阳性与病人自身体质有关。说明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而假阳性多数与消毒液有关。所以在做皮试时消毒液会直接影响皮试的结果。因此。选择一种高效、价廉、适用的皮试消毒液在临床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检索有关护理文献。没有发现哪种消毒液最适用于青霉索皮试的皮肤消毒,为了降低假阳性率。减轻病人因做对照试验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我们于2000年2月.2001年12月对2869例需做青霉素皮试的患者,分别用75%的酒精和1:80的mf—1消毒液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f—1消毒液用于青霉素皮试皮肤消毒假阳性率明显低于75%酒精(P<0.005)。因此mf—1是用于皮试皮肤消毒最经济、最安全的消毒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了青霉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2 8天~ 14岁的 6 4 1例住院患儿用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 2次做青霉素皮试试验 ,并与酒精作为皮肤消毒液做青霉素皮试者比较。结果 试验组无 1例皮肤感染 ,青霉素皮试阳性率 1.85 % ,与对照组8.32 %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酒精消毒皮肤后再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做青霉素皮试较安全、可靠 ,且可降低青霉素皮试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胥传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87-1787,1789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80例应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学基础》方法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 480例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结果阴性410例,阳性20例,可疑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41例)。41例假阳性的患者中儿童(年龄<7岁)及老年人(年龄>60岁)27例;饮酒或热水浴后4例;发热10例。结论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较高,与年龄、疾病、皮试操作、医护人员等因素多种因素有关,应尽可能排除上述因素所导致的假阳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皮内过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