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硕  高飞  薛艳明  黎恒 《微计算机信息》2011,(1):49-50,66,51,52,30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存在阅读器与多个标签同时通信的碰撞问题,标签的防碰撞算法是解决数据冲突的关键。文章详细阐述了已有的二进制查询树的防碰撞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阅读器的询问次数和标签识别所需的数据流大大减少,提高了标签的识别效率。从仿真实验中表明,该算法比已有的二进制查询树算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主要针对RFID系统中标签的碰撞问题,在返回式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该改进算法规定当标签发生碰撞时,将被识别标签UID从最高碰撞位开始的k bit UID值,通过计算重新生成2kbit数据返回给阅读器。该数据包含了原标签的k bit UID的值的信息,使得碰撞后阅读器依然能正确识别出该值,减少了命令搜索次数。最后通过仿真与其它改进的二进制树算法做了对比,证明该算法在阅读器寻呼命令和搜寻时间上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3.
RFID电子标签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标签防碰撞是RFID应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时分多路存取技术,其相关的算法有ALOHA法、时隙ALOHA法、二进制搜索法、动态二进制搜索法等防碰撞算法。这几种算法在实现方式、应用效率上各有不同,本文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RFID系统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首先是二进制树算法的理论研究,阐述了算法的思路,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其次,在防碰撞二进制树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二进制树算法,该算法识别速度快,执行效率高,极大的改进了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中,标签的防碰撞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现有RFID系统中动态二进制树搜索算法识别效率较低、通信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在标签内设置一个计数器记录匹配位置信息,阅读器根据碰撞信息的高位与次高位产生下一级搜索前缀,并通过堆栈保存各搜索深度的前缀,从而减少搜索次数并降低数据通信量。经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在识别效率和通信复杂度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无线识别技术由于实现成本较低且能够有效简化货物的识别过程而受到各行业的关注。无线识别技术需要从大量的标签中迅速、准确地获取标签信息。由于扫描时间成本和标签成本的限制,无法避免扫描过程中多个标签信息碰撞的发生。以基于树的查询系列算法为代表的确定性防碰撞算法因可靠性高而获得大量应用。但是,这些算法的标签识别时间较长同时识别的总通信量较大。提出一种分段抽取的防碰撞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表明,该算法与已有典型确定性算法相比,具有更低的标签识别时间和更少的总通信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物联网中各节点电子标签的射频识别吞吐率并改进算法空间复杂度,提出一种改进的确定性标签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对高位的连续碰撞位单独处理,电子标签在应答时仅传输低位电子产品码(EPC),同时使用栈寄存碰撞标签的高位EPC编码进行后退索引二进制搜索。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较其他确定性防碰撞算法性能有较为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标签防碰撞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提高标签识别效率的关键技术。在对基本二进制搜索算法(B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DBS)和后退式二进制搜索算法(BBS)优点的改进算法,并对改进算法进一步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减少阅读器问询标签的数据量,有效地提高了标签识别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普通二进制算法交互次数多、通信数据量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二进制防碰撞算法。新算法首先进行信息预处理,识别过程中只处理冲突位,并以待识别标签为叶子节点反向构建识别树,在叶子节点的父层实现标签识别。其在碰撞位连续或间断情况下均可有效认读标签。尤其当冲突标签数量较多而碰撞位明显小于标签长度时,其在交互次数、通信数据量和识别效率上均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模拟仿真、理论分析和算法实例验证了新算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多个标签同时与阅读器交互所产出的碰撞以及二进制搜索算法中出现的信息冗余和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二进制搜索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动态地调整阅读器发送的指令,利用标签冲突位构建识别树,从而大幅降低了阅读器与标签的交互次数及传输的数据量,有效地提高了标签识别的效率。通过MATLAB对系统的吞吐率、搜索次数以及阅读器发送的信息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已有的二进制搜索算法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RFID系统中多电子标签防碰撞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搜索算法。当读写器检测到碰撞位之后,仅需要记录最高碰撞位和次高碰撞位的位置,并设定这两个位置上的比特数作为下次查询命令,从而使系统的传输数据量、查询次数及传输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二进制搜索算法和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标签碰撞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它使得系统效率降低。ALOHA算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ALOHA的改进防碰撞算法,并分别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处理碰撞时,阅读器和标签各自需要执行的程序步骤。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尤其在标签数量较大时相比动态帧时隙算法(DFSA)消耗时隙更少。  相似文献   

13.
针对RFID系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将独立因子分析法(ICA)用于解决数据碰撞问题的一种新的方案。经过仿真研究,证明了ICA算法在RFID系统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几种基于二叉树的防碰撞算法识别时延较长、数据传输量大的情况,提出一种新颖的防碰撞算法。算法采用分组策略,读写器按顺序依次识别每个分组,减少了每次应答标签的数量和碰撞发生的概率;此外,把标签ID分为两段识别,第一段为前7位,剩余部分为第二段,标签ID分段处理能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其他几种算法,查询次数少,数据传输量仅为动态二叉树搜索(DBS)算法的1/6,识别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RFID技术和防冲撞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文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并针对RFID技术中不可避免的碰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动态调整二进制搜索树防冲撞算法,可以有效解决RFID标签冲突问题。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等方面比较验证其优越性。该算法对于RFID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颖稳定的RFID反碰撞算法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RFID多标签冲突的随机ALOHA方法效率较低,确定性树型方法要求区域内标签数量不变。该算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根据阅读器每次识别的结果,标签以递增或递减方式修改其应答概率。最终,该算法识别效率在动态以及标签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地达到0.322。论文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对该算法模型进行了描述。重点针对标签以线性方式进入时,在识别效率能初步达到最优的情况下,标签可以取得的极小状态级别数k以及标签应答概率动态变化时,变化的幅度如何才能更加合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对目前RFID系统中确定性算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针对每次探测得到的碰撞位信息,提出了一种利用构造二叉树来处理碰撞位的方法。通过数学分析与仿真,算法在标签传输数据量和阅读器查询次数上有很大改进;为解决RFID系统中的碰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中大量无源标签识别时,普通算法识别速度慢、性能不稳定等的问题,在混合查询树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混合查询树防碰撞算法.在原有查询队列的基础上,由每个符合前缀标签的除去前缀后高三位比特中“1”的个数来决定其延时多少个时隙再进行对阅读器的应答;应答过程中,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进行数据的发送,有效地识别了碰撞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大量标签识别的场合比混合查询树算法更具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随机ALOHA算法效率较低,确定性树型方法要求区域内标签数量不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四叉树RFID防碰撞算法。在阅读器阅读范围内的标签根据不同的问询命令修改自身应答概率进行分组。阅读器采用比较碰撞位的四叉树算法识别应答概率为1的标签。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了算法采用四叉树识别的合理性。实例说明和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减少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查询次数和通信量,有效提高阅读器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组码的改进型防碰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应用分组码对标签识别码进行编码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码的改进型防碰撞算法(IABC算法)。通过数学分析,准确地描述了IABC算法识别标签所需的时隙数。仿真结果表明,IABC算法具有较快的识别速度和较高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