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脓肿1例     
患者 ,男 ,2 5岁。因左上腹隐痛半月 ,加重伴发热 3天入院。入院查体 :T39℃ ,全腹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 ,左上腹压痛 ,脾区叩痛阳性。血常规 :WBC8.6× 10 9/L ,N0 .6 9,RBC4 .13× 10 12 / L ,Hb116 g/ L ,Plt52 4× 10 9/L。B超 :脾脏探及 10 .3cm× 5.5cm液性暗区 ,诊断为脾脏脓肿。CT:脾脏稍大 ,上极偏右 ,可见 8.0 cm× 7.0cm低密度区。诊断 :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行剖腹探查 ,见脾脏约 2 0 cm× 15cm×10 cm,与侧腹膜、膈肌、脾床粘连。脾实质内有 10 cm×8cm× 6 cm的脓肿 ,壁薄 ,质脆 ,白色脓液约 30 0 ml,有臭味 ,行脾…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0岁。左上腹撞伤1天。查体:神志清楚,急性失血貌,腹膨隆,左上腹压痛,脾肿大,Ⅰ线7cm,Ⅱ线10cm,Ⅲ3cm,质地中等,边缘钝圆,触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腹穿抽出不凝血。血常规:血红蛋白62g/L,白细胞总数:12.1×10~9/L,中性0.79,淋巴0.21,血小板8×10~9/L。术中见脾脏肿大,约30cm×20cm×10cm,表面光滑,膈面有一Y型裂口,长10cm,深1.5cm,脾脏与周围组织有少许粘连,腹腔淋巴结无肿大。行脾切除术,伤口Ⅰ期愈合。出院前全面查体未发现其他部位有淋巴瘤病灶存在。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50岁。因左上腹隐痛4个月加重2天,于1996年6月12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左上腹可扪及9×6×3cm肿块,质硬,有触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8×10~9/L,血红  相似文献   

4.
王彬  席晓青 《四川医学》2006,27(5):543-543
患者,男,36岁。左上腹包块3个月,腹胀,无发热、腹痛、腹泻,无外伤史。查体:左上腹可扪及一约15cm×12cm大小肿块,质软,无压痛,无肠型。血Rt示:WBC 5·4×109/L,RBC 4·74×1012/L,HGB 123g/L,PLT 114×109/L。超声示: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后分探及一约11·8cm×12·4cm大小类圆形囊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囊壁薄而均匀,内可见点状回声漂浮,后方有增强效应。与胰尾、胃底紧贴,胃被挤压推向右前方,肝、胆、胰、双肾未见异常,无腹水征。超声诊断:脾脏巨大囊肿。CT示:肝、胆、胰未见异常,脾脏区见一约12cm×13·5cm大小类圆形低…  相似文献   

5.
例1 男37岁。左上腹包块伴不适16个月。查体脾肋下4cm,左右活动,边缘钝,无触痛,肝未触及。血像正常。B超:脾大,脾实质回声欠均质。疑脾多发性囊肿。剖腹见脾暗红色,25cm×25cm×10cm大,质中,部分与左腹壁粘连,下极有直径1.5cm的丘状突起。 例2 男19岁。因鼻衄、牙龈出血6个月以“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入院。查体脾刚触及。Hb90g/L~105g/L,WBC3.5×10~9/L~4×10~9/L,分类正常,BPC40×10~9/L~5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8岁。左上腹肿块逐渐增大10余年,近一个月来左上腹疼痛,肿块固定,无发热和黄疸,T37℃,P67次/min,R21次/min,BP14/9kPa,RBC2.4×10~(12)/L,Hb70g/L,WBC12.2×10~9/L,N0.70,L0.30,BPC97×10~9/L,白蛋白31g/L,球蛋白32g/L,SGPT0.29μkat/L。B超见脾内有散在的边界不清的实质性团块,直径24~60mm不等,以下极明显,腹主动脉旁有实质性结节多枚。体检:贫血貌,无腹壁静脉怒张。肝肋下2cm,质硬。脾肋下10cm,质中等,无压痛。腹部未叩及移动性浊音。入院后经充分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呈结节性硬化。脾脏肿大约25cm×15cm×12cm,表面有大小不等结节,腹主动脉旁有一串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较固定。切除脾脏和肿大的淋巴结,术后恢复顺利,第10天出院化疗。病理报告:脾血管内皮肉瘤,多结节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转移灶。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女性患者,48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6月”于2004年12月28日入院。一般情况好,无消瘦。腹平,触软,左上腹可触及一8 cm×5 cm包块,质韧,边缘清楚,活动度差,轻压痛,脾肋下2 cm。CA199:539.5U/m l;CA125:112.6U/m l;CEA:3.05μg/L。B超:于胰腺尾部可探及10 cm×8 cm×6 cm无回声区,后壁可见2 cm×2 cm稍高回声。CT:胰尾部见14 cm×8 cm×6 cm的低密度区,后壁可见3 cm×2 cm高密度影,动脉期、静脉期均明显强化。脾约7肋单元,动脉期及静脉期下极未见强化。手术在全腹腔镜下以4孔法操作。术中见肿块位于小网膜囊内,约15 cm×9 cm×6 …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1岁。因刺伤左侧上、下腹部3h,于1988年10月9日急诊入院。T36.4℃,P100次/min,R25次/min,BP14.6/9.3kPa。腹平坦,左季肋部及左髂棘内上方分别可见约1cm×1cm的外伤口,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右下腹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血常规:Hb112g/L,RBC3.6×10~(12)/L,WBC27.2×10~9/L,N0.84,L0.16。腹透左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左侧腹壁可见两处穿透伤。分别作缝合止血,腹腔内积血约500ml,探查左下腹膜后可见一约8cm×8cm×8cm的血肿,未见活动性渗出血,其他脏器未见损伤关腹。术后一周患者觉腹胀腹痛伴不规则发热,腹痛渐重伴右下肢疼痛,右侧腹部见22cm×16cm×14cm大小肿块,界线欠清,有压痛,无移动性,未闻及杂音。复查血常规:Hb45g/L,RBC2.1×10~(12)/L,WBC4.1×10~9/L,N0.75,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9岁。以发现左上腹无痛性肿块半个月为主诉,于1986年12月3日住院。入院体检及部分检验:皮肤、结膜苍白,左上腹触及肿大脾脏,下缘达左肋缘下9cm,表面光滑、质韧、无触痛。化验:白细胞7×10~9/L,分叶核57%,淋巴36%,嗜酸3%,血红蛋白68g/L。B超示肿大脾脏为实质性,病理性质不明,脾肿瘤不能排除。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入院后10天以脾肿瘤性质不明的诊断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腹探查。见脾大18×12×8cm,下极有—12×12×8cm肿物,紫红色、质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其他部分脾组织也较正常硬,外观棕红色。  相似文献   

10.
例1 患者女,26岁,月经紊乱3年伴下腹部肿块5个月入院。3年前足月分娩一女婴,哺乳至7个月后月经回潮,经期3~4天/15~20天,量不多呈淡红色,无凝血块。近几月来,发现下腹部有一肿块,渐增大无疼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右侧附件可触及9cm×8cm×7cm大小肿块,质硬结节状可活动,左侧附件(-)。B超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化验:血色素120g/L,白细胞5.3×10~9/L,分叶核0.68,淋巴0.30,单核0.02;宫颈刮片:未见癌细胞;手术所见:右侧卵巢肿块约10cm×8cm×7cm大小,结节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子宫左侧附件未见肿块。探查胃肠、肝、胆、脾、胰等器官无异常,肿块完整切除病检。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左上腹阵发性疼痛不适2个月入院。既往有癫痫小运动型发作病史5年余。查体:一般情况可,无贫血貌,腹平软,可扪及脾质韧,“1”线18cm,“2”线20cm,“3”线3cm。实验室检查示:WBC2.9×10~9/L,RBC5.05×10~(12)/L,HGB150g/L,PLT54×10~9/L。肝炎六项(一)。B超:肝脏无异常,脾厚9.2cm。长28.8cm。脑电图可见不典型棘慢波。排除门脉高  相似文献   

12.
薛红元  李丽  高丽  马玉林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61-761
<正>患者,男,68岁。主因间断性左上腹疼痛1个月,加重7 d入院。查体:T 35.5℃,P 90次/min,R 17次/min,BP 160/110mmHg。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饱满,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脾区扣击痛。脾大,肝未触及。血WBC 11.36×10~9/L,RBC 5.55×10~(12)/L,PLT 275×10~9/L。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0个月.左侧阴囊内可复性肿物9个月,不能还纳3天,伴腹胀,无呕吐,于1990年8月26日入院.查体见:T39℃,P132次/min,R32次/min.急性痛苦貌.头颅、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胀,无肠型,左下腹肌稍紧张,触痛.肝季肋下1.5cm,脾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侧阴囊内可扪及5cm×4cm×3cm囊性肿物,透光试验(1),皮肤色泽正常.辅检:x线腹透示肠管积气无液平.血常规示RBC9×10~(12)/L,WBC4.2×10~9/L,N 0.85,L 0.15.入院诊断:①左斜疝嵌顿?②左交通性鞘膜积液伴感染?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0岁。左上腹隐痛不适及便秘半年余,伴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加重一个月。不发热,无粘液便及脓血便。体检呈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上腹可触及一肿物,约7.0cm×5.0cm大小,质硬,有结节感及压痛。脾肋下2.0cm,无肝炎及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60g/L,白细胞计数:44×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血沉(ESR):40mm/h。大便潜血试验阴性,HBsAg(—)。  相似文献   

15.
患者周某,男,17岁。左上腹出现包块五年,近半年来增大较迅速,有胀痛感,无明显畏寒发热,食纳及二便正常。体查:左上腹可扪及12×26×26cm 包块,表面光滑,质中等,移动性差,无明显压痛。血 Hb118/L,WBC9.5×10~9/L,N62%,L35%,M20%,E1%。尿:蛋白(一)。WBC 0~1。同位素扫描右肾正常,左肾无功能。静脉肾盂造影左肾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见左输尿管向中线移位,诊断为左肾区肿块,性质不清。A超显示左上腹肿块与左肾有联系,肿块内有 8cm 的液平反射波,诊断为左肾巨大积水。手术证实为左肾积水,肾皮质变薄,内有淡黄色液体约4000ml。将病  相似文献   

16.
<正> 例1.男,60岁,因腹疼、腹胀伴呕吐,无肛门排气4d,经X线透视发现腹腔内数个液平面,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于1994年10月16日急症入院。有长期吃柿子,慢性腹疼史。体检:腹胀,有肠蠕动波,中上腹部压疼、反跳疼,其他无阳性发现。血常规:血红蛋白140g/L,红细胞3.88×10~(12)/L,白细胞12×10~9/L,HBsAg阴性,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于胃肠内可触及结石,切开胃、回肠分别取出结石8cm×6cm×5cm和5cm×5cm×4cm两块后修补胃肠壁,术后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22岁。左上腹隐痛7天,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慌、冷汗等低血糖表现。体检:左上腹深触诊触及肿块边缘。B超检查示:腹膜后实质性不均质肿物6cm×7cm,考虑为腹膜后占位病变。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肿块8cm×7cm×5cm,肿块主要与后腹膜相连,小部分与侧腹及横结肠脾曲粘连,与胰腺无粘连。探查肝、胆、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肾及肾上腺均无异常发现。遂剥离肿块连同周围肿大淋巴结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4岁。右上腹胀痛1年,发现肿块5个月。入院检查:右上腹可触及一10cm×10cm质中、光滑、固定、轻度压痛之包块。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脾不大。肝功能正常,AFP<25μg/L。胸片示右膈下病变。B超提示右上腹有一16.7cm×14cm边界清不规则团块,内以液性为主,约14cm×14cm,随体位改变,肝脏受此团块影响而向左上腹移位;右  相似文献   

19.
谢汉彬  樊华  余开生 《重庆医学》2003,32(7):831-831
患者 ,女 ,4 0岁。发现左中上腹包块伴疼痛 ,进行性长大 6个月入院。查体 :慢性痛苦病容 ,左中上腹扪及 10cm× 2 0cm大小包块 ,上至左肋弓下缘 ,下平左髂前上棘 ,质硬 ,压痛 ,表面光滑 ,边界不清楚 ,不能推动。心肺膈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WBC11 7× 10 9/L ,RBC3 2 4× 10 12 /L ,Hb75g/L ,大便干燥 ,球形团状。CT平扫示 :左侧腹腔内见 15cm× 9cm× 2 0cm肿块 ,壁不均匀 ,壁厚 1~ 2cm ,混杂密度 ,横断面呈椭圆形 ,与胰腺尾部、脾脏内侧、与肾前筋膜等局部分界不清。CT印象为畸胎瘤。手术所见 :切开包块表块的网膜 ,包块大且与周…  相似文献   

20.
患女3岁。于8个月前发现外阴部长一肿物,如杏大小,不痛,不红,生长缓慢。入院时肿物如核桃大小。患儿大小便正常,无阴道流血、流液。曾在当地医院按炎症治疗,于1984年5月31日入院。入院检查:发育正常,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符合年龄,在阴阜偏左有一50cm×4cm×2cm 肿块,局部皮肤色泽正常,呈囊性,无触痛,基底部较宽,增加腹压后肿物无增大,局部未听到血管性杂音。实验室检查:Hb100g/L WBC17.2×10~9/L,N0.6、L0.3、E0.1:PC270×10~9/L;肝功正常;肿瘤穿刺抽出黄色粘液,镜下见鳞状细胞及炎性细胞。初步诊断:外阴囊肿。入院后经抗生素治疗。于1990年6月5日在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