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10,(6):492-492
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以小剂量短时静滴可使收缩压维持一定水平,保持重要脏器心、脑、肾等组织的血流灌注。如大剂量长时给药,会使血管强烈收缩,加剧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对休克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症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2001年6月外科ICU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超过4日的脓毒症患者,记录用药前1日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循环平均动脉压等资料。患者分为大剂量多巴胺组、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及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组,比较用药前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大剂量多巴胺组用药后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去甲肾上腺素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对血肌酐及总胆红素均无显著影响。单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使血肌酐显著降低,但用药前后血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可能对脓毒症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利,可以逆转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时对内脏灌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肺脑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和氨茶碱的疗效。方法:57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29例(对照组),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组28例(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自主心律、循环、呼吸、意识恢复情况,并据此评价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38%、71.4%;治疗组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上开发的定量测量肠系膜毛 细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所测参数与文献报道相符,从 而使微循环观察研究更为客观、精确和可靠。在微循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具有较 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缺血后诱导升压介入早晚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A组(梗死30 min后行苯肾上腺素升压治疗),B组(60 min后升压),C组(90min后升压),D组(120 min后升压)和E组(对照组,无升压)。缺血2.5 h后再通闭塞动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缺血区血流变化,再灌注24 h后评定梗死体积。结果:诱导升压可显著提高缺血区血流灌注(A、B、C和D组均高于E组,P均<0.05),减小脑梗死体积(A、B、C和D组均小于E组,P均<0.05);而且梗死后,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脑血流,A组优于D组,P<0.05;脑梗死体积,A组小于C组和D组,C组小于D组,P均<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闭死后,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可显著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降低脑梗死体积,且诱导升压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微泡实时直接测量正常肝肾微循环血流速度并研究血流状态。方法采用10只实验犬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观测肝、肾实质正常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和血流状态。结果肝、肾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分别为(0.82±0.17)mm/s和(1.19±0.38)mm/s。肾微循环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肝(P0.05)。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是一种无创、动态实时、直接测量深部脏器微循环血流速度的新技术方法。微循环变化是疾病的基础病变和先期病变,血液微循环障碍的最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血流速度的减慢和停滞,因而了解微循环状态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尚无无创、动态实时、直接、准确测量深部脏器微循环血流速度并观察微循环状态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血管升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复苏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21例(A组),大剂量血管升压素组22例(B组),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组20例(C组).分别观察3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存活率.结果: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9.5%、36.4%、45.0%,C组高于A组、B组;C组存活率为30%,高于A组的4.8%、B组的13.6%;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A组、B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升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升压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时常出现对常用血管升压药的快速耐受。据报道,单次快速输注垂体后叶加压素能升高对儿茶酚胺耐药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然而,大剂量输注加压素可能会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肺血管收缩和氧输送降低。德国和美国学者假设连续小剂量输入加压素与传统的大剂量给药相比能逆转脓毒症引起的低血压并减小不良反应,他们使用27只成年羊进行了此项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存活者与死亡者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的变化,最近有研究者采用矩形偏振光谱成像法直接观察了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舌下微循环的变化。方法为先连续观察6h,以后每24h观察1次,直至死亡或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研究者共观察了舌下5个不同部位的血流状况,并计算了3个微循环灌流参数,如血液流速(FVS)、血流不均一性指数(FHI)以及毛细血管密度(C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与甲襞微循环仪检测患者左手无名批甲襞微循环指标。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偏头痛组患者TCD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头痛组甲襞微循环也呈相应的微血管狭窄,张力增加,加权积分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与甲襞微循环的异常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采用简便、无创的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获得人体微循环信息,间接反映颅内血流动力状态,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与脓毒症关系密切且与较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脓毒症相关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和对肾小管上皮的直接损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脓毒症相关AKI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机制入手,重点讨论脓毒症相关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详细阐述了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压素、多巴胺和苯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选择的相关问题,期待对相关领域的年轻医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升压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系的复苏疗效,明确其最适剂量及安全性。方法:8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22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21例(此2组肾上腺素首剂量分别为1.0mg和5.0mg),若无效,每5分钟重复首剂量),低剂量血管升压素(LDV)组20例,大剂量血管升压素(HDV)组20例(此2组血管升压素首剂用量分别为0.5U/kg和1.0U/kg,若无效,每10分钟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测定去甲肾上腺素与山莨菪碱对孕鼠胎盘血流灌注影响的参数,分析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后的胎盘血流灌注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SD孕鼠60只,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和山莨菪碱组,每组20只.应用造影连续对比脉冲序列技术,经鼠尾静脉快速团注SonoVue造影剂(1.0 ml/kg),利用灌注定量分析软件分别测量胎盘与子宫肌壁两个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和相关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并应用Sonoliver软件计算胎盘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结果 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与山莨菪碱组的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峰值强度低于对照组,山莨菪碱组的峰值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造影剂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小于对照组,山莨菪碱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影连续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可以敏感地反映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后的孕鼠胎盘血流灌注变化.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氨茶碱在心肺复苏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的疗效.方法52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24例,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治疗组)28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0.8%、67.9%,存活率分别为8.3%、42.9%.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的疗效。方法:6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30例,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治疗组)30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0.8%、67.9%,存活率分别为8.3%、42.9%。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L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亲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在人体不同部位测量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微循环血流阻断、加温后的手部微循环图象予以观察,分析微循环血流图的特点及变化。结果 (1)前臂内外侧面和手背、足背和腕部、额部、鼻梁和髌部的血流量分布较少,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位和指尖、脚趾和趾尖、口唇、颊部等部位的血流分布较多。(2)30min内前臂、手掌和手背血流的自然波动较小。(3)上肢加压阻断后,手掌部位的血流明显减少。松解加压后,血流恢复。(4)上肢肘部给予加温,手掌部位的血流明显增加。停止加温后,血流逐渐恢复。结论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能够以大范围成像方式显示体表不同部位的微循环图象和外界影响血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对内毒素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静脉内注射脂多糖(LPS)复制犬内毒素休克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内毒素休克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室作功指数(LVSWI)和以作功指数(RVSWI)均降低;NE治疗后LVSWI和RVSWI则均增高;DA治疗后LWSWI和RVSWI进一步降低;DA合用NE治疗后LVSWI和RVSWI则均增加。内毒素休克后血乳酸普遍增加,各组药物治疗后血乳酸均无显著影响。结论:LPS对外周阻力血管有直接作用;内毒素休克时DA不能提高心脏的作功能力及改善休克犬受抑制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而DA合用NE对改善休克犬心脏作功能力是一个最佳的组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上开发的定量测量肠系膜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所测参数与文献报道相符,从而使微循环观察研究更为客观、精确和可靠。在微循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久强脑立清 (JNQ)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管血流速度自动测量装置研究JNQ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作用。结果去甲肾上腺素可造成金黄地鼠颊囊局部微循环障碍。预先服用JNQ的金黄地鼠血管扩张和血流的恢复明显加快 ,并优于脑立清 (NQ)组 ;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再滴加JNQ提取液 ,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也强于NQ。结论JNQ能预防并显著改善微循环障碍 ,效果优于NQ。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急性微循环障碍时淋巴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肾上腺素组依次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用微量灌流泵从肠系膜局部滴加给药,给药浓度为0.1,1,10mg/L,速度为15滴/min,,每次给药间隔为30min;生理盐水组,在肾上腺素组的相对应时间肠系膜滴加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在滴加后5min进行指标测量。③实验指标:测量急性微循环障碍时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最大舒张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和静态口径;记录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频率、收缩期时间、舒张期时间;计算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肠系膜淋巴管口径:给药前,肾上腺素组与生理盐水组肠系膜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及最大舒张口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舒张口径小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淋巴管口径无明显变化。②肠系膜淋巴管收缩周期:活体淋巴微循环观察可见肠系膜淋巴管呈自主节律性收缩,平均收缩频率为(4.50±1.08)次/min,肠系膜滴加肾上腺素后,淋巴管收缩频率及舒张期时间明显低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③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给药前,肾上腺素组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3个收缩性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而滴加生理盐水后,收缩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微循环时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