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对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各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银川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最高,且对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具有引领和协调作用;从空间分布状况来看,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北部引黄灌区向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呈阶梯状分布;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受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影响较大,与人口、经济以及社会城镇化关系紧密;城镇人口比例、人均GDP、第二、三产业占GDP比例、人均拥有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城镇密度等因子是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是持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动力来源,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体系的重大创新。通过对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周边相关城市比较,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解放思想实施高质量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集聚人气;抓好城建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中心城市内涵化建设等方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扩大内需首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但在新经济时代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新想法、新思维。因此,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途径强调"两个集中"、新型城镇化重点地区是"七大平原"、新型城镇化要求恢复"县管市"制度,这是四个关键性的内容,由此才能真正崛起新型城市的当代展演空间,同时助推城镇的产业化升级与转型,作出这个时代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此,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既是我国实现"四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反向运动"视域中的城镇化反映出人与城镇之间的双向抗拒,资本裹挟下的城镇异化,社会阶层间的冲突对垒,以及社会深层结构的变迁。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城市化的特色途径也遭遇"半城镇化"问题、被资本宰制的倾向、阶级冲突风险以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社会的反向运动"视域中的城镇化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何以消解"社会的反向运动"视域中的中国城镇化问题?关键还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处理好乡村观念与城市观念之间的关系、注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这一土地市场制度的改革使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增量的土地利用空间。但是如何利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土地要素资源优势来引导城市产业创新和结构转型,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路径,却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对深圳市在新型城镇化试点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改革的实践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视角的研究,可以认为,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思想指引下,城市政府可以运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新增资源,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演化,通过引导创新战略产业发展来促进城市经济的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     
<正>编者按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近年来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新的发展策略,注重人文情怀是城市建设的的内涵要求。在讨论城市综合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于用社区理念来研究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布局模式,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研究淮安市的城市综合体空间布局模式,为淮安市或相关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导读:新型城镇化要推进四大战略任务,包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已成为规划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亦已开启了新里程。展望未来,中国快速城镇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探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物流业的互动关系,对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中国1998—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构建三元估计模型,通过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物流业三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建设是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物流业无论是对新型城镇化还是乡村振兴的带动效果都不明显;城乡协调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物流业亟需变革自身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转型,才能发挥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经济循环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口?经济?生态?地理的改进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与边缘、凝聚子群以及高铁因素等方面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协调发展水平. 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网络密度较低,上海和苏州的节点中心度最高,上海、杭州等8城市出入度的差值为正值,其城镇化发展对长三角其他城市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等为重要中介城市,总体呈现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发展联系度由核心向边缘城市圈层递减,上海、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为核心子群,形成“全国经济中心+重要节点城市+强关联省会”城市组合;3)高铁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性影响显著,高铁通达性可促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 基于分析,提出核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边缘城市发展,突破区域行政划分,完善都市圈布局,从人口、经济、生态等方面协调并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提高长三角高铁网络密度,通过资源流通促进长三角新型城镇化一体化发展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城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对地方性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作为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照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并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市(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手段而得到普遍重视。阐述了对城乡统筹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半岛地区中等城市栖霞市的实例,分析了栖霞市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其他市(县)域探寻统筹城乡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河南省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但在速度和质量方面,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真实反映河南城镇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以中原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完善河南城镇体系;以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实现集约节约和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内涵与发展机制的解析入手,对中心镇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论证并提出中心镇规划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与观念,从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出发制定中心镇发展策略和具有适应性、可操作的中心镇建设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已诞生100多年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新建开发区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摊大饼"式空间扩展以及城乡分离等问题出发,在梳理"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探讨其对开发区建设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在"田园城市"理念指引下开发区的理想构图,即城市组团、城市综合体、都市绿地系统和都市农业、快捷交通体系以及开发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而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的城市化将如何发展,在世界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但从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的现状来分析,我国的城市化应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着重处理好村镇的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发展,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其方向是城乡一体化,表现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各种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流动与整合,充分发挥城市与乡村各自的优势,使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进而成为经济、社会及文化相互融合的统一体。从世界农村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的演变出发,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正处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乡村旅游既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