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从1958年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强制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改革。但是在我国采取渐进改革方式的前提下,户籍制度改革由于一系列阻力的存在而推行不力。在政府主导的改革过程中,统治者的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改革偏离户籍本身功能的倾向,是导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二十多年来至今未能从根本上突破全面实现户口迁移自由和城乡户口一体化这两个关口的重要原因.本文探索了户籍制度功能的本义、演变及其原因,提出了户籍功能的复原应当成为下一步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的论点,并就回归户籍制度本质功能,积极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户籍制度是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建立的,并一直维系至今。近些年来,户籍制度进行了很多改革。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各不相同。但总的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户籍除了执行登记和管理人口的职能外,还与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户籍制度的建立、户籍制度得以维系的制度原因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历程,并讨论了如何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的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后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建国初期短暂的自由迁移、1 95 8年开始的严格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特别是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以及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的逐步改革主要是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时期。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尚局限于小城镇范围 ,这有其认识上的严重误区。户籍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实行全体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户籍制度的命运:完善抑或废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是指中央或者地方政权对辖区内的人口进行申报、登记、立户,以便统计人口、征调赋役、控制人员流动、进行社会管理的家庭档案系统.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等级性、世袭性、封闭性的特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户籍制度的配套制度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等等.户籍制度改革应尽快废除户籍制度,代之以身份证管理,建立国民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面对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户籍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我国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要遵循渐进式改革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实现公民身份平等的原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以及农民进城难,已经成为城乡统筹发展中最大的障碍。现行户籍制度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废除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代之以身份证管理,建立国民信息系统等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建设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政府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建立公平就业、平等教育、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及创新土地管理等配套保障制度,是户籍顺利改革的基础。当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并实现良性运转时,我国户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束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地缘关系.户籍制度改革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户籍制度的各种弊端进行了分析,进而就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配套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改革对深圳市人口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分析了深圳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指出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大潮下,深圳市面临着户籍制度改革的压力与动力,最后提出了深圳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来各地不断推出的户籍改革新举措,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议话题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统一政策引导下,山东省户籍制度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但自从2004年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后,进一步的改革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针对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探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建立科学完备的户籍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唐晓瑜 《理论界》2014,(2):65-67
新中国户籍制度作为一项复杂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其诞生伊始对缓解城乡危机、配合计划经济体制、促进实现国家重工业发展战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改革势在必行。遗憾的是,从已有的改革实践来看,现有体制并未进行根本性改变。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就在于对于改革的价值取向没有清晰的认识,以正义之名论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十分必要,希望通过对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基于"正义"原则的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目标、路径及解决改革中难点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是紧密关联的,二者呈现出互动性,一方的变动往往引起另一方的变革.从总体上说,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相对较快,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则相对缓慢或停滞.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当前需要一方面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造成大量的农民身份转移;另一方面要对农村土地所有权进行重新界定,同时要适当缩短农村土地承包期.  相似文献   

14.
张雷 《理论界》2009,(6):70-72
近年来,辽宁户籍制度改革虽有进步,但也存在不足.新形势下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各部门认真梳理现有规章,及时清理,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福利功能;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创新;适度提速城市化率,满足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需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形成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合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早日实现户籍一元化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循序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在短期内建立完全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农村,保持现有户籍制度不变,特别是保证其与农村土地制度之间的关系不变,而所要改革的是农民进入城市的限制,让进入城市的农民享有现有城市的一切福利保障。  相似文献   

16.
柴玮 《理论界》2014,(7):68-7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现行户籍制度由于束缚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因此,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浅层意义上看,户籍制度改革的是一个户口问题,是户口准入和居住准入的问题,但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公民能否进入,而是在于进入后能否获得同等的待遇,是附着在户口背后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问题,更是关乎自由迁徙等一系列基本公民权利的问题。本文试选择国内几个典型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实施难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期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范国平  张卫军  邹先 《理论界》2004,(5):221-222
中国加入WTO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方面的任务显得日益紧迫。而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诸方面的消极作用日益显著。户籍制度对农村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但是考虑到许多具体的因素,改革的过程应该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漆向东 《中州学刊》2007,(3):131-13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调整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总体上讲,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传统的户籍制度仍是造成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问题、农民工问题、城乡差距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以致整个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总的制度性根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性障碍。为此,应当从有利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出发,循序渐进地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多年来已经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人户分离现象是其集中体现。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隔离、实现自由迁徙。自由迁徙是正义社会的基本品质,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秩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对自由迁徙落户条件应实行必备性条件与选择性条件相结合的目标模式;为实现自由迁徙法制化,有必要进一步采取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改革将大比例提高城镇人口规模,促进城乡经济交流,加速农村土地规模化聚集,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这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刺激机制及作用,对指导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