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素萍 《中国药业》2012,21(8):86-87
目的 观察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8至2009年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黄疸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每天胆红素下降、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参考值(102.6 μmol/L)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间断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92%和85.42%(P<0.05);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平均退黄时间分别为(46.63±2.18)μmol/L和(5.12±2.62)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81±3.22) μmol/L和(7.86±1.98)d(P<0.05).结论 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发挥协同互补作用,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中抽选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51例,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更低,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和对照组(蓝光照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天胆红素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可促进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患儿进行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胆红素每天下降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每天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辉  杨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3002-3003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照蓝光等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儿除蓝光照射外,加以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3、5 d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张继侠 《北方药学》2014,(10):34-35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黄疸的新生儿7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47例为研究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每日血清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黄疸行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扬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6-117
目的探讨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84例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同时给予茵栀黄注射液3mL/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于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采用间歇光疗照射;两组都给予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补足体液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用新生儿比色板,每隔一天查胆红素一次。结果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优于单纯间歇光疗。结论间歇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每天胆红素下降、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参考值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8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治疗组给予蓝光和茵栀黄治疗.记录两组疗效、不良反应、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患儿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4.01±0.83)d,对照组为(5.91±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均无显著变化,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8例医新生儿黄疸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4)应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n=44)单纯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以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7例新生黄疸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7例在此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相较于对照组的72.3%显著更高(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更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施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本院分娩的足月(孕周>37周)新生儿黄疽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3g/次,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平均时间为(8.46±2.15)d,对照组黄疸消退平均时间均数为(10.86±2.92)d。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茵栀黄注射液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红新 《安徽医药》2009,13(12):1560-156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1)两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2)治疗组出院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及治愈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疗效确切,减少患儿注射痛苦,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蓝光辅助茵栀黄颗粒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66例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蓝光照射+服用苯巴比妥钠,研究组给予常规措施+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采用常规措施+茵栀黄颗粒治疗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服用苯巴比妥钠(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辅助茵栀黄颗粒联合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较佳,可明显提高退黄速度,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杨泽民  冷建刚 《安徽医药》2013,34(7):941-94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于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9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维持母乳喂养;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外,加用茵栀黄口服液1 ml.kg-1.次-1,3次/d;治疗5 d后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治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及总胆红素下降值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母乳性黄疸患儿有良好疗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退黄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高原地区新生儿黄疸(NJ)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NJ新生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