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Y市优势家庭流动儿童浩浩的个案研究发现,与生存压力相对较大的弱势家庭流动儿童相比,浩浩得到了较好的教育物质支持和文化资本传承,幼儿园为其提供了较好的教育环境,社区和地方政府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这种流动人口代际传承的马太效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现状与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流动儿童后续的发展与成长,也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的课外阅读存在家长观念有偏差、情感氛围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改善当前状况,应打造学校阅读文化,加强家校共育氛围,盘活社会支持力量,多元化地搭建起适宜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用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等人编制的《儿童入学准备综合测评工具》,对南通市4个区的163名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进行测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整体不足,各领域发展状况不均衡,这缘于其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限制。鉴于此,本研究提出:父母应改变片面的准备观念和行为、托幼机构应提高教育质量、小学学校可采取补偿措施、政府...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流动人口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逐渐涌进中小型城市。宁德市作为典型的中小型城市,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近年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给宁德市带来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当今流动儿童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许多流动家庭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期望高投入少,疏忽了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汪传艳 《中学教育》2021,18(4):32-43
受"梯次化"流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局限,流动儿童往往对家庭产生疏离感.利用全国四市流动儿童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的家庭融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一般,约一半的流动儿童家庭融入状况良好,超过一成的流动儿童难以融入家庭;分维度看,流动儿童的家庭认同感偏低,家庭依恋感偏高,家庭归属...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障高度流动的儿童接受教育是美国近10年来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的流动儿童有着多种背景,他们有的是跨区务工人员的孩子,有的来自于暴力家庭,有的是父母工作不稳定和家庭高度贫困,有的则来自军人家庭或者移民家庭。早在1994年,美国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当时就有50万孩子在小学1年级到3年级期间换过3所学校。3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换过学校。  相似文献   

7.
由于制度不完善、家庭条件有限等原因,目前我国的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时还面临机会不平等、学习条件差、家庭教育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流动儿童教育,以弥补家庭方面不足,提升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作为处境不利儿童大军中的一员,来自城市流浪家庭的被收养儿童的生活与教育处境引人关注。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流浪家庭被收养儿童的生活处境及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大教育支持系统的现状。我们应更加关注这类弱势群体因经济条件、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受到的消极影响,并致力于为其争取更积极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9.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也是最基础的教育。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第一次学说话,第一次学走路,懂得第一个道理,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因此,在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最为经常,最为重要的作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甚至不当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绘画不但能反映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能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对于儿童来说,相对于语言的表达,他们更多地喜欢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流动儿童所感知的家庭功能以及心理状况,我们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投射性绘画测验作为测评工具,对在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施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结论:在昆流动儿童总体上的家庭功能良好,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沟通不足,父亲在儿童的教育培养中投入度不足。  相似文献   

11.
加纳单独流动儿童选择单独流动的原因和他们的教育状况已经引起加纳政府的关注,本文致力于加纳单独流动儿童教育机会的研究,并结合加纳国情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单独流动儿童获得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到城市,"迥异于乡村的城市文化,所处的环境暴露出的冷漠和排斥,以及某些缺乏针对性的软硬教育环境",给这些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过程带来众多的障碍。对流动儿童城市生存情况的研究很多,众多研究结果认为,我国流动儿童普遍存在孤独感、自卑感、学习挫折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选取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为研究被试,考察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父母学历较低,教育方式受限;母亲角色突出,父亲角色缺失;注重物质投入,缺乏精神关怀;教育期望较高,教育投入较低.基于此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儿童是流动劳动力的派生部分,他们在城市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营养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受影响;居住环境条件差,卫生和健康状况很难保证;公立学校受歧视,难以与城市儿童平等相处;私立学校条件差,全面发展受限制;父母忙赚钱,与孩子交往少;黑色网吧诱惑大,学生沉迷其中;屡受不良少年欺诲,身心受到伤害等.对流动儿童进行积极健康的身心关怀和引导,比对他们实施单纯的文化课教育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应关注和改善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现状:解开户籍制度的枷锁;政策和教育基金向民工小学倾斜;学校定期为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免费培训;媒体呼吁和谐共处,让流动儿童免受歧视;加大学校周边环境严管力度,倡导健康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AAT对339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低于常模水平,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儿童家庭德育特点分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家庭由于其组成人员、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从而使儿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的儿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独特之处。1.儿童家庭德育时间的随机性家庭德育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没有非常具体的预期教育目标,父母可以随机采取灵活方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如打扫房间时,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教…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流动儿童的大规模出现是和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口大规模迁移这一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的,由此造成的农村儿童所体验到的由“留守”到“流动”甚至“流浪”的经历,将会重新建构他们的生命历程。因此,在流动儿童的研究中,运用生命历程理论这种把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与有关个人经历、行为和环境的详尽纵向研究数据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才有可能达成我们对流动儿童生命历程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9.
家庭在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使得流动儿童在城市中处于教育劣势地位,无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学业表现不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实现自下而上社会流动的期望并没有实现,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依然存在。流动儿童父母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获得,家庭的福利功能是降低流动儿童教育贫困、满足流动儿童教育需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个体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途径获取知识,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儿童受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严重,急需改变其家庭内部结构,增强父母家庭教育意识,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