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后患者血浆高水平内皮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3/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均知情同意,根据病程分为3组,≤7d组38例,8~14d组16例,≥15d组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加压25~30min,舱内绝对压力达0.2MPa后,面罩式吸纯氧40min,共2次,休息吸氧舱内压缩空气10min,1次/d,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高压氧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外周静脉血进行内皮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比较:①6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犤(60.42±17.38),(42.92±8.42)ng/L(t=2.667,P<0.01)犦。②≤7d、8~14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犤(67.76±21.41),(65.49±50.28)ng/L;(45.68±13.58),(38.35±13.82)ng/L(t=2.056,2.343,P<0.05)犦。③≥15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犤(22.84±28.96),(39.94±21.32)ng/L,(t=2.552,P<0.05)犦。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显著效果不是以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起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在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 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ET和 NO含量 ,并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ET含量显著升高 ,NO含量显著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显著 (P<0 .0 1)。血浆 ET含量在发病 72 h最高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 ,至恢复期降至正常 (P>0 .0 5 )。血浆 E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NO含量在发病72 h最低 ,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 ,至恢复期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NO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塞时血浆 ET升高 ,NO下降 ,二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ET和 NO在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内皮素、加压素等肽类物质致高血压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本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93例高血压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51名健康对照者,56名糖尿病肾病患者,57名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的血浆进行ET测定。【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无肾病组相比,血浆ET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ET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肾炎片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及尿液内皮素(ET-1)水平及24 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肾炎片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及尿液ET-1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肾炎片治疗组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及尿液ET-1水平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结论:复方肾炎片治疗慢性肾炎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及尿液ET-1水平,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有助于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2002-09/2004-06收治的符合2型糖尿病和脑梗死诊断标准的住院、门诊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证实,且脑梗死发生于2d内,排除冠心病病史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患者。符合以上标准的56例患者根据脑梗死严重程度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轻型脑梗死组3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中重型脑梗死组21例;选择28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28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及对照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内皮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112例患者血样合格,测量结果进入统计分析。①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轻型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中重型脑梗死组显著低于单纯性糖尿病组[(0.8&;#177;0.4)%,(0.6&;#177;0.3)%,(1.2&;#177;0.3)%,P=0.02,0.00],而且2型糖尿病合并中重型脑梗死组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合并轻型脑梗死组(P=0.02)。②内皮素水平检测结果:单纯性糖尿病组与单纯性脑梗死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不显著[(91.3&;#177;26.3),(89.8&;#177;19.8)ng/L],2型糖尿病合并轻型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合并中重型脑梗死组的内皮素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99.3&;#177;23.3),(127.6&;#177;33.2),(91.3&;#177;26.3)ng/L,(P=0.03)]。分层对比分析显示,5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等无关,而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有关。结论:脑卒中发生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存在明显的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胰岛素抵抗;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和升高的内皮素水平可能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吸烟对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周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25-3026
目的:探讨吸烟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在发病72h内和发病后3周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年龄38~80岁,32例吸烟,28例不吸烟;37例轻型,18例中型,5例重型)的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并检测22例健康吸烟者与18例健康不吸烟者血浆ET-1的含量。结果:①患者组发病72h内的血浆ET-1含量与健康人组血浆ET-1含量[(75&;#177;19)ng/L与(66&;#177;13)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9,P&;lt;0.01)。②发病72h内脑梗死组中重症患者血浆ET-1含量[(83&;#177;19)ng/L]高于轻症患者[(71&;#177;18)g/L,t=2.03,P&;lt;0.05]。③吸烟患者72h内及3周时的血浆ET-1含量为(84&;#177;19)ng/L和(77&;#177;16)g/L,均高于不吸烟患者(66&;#177;14)ng/L和(61&;#177;13)ng/L(P&;lt;0.01)。④健康人组中吸烟者血浆ET-1含量[(71&;#177;14)ng/L]亦明显高于不吸烟者[(60&;#177;9)ng/L,P&;lt;0.01]。⑤患者组及健康人组中,吸烟人群吸烟时间达20年以上者的血浆ET-1值为(87&;#177;17)ng/L,10~20年ET-1值为(67&;#177;12)ng/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每日吸烟量达20支以上ET-1值为(96&;#177;15)ng/L,10~20支ET-1值为(69&;#177;12)ng/L,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吸烟可使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ET-1的升高可能是吸烟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后患者血浆高水平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03/1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均知情同意,根据病程分为3组,≤7d组38例,8~14d组16例,≥15d组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加压25-30min,舱内绝对压力达0.2MPa后,面罩式吸纯氧40min,共2次,休息吸氧舱内压缩空气10min,1次/d,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高压氧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外周静脉血进行内皮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比较:①6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60.42&;#177;17.38),(42.92&;#177;8.42)ng/L (t=2.667,P〈0.01)]。②≤7d、8~14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67.76&;#177;21.41),(65.49&;#177;50.28)ng/L;(45.68&;#177;13.58),(38.35&;#177;13.82)ng/L(t=2.056,2.343,P〈0.05)]。③≥15d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22.84&;#177;28.96),(39.94&;#177;91.32)ng/L,(t=2.552,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显著效果不是以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起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贝尔面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比色法测定21例贝尔面瘫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者的血浆ET及NO的含量。【结果】贝尔面瘫患者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中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ET异常增高和NO持续低水平状态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在贝尔面瘫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ET和NO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雄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为男性动脉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8例。符合标准原发性高血患者128例,将其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28例,高血压2级组56例,高血压3级组44例,均为男性。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8例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全部受检者抽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内皮素和睾酮。结果高血压患者内皮素水平犤(54.2±7.5),(70.8±8.2),(94.4±5.8)μg/L犦显著高于对照组犤(39.1±6.6)μg/L犦(P<0.01)。高血压3级组和2级组血浆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皮素的升高、雄激素下降程度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79例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1)研究 ,探讨脑梗塞发病机理,估价预后和制定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血浆中ET-1浓度。结果 :患病组血浆ET浓度(75.13±22.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14±23.42) ,P<0.01。轻病组预后较重病组好(P<0.05)。病灶越大血浆ET-1越高 ,预后差。血浆中不同ET-1浓度改变对脑梗塞预后影响较大 ,血浆ET浓度大于60Pg/ml以上时预后较ET浓度低的组差(P<0.05)。结论 :ET-1血浆浓度改变与病损程度和患病症状轻重有关。ET浓度异常增高可提示ACI预后不良。因此早期使用钙拮抗剂和脑神经保护剂 ,可提高ACI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了解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凋亡发生的情况及凋亡在颅脑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结果:66.7%出现TUNEL阳性,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GCS评分(t=-2.88,P=0.01)、受伤时间(t=2.14,P=0.04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性别(χ2=0.26,P=0.61)、年龄(t=-1.06,P=0.30)、预后(χ2=0.26,P=0.6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人脑挫裂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并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其在颅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只是颅脑损伤后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即创伤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其在机体的病理变化过程中似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RHI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腺癌及3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ARHI蛋白及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HI在40例子宫颈腺癌组织阳性率为50.0%(20/40),低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组织阳性率9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3,P〈0.05);COX-2在40例子宫颈腺癌组织阳性率82.5%(33/40),高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子宫颈组织阳性率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6,P〈0.05);ARHI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颈腺癌临床分期(x^2=3.96,P〈0.05)及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关(x^2=7.04,P〈0.05)。COX-2蛋白与子宫颈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x^2=7.04,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ARHI蛋白和COX-2蛋白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关(P均〉0.05);ARHI蛋白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联(r=0.31,P〈0.05)。结论子宫颈腺癌的发生与ARHI基因失活和COX-2蛋白表达异常有关,两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子宫颈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48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单片脑组织四氮唑(TTC)染色定位的方法确定中心区和边缘区。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同时达高峰。单纯缺血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mRNA转录水平达高峰,分别为0.86±0.07,1.00±0.11,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而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0.04,0.22±0.04。缺血再灌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也在6h达高峰,分别为0.60±0.02,0.62±0.07,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0.037,0.31±0.04。结论:VEGF,bFGF早期的高表达在缺血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VEGF,bFGF有相互促进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和脑脊液(CSF)中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组和86例脑梗死患者起病后6h~10d的血及CSF中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Glu和Gly的浓度在6h后已开始升高,24h明显升高犤CSF中Glu(62.8±25.9)μmol/L,t=4.71,P<0.01,Gly(82.1±24.5)μmol/L,t=3.52,P<0.01;血中Glu(134.1±25.3)μmol/L,t=3.07,P<0.05,Gly(195.1±27.1)μmol/L,t=3.03,P<0.05犦。二三天达高峰犤CSF中,Glu(78.1±14.2)μmol/L,t=7.26,P<0.01,Gly(106.0±26.3)μmol/L,t=5.95,P<0.01;血中Glu(146.3±6.4)μmol/L,t=14.43,P<0.01,Gly(248.1±12.5)μmol/L,t=16.69,P<0.01犦。3d后渐下降,7~10d后基本接近正常。同时还发现脑梗死后血及CSF中Glu浓度呈正相关(r=0.826,P<0.01)。CSF中Glu浓度的变化与梗死灶的直径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也呈正相关(r=0.628,P<0.01,r=0.718,P<0.01),而与病程呈抛物线型相关(3d前r=0.806,P<0.01呈显著正相关,3d后r=-0.382,P<0.05呈负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和CSF中Glu和Gly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骨髓基质细胞在修复中枢神经损伤方面的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肋骨取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后扩增。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n=56),2h后再灌注。24h后治疗组(n=28)尾静脉注射3×106骨髓基质细胞,对照组(n=28)和正常组(n=16)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采用神经损伤评分(NSS)检测大鼠神经系统功能,ELISA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内骨髓基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细胞。结果:在模型制作后7,14,21,28d,治疗组的NSS较对照组明显低(t=9.9~2.9,P<0.05),治疗组的BDNF和NGF较对照组明显高(F=708.9,846.2,P<0.05),治疗组的凋亡和坏死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3.6±7.8)%,(11.2±4.5)%,较对照组犤(22.3±7.8)%,(16.8±5.6)%犦明显减少(F=125.9,95.7,P<0.05)。在缺血侧半球可以发现骨髓基质细胞,并且一部分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了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缺血脑组织中生长因子的增加和细胞替代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冲磁针仪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磁针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脉冲磁针组,每组10只,并评测其神经功能和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脉冲磁针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并可降低血浆ET-1含量,脉冲磁针组和针刺组疗效显著(P<0.01).结论脉冲磁针能有效地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浆ET-1含量,具有与针刺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心理极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自愿受试原则,收集癌症均为Ⅲ~Ⅳ期入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00例。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调查评估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癌症患者SCL-90总分(151.12±24.66)明显高于常模组(131.87±28.1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98,P<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组(t=2.29,2.8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86,2.87,2.38,2.74,P<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自信心、医疗费用的性质、综合治疗反应及对病情知道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T=-3.09,-2.91,2.69,2.29,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的关系,从而评价临床监测并调控脑梗死患者血清HDL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06/2002-12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DL含量,并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正常组与血清HDL降低组间的病灶大小分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及复发比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HDL含量犤(1.03±0.27)mmol/L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犤(1.63±0.24)mmol/L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9,P<0.01),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降低组与血清HDL正常组相比,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14.88,P<0.001,χ2=12.59,P<0.01),复发型比例明显增多(χ2=6.35,P<0.05),临床疗效明显差于后者(χ2=5.85,P<0.05)。结论:血清HDL含量降低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复发及临床疗效有影响,监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DL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ENG)和肌电图(EMG)检查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motorneuropathy,MMN)的诊断价值及康复干预的评估作用。方法:对16例诊断为MMN的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受试者为MMN组16例和正常组16例,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s,CMAP)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onductionblock,CB)或暂时性离散(temporaldispersion,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中均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T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首发为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两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运动神经源性受损改变。结论:MMN病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