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病例简介例 1 ,男 ,37岁。因右耳不适、痒 1个月就诊。患者有喜好挖耳的习惯。半个月前挖右耳时 ,曾挖出一小粒灰白色芝麻大小肿物。在院外诊为“右外耳道乳头状瘤” ,并建议手术治疗。检查 :右外耳道内灰白色菜花状新生物 ,质软 ,触之不易出血。拟诊为右外耳道乳头状瘤。治疗 :刮除右外耳道新生物及基底部注射氟尿嘧啶。新生物病理检查报告 :右外耳道尖锐湿疣。治疗 2周后检查 :右外耳道光滑 ,未见新生物。 3个月后患者来院诉右耳痒、不适复发。检查 :右外耳道又见前述新生物。询问病史 ,有婚外性接触史 ,婚外性伴侣患有尖锐湿疣。再次…  相似文献   

2.
<正>外耳道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多以手术切除,因其麻醉效果差,术时疼痛难忍,加之局部易出血,术后复发率高。近年,我院试用5-氟脲嘧啶(5-Fu)局部注射加点滴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6例42耳,男27例31耳,女9例11耳;年龄32~68岁,其中32~42岁29例;病程3月~1年。大多有挖耳的不良习惯。肿块位于耳道外段28例32耳,其中多发基底广者12例14耳。肿块位于内段8例10耳,均为多发基底广者。肿块大小不一,小约赤豆,大者完全阻塞外耳道。本组病例有挖耳后外耳道出血现象,但未发现有耳周及颈部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3.
外耳道乳头瘤系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的良性肿瘤。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当外耳道皮肤受到炎症 ,挖耳等刺激和南方潮湿天气影响易患本病 ,男性多于女性。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常规治疗多采用局部手术切除 ,然后用电灼或硝酸银及鸦胆子油局部涂布。但由于外耳道狭小 ,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从而导致治疗不彻底而病情迁延不愈 ,尤其在瘤体过大时 ,往往需行耳内切口手术甚至局部植皮 ,增加病人痛苦及治疗风险。 10年来 ,我们采用 5-氟尿嘧啶于瘤体根部注射加局部点滴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68例 (耳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4.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 ,易复发和有恶变倾向是本病的特点。临床上可根据生长部位及数量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现将我科近 1 0年间收治的 1 2 7例 1 31耳外耳道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  1 2 7例外耳道乳头状瘤 ,4例为双侧耳 ,男1 0 2例 1 0 6耳 ,女 2 5例 ,年龄 1 7~ 78岁 ,平均 37岁。瘤体孤立单发 92耳 ,多发 4 1耳 ;耳道全堵者 1 4耳 ,1 2 7例中复发再治 5例。治疗方法  1 31只患耳分四组 :①冷冻组 51耳。适应证为外耳道 1~ 2个小乳头状瘤 ,冷冻前在鼓膜表面及耳道内放置干棉球 ,防止冷…  相似文献   

5.
局部注射氟尿嘧啶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  付猷英  李学书 《四川医学》2002,23(4):408-408
外耳道乳头状瘤为一常见的良性肿瘤 ,过去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往往因刮除不彻底而极易复发。我院耳鼻喉科从 1989年开始采用 5 -氟尿嘧啶 (5 - FU)局部注射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门诊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 2 0例 2 0耳 ,男 19例 ,女 1例 ,年龄 ,2 0~ 6 2岁 ,平均年龄 36岁。病史 ,10天至 6月。诱因 :18例均有在坐茶馆或理发时挖耳的嗜好 ,2例原因不明。症状 :均为耳内堵塞感 ,传音性听力障碍。检查 :外耳道被突起的乳头状新生物部分或全部堵塞 ,19例发生在外耳道外段 ,直径约 0 .3~ 0 .7cm,1例新…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至2002年我科应用微波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0例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共42耳,其中2例是双耳病变。男性38例,女性2例。年龄22-68岁。均为首次发病。有1例患者乳头状瘤位于外耳道深部近鼓膜处,布满外耳道前、后、下壁。其它39例多位于外耳道软骨与骨部交界处,大者堵塞外耳道口,小则有黄豆大小。  相似文献   

7.
康琦  赵宇 《西部医学》2011,23(10):1955-1956
目的观察膨胀海绵5-氟尿嘧啶在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耳)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在手术摘除外耳道乳头状瘤后,予外耳道填塞膨胀海绵并滴用5-氟尿嘧啶。结果术后门诊随访6~12个月,30例患者治疗后乳头状瘤均无复发,外耳道无狭窄,治愈率100%。结论膨胀海绵5-氟尿嘧啶在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的应用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耳内镜在外耳道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帮兵 《四川医学》2007,28(9):1049-1050
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在外耳道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998-2006年期间外耳道乳头状瘤4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按传统手术方式,B组26例在耳内镜下实行手术进行比较。结果B组出血少,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治愈率为94%,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耳道正常的皮肤及粘膜的损伤。A组病灶及病灶根部暴露差,治愈率低为71%。结论经耳内镜行外耳道乳头状瘤摘除术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显著优点,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4岁。2000年5月8日因右耳听力下降,外耳道有新生物6个月收住院。患者6月前右耳瘙痒不适,右耳听力渐进性下降,自行掏耳后有血性分泌物流出,无头痛、眩晕及耳鸣史。否认冶游及性病史。入院检查示一般情况好,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见右耳外耳道口被淡红色、菜花状新生物堵塞,触之易出血,无触痛、质软。左耳外耳道及鼓膜无异常。听力检查示右耳传导性聋。初诊为右外耳道乳头状瘤。于局麻下行右外耳道新生物摘除术。术中见新生物基底广,位于外耳道峡部及其附近,采用YAG激光烧灼其根基创面,术毕查右耳鼓膜正常。…  相似文献   

10.
谢晓红 《四川医学》2011,32(11):1811-1813
目的提高对外耳道病变螺旋CT影像的认识和重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4例患者的36耳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耳外耳道病变中,其中外耳道胆脂瘤伴肉芽者15耳,外耳道胆脂瘤6耳,外耳道乳头状瘤6耳,外耳道骨瘤1耳,外耳癌2耳。外耳道肉芽5耳,血管瘤1耳。结论外耳道病变虽较少行CT检查,但CT对外耳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O2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98例分析王健陈兆和1997-07-21收稿,1997-11-10修回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210008作者简介:王健,男,44岁,副主任医师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发生于耳道外段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广基型外耳道乳头状瘤手术疗效,防止复发及外耳道狭窄。方法对21例广基型外耳道乳头状瘤采用显微镜下切除合并外耳道成形加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治疗。结果随访2年,21耳均无复发及外耳道狭窄。结论显微镜下切除合并外耳道成邢加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广基型外耳道乳头状瘤可减少复发,避免中耳损伤,防止外耳道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综合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为实验组(15例),耳内镜下单纯手术治疗为对照组(1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15例(100%),无复发;对照组治愈8例(80%),复发2例(2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联合动力系统及术后5-Fu湿敷综合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优点显著,复发率低,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CO2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刘亭彦蒲章杰吴玉坤曹洪玲(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CO2激光;乳头状瘤;外耳道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该部位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瘤。其特点是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一旦确诊应彻...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收治外耳道乳头状瘤20例24耳中,男12例15耳.女8例9耳。年龄24~75岁,30~45岁14例,占70%。病程为3个月~1年。大多数有挖耳习惯。肿瘤位于外耳边外段16例18耳,其中多发广基者5例6耳,位于外耳道内段4例6耳,均为多发广基者。肿瘤完全阻塞外耳道者9耳。1.2治疗方法采用武汉市重光机械厂生产的CHR-1型超柔多功能美容手术仪,治疗针为高频电针。外耳道常规消毒后局麻,电针沿肿瘤基底部(包括其周正常组织约1~2mm)进行电凝切割。彻底切除肿块后,创面涂擦抗生素软膏。1.3治疗效果本组17例20耳1次治愈,3例4…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2 5岁 ,因右眼内眦部乳头状赘生物 3个月 ,异物感伴少许分泌物 1周 ,于 2 0 0 3年 8月就诊。患者 4个月前有不洁性生活史。 1周后外生殖器出现红色丘疹。右眼下睑内眦部出现痒、涩、异物感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1.0 ,右眼下睑内眦部结膜面可见一粉红色带蒂乳头状瘤体 ,直径约 2 .5mm ,遮挡下泪小点 ,裂隙灯下见瘤体为分叶状 ,每一分叶有一中央血管 ,质软触之易出血。初步诊断 :右眼下睑结膜乳头状瘤 (condylomataacuminataCA) ,手术切除 ,局部冷冻。术后予以干扰素眼水治疗 ,病检报告为表层上皮见典型空泡细胞 ,…  相似文献   

17.
罗松  李井成  鞠丽娴 《微创医学》2011,6(3):258-259
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行电子显微镜下微创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116例,并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16例,男71例,女45例;年龄33~75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3年;单侧98例,双侧18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耳痒,耳  相似文献   

18.
<正>外耳道耵聍腺瘤癌变1例:患者男,49岁。1969年发现右外耳道长瘤,不痛,听力正常。1978年曾手术摘除。术后外耳道持续流血水,肿瘤复发并逐渐增大,出现耳阻塞感,听力下降。1981年8月来我院检查,见右外耳道已被乳头状新生物阻塞,表面不平,质中等,较脆,触之易出血。随之再次手术。术后病检:肿物表面有鳞状上皮覆盖,其下方为结缔组织,其中可见大量癌组织,癌细胞排列多样化,大部分呈腺管状,癌组织边缘可见正常耵聍腺及  相似文献   

19.
1984年以来,我们诊治外耳道乳头状癌67例,其中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52例。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效果良好。本组男性50例,女性2例。年龄11~71岁。40岁以上45例,占86.5%。病程11天至3月。52例中,双侧1例,刮除术后复发2例,全组病例都有挖耳史,理发挖耳损伤者38例,占73.7%。患者以出血或听力下降就医分别为43例及34例,各为82.6%及63.5%。检查发现,肿瘤多位于外耳道口,少数位于外耳道内段近鼓膜处。位于后侧壁者37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了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35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手术技巧,并且观察了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全部患者中,26例患者一次操作顺利清除全部外耳道胆脂瘤,6例患者分期操作(2~3)次后清除外耳道全部组织,3例患者外耳道肿胀明显、出血,静脉输液消肿后逐次清除后外耳道胆脂瘤组织完全清除.随访6月以上未见复发.结论:耳内镜下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疗效可靠,视野清楚、损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