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大规模开来始于70年代中期,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复一年入不敷出,使得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的补给周期变长。在“96.8”暴雨洪水过后,河北平原的地下水普遍得到补充,补给水量80多亿m’。本文仪就”96·8”暴雨洪水对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的特征作一简略分析。1河北平原区地下水现状70年代末期,河北平原区地下水理深平均4m左右,埋深最大的石家庄地区,有个别点大于10m;80年代中期地下水平均埋深加大到7m左右,石家庄附近十几个县的地下水埋深大于10m,面积接近7000km‘,个别地段大于20m;1995年底,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2.
河北平原节水农业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因地制宜地指导河北平原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对全省平原区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实力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对节水农业地域分异影响较大的八项定量指标和三项定性指标。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照顾行政区界”的原则,采用定量计算(用模糊聚类法)与经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河北平原分为六个类型区,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平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区面积7.5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平原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存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范围内还相当严重,造成平原区土壤风蚀沙化、河岸坍塌,水质变差,吞蚀农地,增加洪涝灾害隐患等,治理平原区水土流失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平原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剖析了平原区产生水土流失成因,并根据地貌类型,提出了平原区水土流失分区;根据不同分区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重点防治任务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平原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承载能力与供水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强  米玉华 《河北水利》2007,(3):24-24,35
河北省平原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是维系河北省平原区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分析点、面源污染对河北平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出发,定量给出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可利用量的影响,揭示了人类活动是影响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承载能力和供水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始于70年代中期.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复一年入不敷出.使得平原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的补给周期变长。在“96.8”暴雨洪水过后。河北平原的地下水普遍得到补充.补给水量80多亿m^3。本文仅就“96.8”暴雨洪水对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的特征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面分类计算法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良斌 《人民珠江》2003,(6):68-69,75
广东省平原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基本上没有径流实测资料,评价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成为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的难点,通过采用地面分类计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不仅存在于山区、丘陵区,在平原区同样存在,只是流失程度、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不同。以嘉善县为例,结合县级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从平原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出发,分析区域的水土保持需求,提出平原区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布局、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划分方案、预防与监测监管规划等,以期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推动平原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超采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河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采状况、水位动态资料及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平原区浅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分依据,划分方法,划分结果及其超采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统一规划,有效管理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平原区土壤墒情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典型作物分析了河北省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特点,研究3个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区研究,创建了代表山前平原区、中部平原区、滨海平原区的区域土壤墒情模型和高精度区域预报方案,揭示了河北省平原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对类似地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准确计算降雨入渗补给量是评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基础,传统的年补给系数法未考虑降雨特征、土壤墒情等因素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精度不高。本研究以河北平原下博和沧县运西两个典型小流域为例,采用动态分析法研究次降雨的入渗补给过程。结果显示以7 d为时间间隔适合作为划分次降雨的标准,次降雨量加土壤含水量(P+SW)与降雨入渗补给量(Pr)相关性最好,优于次降雨量(P)和次降雨量加前期雨量(P+Pa);动态分析法计算的降雨入渗补给量较传统降雨入渗系数法,精度提高22%~40%,且年补给系数法高估了河北平原区的年地下水补给量。本研究为河北中东部平原准确评价降雨入渗补给量提供了技术参考,对支撑区域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河北平原东沽港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开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水准测量等技术手段进行勘查,并对地面沉降现状及危害进行跟踪调查,系统研究了东沽港镇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位于第四系古河道变迁带,具有物质松散、抗压性弱、沉陷性大的特点,在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中,受砂层饱和自重、地下水下渗及其孔隙水压力差等影响,古河床与河漫滩易出现错动裂缝。②研究区地面沉降主要的外部因素是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是引起地面沉降的动力;主要的内部因素是地层沉积差异,为地面不均匀沉降提供了物质基础;次要因素是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活动和人为回填池、塘等。研究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为河北平原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hydraulic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n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 fissure caused b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based on the Biot’s consolidation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nonlinear rheological theory of soil,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in Biot’s consolidation theory is extended to include the viscoelastic plasticity,an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orosity,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the parameters of soil deformation and effective stress is also considered,a threedimensional full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 fissures of Cangzhou in Hebei Provin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arameter sensitivity,the influences of soil hydraulic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n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 fissure are revealed.It is shown that the elastic modulus E,the Poisson ratio v,the specific yield u and the soil cohesion c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ground fissures.In addition,the vertic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z k and the horizonta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 k also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ground fissures.  相似文献   

13.
白庄地裂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到的唯一一处地裂缝地质灾害。通过勘察白庄地裂缝的分布、发育形态特征,研究煤矿开采沉陷影响、九里山断裂构造、应力解除效应、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地下水作用等因素,分析地裂缝的发育成因。结果表明,白庄地裂缝不属于采空区沉陷裂缝,其发育受九里山断裂构造控制,在其他环境地质作用的变化因素(采矿活动引起的应力释放,地下水下降,地表水下渗)诱发和激化的综合叠加作用的体现。成因分析和初步监测显示,地裂缝仍存在微弱的活动性,但总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超采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分析河北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地下水开采状况、水位动态资料及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 ,将河北省平原区浅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轻微超采区、中度超采区、严重超采区 ,对划分依据、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 ,给出各超采区在河北省的分布情况 ,分析其超采状况 ,指出河北省已成为全国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严重的地面沉降使堤防、闸等防洪工程设施同步下沉。永定河流域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降低了永定河流域防洪工程的防洪、防潮标准,削弱了防灾功能,直接影响天津市和河北省广大地区的防洪安全。为分析地面沉降对永定河系行洪安全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基准点资料及地形图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永定河中下游地区沉降趋势,并采用一、二维嵌套的非恒定流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对永定河泛区行洪能力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头(埋深)多年动态分析,结合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评价了深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认为占河北平原面积60%以上的区域内,深层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这一结论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从节水、调整开采层位、调水、调蓄和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地下水超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个一级区8个亚区。通过采用实地调查与专家推荐的方法,确定了河北省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完成了现状条件下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坝上高原和冀西北山间盆地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非常脆弱,山麓平原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较为适中,滨海平原亚区农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逐渐变缓。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出河北省农业开发项目区生态系统气候脆弱性现状的一个大致轮廓,可供进一步研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庞旭卿  严静平 《人民长江》2017,48(13):49-53
西安地处国内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汾渭盆地,已经出露地表和隐伏的地裂缝达14条。地裂缝已成为西安市地铁施工及运营中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地裂缝的活动性会造成地铁隧道结构扭曲及衬砌面开裂渗漏水,直接影响地铁的施工及安全运营。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灰色系统控制理论中的一种方法在工程技术系统应用较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地裂缝活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界面力学特征建立了地铁隧道结构应力的预测模型,对地铁隧道结构与地裂缝相交时的应力值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可为地铁隧道的安全监测提供预警判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通过龙门山南段的三江-白石、水磨和漩口三条地质剖面,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野外实测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变形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三江-水磨-漩口飞来峰的构造演化过程,最后确定出其主要区域构造应力场有五期:第一期NW-SE向、第二期S-N向、第三期E-W向、第四期NW-SE向、第五期竖直向。从印支晚期持续到喜山期。飞来峰的构造变形对研究龙门山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地区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地区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保定以及北京和天津6个典型气象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河北省多年平均年降水在500mm以上(张家口站除外),降水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68%;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一定的减少趋势,但趋势性不明显,其中平原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率相对较大;③从较大尺度来看,河北省平原区降水量存在约10年左右的周期,而山区存在15年左右的周期,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降水仍旧偏少;④河北省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各发生过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