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及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对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临床近两年分离的细菌感染小鼠,感染即刻和6h给予药物治疗按Bliss法计算ED50值.结果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ED50分别为179.8mg·kg-1、3.3mg·kg-1、4.3mg·kg-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小鼠ED50分别为:248.5mg·kg-1、4.6mg·kg-1、29.2mg·kg-1.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对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临床近两年分离的细菌感染小鼠,感染即刻和6 h给予药物治疗,按Bliss法计算ED50值。结果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2:1)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小鼠ED50分别为181.9 mg·kg-1和3.4 mg·kg-1,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2:1)的ED50值为155.0 mg·kg-1和4.7 mg·kg-1,单组分头孢他啶的ED50值分别为553.6 mg·kg-1和42.7 mg·kg-1,复合制剂(2:1)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ED50为4.1 mg·kg-1。结论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菌效果明显优于头孢他啶单组分与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三种产酶菌体内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细菌感染动物模型测定不同配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50%有效剂量动物保护试验。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6∶1,3∶1,1∶1,1∶3)对产酶大肠杆菌(3128)ED50值分别比头孢哌酮钠强1.18,1.89,1.99和2.08倍;对绿脓杆菌(3329)ED50值分别比头孢哌酮钠强2.10,3.22,3.30和3.57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3711)ED50值分别比CFP强1.24,1.85,2.16和2.26倍。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1,1∶1,1∶3)对产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哌酮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6∶1)。  相似文献   

4.
邢桂兰  林春华  钟绍金  符健 《中南药学》2012,10(12):888-892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对小鼠体内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为寻找其最佳配比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腹腔注射100%最小致死量的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1938)、大肠埃希菌(3183)和铜绿假单胞菌(shiy-30)感染小鼠,分别用不同配比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皮下注射治疗,用Bliss法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值)及ED50的95%可信限。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以1∶1、2∶1、4∶1、8∶1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185.0、160.0、150.5、190.6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钠分别低2.8、3.3、3.5、2.7倍,各比例ED50较新菌必治偏大;对大肠埃希菌的ED50分别为3.2、3.3、2.8、3.3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分别低11.6、11.2、13.2、11.2倍,且低于新菌必治ED50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ED50分别为4.6、3.9、4.0、5.2 mg kg-1,比单组分头孢呋辛分别低11.1、13.1、12.8、9.8倍,显著低于新菌必治ED50值。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他唑巴坦钠以1:1、2:1、4:1、8:1配伍可显著提高头孢呋辛钠单用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内抗菌效果,其中以2:1、4:1配伍疗效略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宗钠(CFB)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计算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量菌液造成全身感染,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物,观察7d或14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用NDST程序的Bliss法计算ED50.结果 CFB对G-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作用良好,MIC50为0.25~0.5 μg·mL-1,对G+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呈强抗菌作用,MIC50均为0.5 μg· mL-1,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体内保护实验显示:国产CFB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D50为5.71、45.00 mg·kg-1.结论 国产注射用CFB对体外多数G+菌效果良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抗菌作用,对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也有显著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利必欣 (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研究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和 1∶1配比制剂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 2∶1和 1∶ 1两种配比的复方制剂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2、4mg·L-1,对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0 6、0 13mg·L-1,对克雷伯菌属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4、8mg·L-1;耐药率分别为 3 0 %、18%、1 0 %、4 5 %。结论康利必欣 (头孢哌酮 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 1∶1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舒巴坦钠[4∶1,ALCL-SBT(4∶1)]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大肠杆菌(E.coli)作为感染菌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对已感染的小鼠按不同组别分别静脉注射ALCL-SBT(4∶1)各剂量,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 ALCL-SBT(4∶1)、ALCL、SBT对S.aureus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714.8,1 076.1和1 462.3 mg.kg-1,对K.pneumoniae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492.3,681.4和978.5mg.kg-1,对E.coli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941.9,1 141.8和1 427.0 mg.kg-1。结论 ALCL-SBT(4∶1)对S.aureus,K.pneumoniae和E.coli感染的小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8∶1,PPCL-SBT(8∶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4∶1,PPCL-SBT(4∶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PPCL-TZBT(8∶1)]的体内抗菌试验,比较3种受试物的ED50值。方法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大肠杆菌(E.coli)作为感染菌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对已感染的小鼠按不同组别分别静脉注射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各剂量,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对S.aureus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803.8、947.8和785.7mg/kg,对K.pneumoniae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685.4、670.1和544.5mg/kg,对E.coli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1108.7、1133.9g和1076.4mg/kg。其ED50值经t检验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CL-SBT(8∶1)、PPCL-SBT(4∶1)和PPCL-TZBT(8∶1)对S.aureus、K.pneumoniae、E.coli感染的小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体内的抗菌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1、2∶1、1∶1)及单纯头孢哌酮钠对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选出最佳的组合方案.方法 采用连续试管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药物对所选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论是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的菌株,其MIC及MBC均明显低于单纯的头孢哌酮钠,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纯头孢哌酮钠.且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中,当头孢哌酮钠的量一定时,增加舒巴坦钠的量对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在本次研究的4种配比中1∶1复方的抗菌效果最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的体外抗菌活性和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对产酶菌珠,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相似。杀菌活性的结果显示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的值是MIC90值的4-8倍,提示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以8: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MIC值随细菌接种量的增高而增高;对G杆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下降,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值随pH值升高而上升;MIC值随血清蛋白浓度的提高而增高。结论: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钠(8:1)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活性。细菌所处的条件不同会影响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张圣雨  邢海燕  姜玲  史天陆 《安徽医药》2014,(11):2193-2195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可能会引起抽搐,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关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收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引起抽搐的6例案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后数天,患者突发抽搐,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须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同时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高龄患者更应谨慎,密切关注临床症状,警惕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和8:1)、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2:1)的抑酶增效作用,并比较同类复方制剂在临床常用量时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40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和8:1)、头孢哌酮/舒巴坦(1:l和2:1)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MIC50/MIC90均较头孢哌酮钠单用时降低2~4倍。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的MIC50/MIC90分别较头孢哌酮钠单用时降低2~64倍和2~8倍,尤其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MIC50/MIC990也分别降低8~32倍和2—8倍。同类复方制剂对上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MIC50/MIC90在临床常用量的1/256—1/65536倍,MIC50和MIC90较按常规试验配比组分别降低3~33倍和4~87倍。结论: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或舒巴坦联合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哌翮/他唑巴坦4:1和8:1的体外抗菌活性基本相当,均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2:1。4种同类复方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亦优于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钠注射液对豚鼠的致过敏作用。方法取健康豚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钠注射液规格l组、规格2组、2%卵蛋白阳性对照组度0.9%氧化钠注射液阴性对照组。对各组动物隔日分别腹腔注射给药,0.5mL/只,共3次致敏并激发。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钠注射液给药组两次激发后,未见明显异常症状,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氯化钠注射液对受试动物无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患者60例,根据抗感染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T和APTT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T和PLT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肺炎,可延长PT和APTT,对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临床使用时需警惕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头孢唑肟钠/莫西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唑肟钠治疗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3例HAP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患者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qd;注射用头孢唑肟钠2~4 g,bid.Ⅱ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1~2 g,bid.Ⅲ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2~4 g,bid.主要疗效指标是在治疗期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次要观察指标为不良反应和细菌学反应.结果:头孢唑肟钠/莫西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唑肟钠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9%、89.7%和78.7%.治疗结束后,头孢唑肟钠/莫西沙星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痰液细菌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头孢唑肟钠.3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与头孢唑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疗效更佳.结论:头孢菌素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作为临床治疗HAP的优选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头胞哌酮舒巴坦导致双硫仑样反应。方法对我院2009~2013年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共78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双硫仑样反应出现的时间最短1min最长是8d;临床上会出现很大的误诊概率,其中最经常误诊的病症为:冠心病、酒精中毒、心肌梗死、低血糖以及头孢哌酮过敏反应。结论随着现在药物的增多,医师在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7.
1例76岁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3次/d,生脉注射液40 ml/d,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0 mg/d。治疗第4天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58.4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8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8.5 s。第5天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第7天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加重,PT 105.8 s,PTA 5.8%,INR 7.02,APTT 49.7 s。第12天,因考虑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输注相关,立即停药,其余治疗药物继续应用。患者当晚出现全程肉眼血尿,颏部可见瘀斑。第13天患者呕吐鲜血,APTT 99.4 s,立即输注新鲜冰冻血浆,静脉滴注卡络磺钠,肌内注射维生素K1。第15天患者复查凝血功能:PT 11.00 s,PTA 123.3%,INR 1.048,APTT 30.10 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我院102例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含量、凝血功能,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2.16%(43/1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血肌酐、血清白蛋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可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天数越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越大,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头孢哌酮 舒巴坦 2∶1新配方与1∶1配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7例 ,分别静脉滴注头孢哌酮 舒巴坦 (2∶1为试验组 ) 3g或头孢哌酮 舒巴坦 (1∶1为对照组 ) 4 g,均bid ,共 7~1 4d。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 85 % (1 3/ 2 7) ,其中治愈率为 33 % (9/ 2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85 %(1 3/ 2 7) ,其中治愈率 2 2 % (6/ 2 7)。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4%和 80 % ,均P >0 .0 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 1 % (3/ 2 7)和 7%(2 / 2 7)。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 2∶1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 1∶1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