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杜慧玉 《广东药学》1997,7(3):32-33
本文对延胡索的一种伪品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的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延胡索的一种伪品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的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3.
汪群红 《海峡药学》2008,20(12):68-69
目的保证临床准确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来源、产地、性状、显擞、理化、薄层层析各个方面进行鉴别。结果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为延胡索乙素.而混淆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甚微,或几乎不合,因而功效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混淆品不能代替延胡索使用。  相似文献   

4.
延胡索与同属其他植物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英 《中国药业》2009,18(20):70-71
目的辨别延胡索真伪,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从来源、产地、化学成分性状及理化鉴别等方面予以鉴别。结果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为延胡索乙素,而混淆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甚微或几乎没有,因而功效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延胡索混淆品不能代替延胡索使用,临床应注意鉴别,使用正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癌痛栓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冰片、灵猫香进行了定性鉴别;用薄层分光光度法对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易于区别;本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5-25μg,平均回收率102.11%,RSD为1.12%。结论: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可做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萍  谢晓梅  周瑾 《安徽医药》2008,12(3):224-225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鉴别延胡索药材多种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采用两次展开薄层色谱法。结果薄层板在紫外灯(365 nm)下观察,供试品中延胡索乙素,小檗碱,巴马汀3种有效成分被检识。结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鉴别延胡索药材提供了更为有效薄层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友灵擦剂中延胡索和何首乌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版中国药典对中药延胡索和何首乌药材均做了薄层定性鉴别.但在该复方制剂中对二者未见薄层报道.本文对含有上述二种药材的骨友灵擦剂进行薄层研究,方法简便,清晰.1延胡索的薄层鉴别取骨友灵擦剂25mL,加氨试液使成碱性(pH9~10).用乙醚10mL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按比例取缺延胡索的复方制剂中各药材粉末,加70%乙醇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加氨试液使成碱性(pH9~10),用乙醚10mL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  相似文献   

8.
糖络通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糖络通胶囊中的黄连、西洋参、何首乌、延胡索的鉴别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鉴别糖络通胶囊中的黄连、西洋参、何首乌、延胡索。结果 对处方中的四味药材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斑点清晰.相互间分离良好,专属性强。空白实验表明阴性样品对药材的鉴别没有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糖络通胶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延胡索及其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研究中药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样品中生物碱进行提取,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延胡索及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延胡索和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2.219mg/g和3.422mg/g,配伍后较延胡索单品中生物碱含量高1.203mg/g,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川楝子与延胡索配伍,对其生物碱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荮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学名的考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考证了东北延胡索的学名沿革,并且依据一些分类学者的形态分类学观点以及结合化学分类学观点,将东北延胡索归属为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var amurensis Maxim.,同时变种不分设4个变型,其块茎均可同东北延胡索。  相似文献   

11.
考证了东北延胡索的学名沿革,并且依据一些分类学者的形态分类学观点以及结合化学分类学观点,将东北延胡索归属为CorydalisambiguaCham.etSchlecht.var.amurensisMaxim.,同时变种下分设4个变型,其块茎均可同东北延胡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我国西南产麻黄——丽江麻黄Ephedra likiangensis Florin、匍枝丽江麻黄E.likiangensis f.mairei(Florin)C.Y.Cheng、藏麻黄E.saxatilis Royle ex Florin、山岭麻黄E.gerardiana Wall、垫状山岭麻黄E.gerardiana Var.congesta C.Y.Cheng、矮麻黄E.minuta Florin和异株矮麻黄E.minuta var.dioeca C.Y.Cheng,以及形态组织特征较特殊的宁夏产斑子麻黄E.lepidosperma C.Y.Cheng、新疆产窄膜麻黄E.lomatolepis Schrenk,西藏产西藏中麻黄E.intermedia var.tibetica Stapf的生药形态组织学研究结果。并根据对国产麻黄的生药形态组织学的系统研究结果,分别编写了各种国产麻黄(包括13种3变种1变型)的生药性状和生药显微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在广西发现的黄皮属(Clausena Burm f.)一个新变种四棱黄皮(Clausena excavda var .qudrangulata Z.J.Yu et C.Y.Wong)和一个新种丽达黄皮(Clausena inolida Z.J.Yu et C.Y.Wong),并详尽地描术字它们的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延胡索合剂对吡柔比星外渗性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吡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对照组、延胡索合剂1组(外渗后30 min湿敷)、延胡索合剂2组(外渗后d 3湿敷)和如意金黄散组(外渗后30 min湿敷)的外渗性损伤面积、程度和愈合时间;各组在外渗后d 1,4,7,11,18取1只小鼠,切除损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延胡索合剂组和如意金黄散组的外渗性损伤面积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余3组相比,延胡索合剂1组外渗性损伤面积明显缩小,愈合时间缩短(P<0.05)。镜下观察显示,延胡索合剂1组损伤程度轻,溃疡发生较晚,组织修复早,损伤组织中VEGF和EGFR的表达明显上调,高峰提前。结论:延胡索合剂对小鼠吡柔比星外渗性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疗效优于如意金黄散,其促进损伤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促使早期损伤组织释放EGFR和VEGF,促进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海风藤的原植物——腺鳞蒟与山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模式产地的山药Piper haneei Maxim, var, hancei Maxim,和腺鳞蒟P. kancei Maxim var. squamiglanduferum Fan var. nov.进行了原植物形态特征和花序轴、花序梗、茎、叶的显微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的TLC及UV比较。挥发油的GC—MS研究共鉴定出38个成分,其中28个是胡椒属植物中首次报道的成分。结果证明了在福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山药的腺鳞蒟与模式产地的山药有较大差别,尤其是腺鳞蒟叶上表面有腺鳞,是迄今为止第1个发现具有腺鳞的胡椒属植物。据此把腺鳞蒟作为新变种从山药中分出。腺鳞药是福建南部海风藤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鸡西地区栽培黑水缬草根和根茎的显微构造.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并进行显微成像.结论:为进一步制定黑水缬草的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丹参与白花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在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同条件栽种丹参和白花丹参,比较二者产量,HPLC法测定二者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产量要比白花丹参高的多,但二者在成分含量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二者药材质量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以种植丹参收益高。  相似文献   

18.
诃子类药材的数码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来自全国10个地区的诃子类商品药材进行鉴定,为诃子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诃子类药材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商品药材基源植物分别为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和绒毛诃子T.chebula Rerz.var.tomantella Kurt.。主流品种是绒毛诃子(占4/5),诃子居次(1/5)。结论所拍摄的数码显微照片首次真实、直观地反映了诃子类药材的显微结构,同时也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9.
黑水缬草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描述了黑水缬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黑水缬草的鏊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福建省武夷山土壤中分离到一些马杜拉放线菌,其中编号80-A_(7a)、 80-A_5、80-_A_6,80-A_1、80-A_2、80-A_(20)和80-19等七株分别定为两个新变种:80-A_(7a)、80-A_5、80-A_6定名为绿黄马杜拉放线菌福建新变种 Actinomadura viridoflava var.fujianensis nov.var.1991;80-A_1、80-A_2、80-A_(20) 、80-19定名为天兰马杜拉放线菌青灰绿新变种 Actinomadura coeru-lea var.caesiagreen nov.var.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