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现代社会的时尚符号,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正是对民众的智慧和自我表达的真实反映。它的普遍传播已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定义、分类以及特点总结上。在此借助语用学三大理论之一的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在保真度、多产性以及长寿性方面均表现较高的值,也符合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是模因的载体之一,反过来制约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是模因的有效载体,它促进了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但也有消极的语言模因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利用语言模因论的复制、传播特点和规律去管理媒体语言的使用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角度看,语言模因论对英语语音教学尤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网站标语为研究对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揭示了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便是语言模因保留、选择、变异的过程,并提出关于企业网站标语中强势模因的构建模式,旨在为企业网站标语的创作提供一些系统性的指导意见,为开拓并完善语言模因研究提供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拟运用语言模因论对“山寨”一词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进行研究,指出“山寨”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模因,它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对文化发展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新理论.随着模因论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领域研究中.模因论在语言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语言的发展与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同时在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实践过程中,也有效推动了模因论自身发展.基于模因论的大学生流行语分析对于我国当代汉语流行语的应用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通过对模因论的理论概念、表现形式以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大学生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9,(8):234-239
模因论是一种主要用于阐释文化的进化过程与规律的新理论,这一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严格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模因。青年是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主体,青年流行文化的正义感催生了具有挑战精神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创新性催生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身份认同催生了具有角色定位感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催生了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模因,青年流行文化的娱乐性催生了具有戏谑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被”字句不同,近两年蹿红网络的“被XX”现象中,“XX”部分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甚至是英文字母、单词缩写或音译。“被XX”模因因子是典型的表现型模因,在外形保持统一的基础上,变换“XX”部分的内容来表达不同的意思,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迅速感染宿主,进入宿主记忆并得以复制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模因地图(MM)是模因论发展中的一个新领域,目前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由O’Reilly在2000年提出的,相当于直观的商业模型图,已经在营销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二是2009年澳大利亚学者John Paull提出的"8"字形的地图模型,它可以在视觉上展示模因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播和扩散的,具有较好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同时,Paull提出了模因地图法,为模因学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此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过程和仿拟种类进行阐释,认为仿拟过程遵循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而仿拟种类正是语言模因传播的两种形式,以期能为仿拟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委婉语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语言模因的新分支,网络委婉语的传播既要符合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语境,又要迎合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而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委婉语模因的传播方式和特征.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和归纳两类网络委婉语的模因传播方式--同义异形式和同形异义式,进而指出其发展和进化需吻合一定的模因传播特征:即时代性、创新性、经济性、形象性、含蓄性和包容性,从而有效减少文化冲突,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传承和积淀,为语言模因的进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模因的传播特性,探讨了模因传播过程对翻译的影响,并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归化翻译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找到与源语言文本中相似的模因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模因,适用于文化接触的初期阶段;而异化翻译法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及语言,这样就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增加了异质文化的信息。异化翻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说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理解文化进化与语言学习的本质联系,立足于模因论,结合对当前语言现状的分析,指出模仿和创新是模因传播的必要条件,通过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两种方式,语言才能够进化更新。认为该理论为经典背诵和文本创新提供了确凿的理据,有助于扭转把语言学习认为是技能培训的传统观点,从而最终确立语言学习是一种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思想建构过程,模因论对语言教学起到了系统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从模因论视角,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译者的重要使命即译者解码源语模因及用目的语模因重新编码以传播源语模因在此过程中使得以凸显.文章以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为指导,通过构建汉语公示语模因在翻译活动中的传播路径,尝试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翻译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认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两种传播方式同样适用于汉语公示语的英译.译者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对汉语公示语源语模因予以巧妙编码,发挥公示语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应有的功能,更好地为来华外国人士提供各种便利.  相似文献   

17.
人类语言模因的传递是以基因般的模式进行的。从翻译的角度看,翻译要实现的是一种语言模因跨语言环境的复制和传播,这一过程是由译者对源语语言模因的解码、编码和新的语言模因在目的语中的传播两部分构成的。文章以基因型网络文化用语模因为例,探讨了基因型语言模因的翻译和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希腊经典神话深入到英语语言的方方面面,留给我们众多的词汇,它们流传至今,经久不衰。通过对其作为成功的语言模因的模因学特点进行阐释并在分析语言模因复制传播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作为语言使用者和语言模因的宿主在这些成功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传递文化,自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界尚无从模因论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进行过任何深入探讨。基于法律语料,从词汇学、句法学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模因进行研究,细致分析法律文本及法庭用语的模因模式、特点及规律,有力促进法律语言的发展与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