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均证实,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早期、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沉积晚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油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沙四上烃源岩,之后渤南洼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相继成熟供烃,构成了三合村洼陷完整的成藏序列。东营组成藏期,边界断层未能错开三角洲砂体,渤南油气可沿统一砂体直接向三合村运聚;晚期由断层、砂体及不整合构成的复合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正是通过“早期统一砂体运移”和“断层—砂体—不整合复合运移”等方式向三合村洼陷内部及其南部斜坡运聚,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新生界地层异常压力的分布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和四段地层中广泛发育异常压力,且以超压为主。自沙河街组沉积以来,超压系统开始发育;东营组沉积末期,超压系统逐渐增大。渐新世末喜山运动II幕时期,地层抬升剥蚀,发育负压系统;中新统馆陶组沉积时期,超压系统再次迅速增大;直至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达到最大范围和最高值。现今凹陷2 200 m以上地层基本为常压,2 200 m以下开始出现明显压力异常。沙河街组高沉积速率导致的欠压实,引发了该时期超压系统的形成,而粘土矿物脱水和烃类大量生成造成了晚期超压系统的发育。结合油气成藏期次研究表明,东营组末期、馆陶组末期及明化镇组—第四系沉积时期,超压系统与凹陷的3期成藏期次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暗示生烃作用是超压的重要成因,超压又是油气运移的良好动力。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成了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的优质储层,为深层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深层油气成藏系统的油气藏分布与断陷盆地结构、沉积储层发育和成藏动力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自源型"及"他源型"油气成藏模式有序分布;缓坡带红层和滩坝砂岩及陡坡带砂砾岩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是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5.
论述了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一下第三系的油气藏特征,总结了成藏模式。沔阳凹陷油藏类型以构造油藏为主,少量岩性油藏。新沟嘴组下段油气来源于自身的烃源岩,凹陷中北部以侧向排烃为主,潜江组沉积末期是其生排烃和油气运移的关键时刻,油气主要富集于距离成熟烃源体最近的鼻状隆起带内。白垩系为多源次生成藏,垂向排烃为主,油气主要富集于大断层上升盘的构造圈闭中。主要成藏模式有五种,自源一侧向排烃一封闭型是最有效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周口坳陷石炭—二叠系保存较好,面积较大,油气显示普遍。通过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圈闭条件、油气成藏期次、油气聚集类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石炭—二叠系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古生新储”型是倪丘集地区重要的油气聚集类型;周口坳陷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类型的构造圈闭;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顶部风化壳为岩溶地貌圈闭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是石炭—二叠系最重要的油气生成和运聚期,并存在“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和古潜山型3种油气聚集类型;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圈闭定型期和油气运聚期的有效配置以及古近纪构造格局。研究区石炭—二叠系资源潜力较大,成藏条件有利,富集规律明显,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南北紧邻的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二者在烃源岩组成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由沙四上和沙三下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占91%),以岩性、构造背斜和断块油气藏为主;沾化凹陷源岩主要由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占90%),以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通过对沉降过程和断陷伸展特征的分析认为,油气分布受断陷构造运动、沉积中心迁移及有效烃源岩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其它相邻地区的成藏特征。在分析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沙二段主要油气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渍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且消二上、沙二下油气藏特征不相同的观点,总结了该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营-惠民凹陷孔店期原型盆地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惠民凹陷隶属渤海湾盆地,位于济阳坳陷的南部,古新统和始新统的下部的孔店组中已获工业性油气流。孔店组的含油气远景与控制形成油气藏各要素的孔店期盆地原型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分析构造演化剖面沉积相图,认为孔店期原型盆地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盆地长轴方向整体为近东西向,主要的控制性断层是北东东向的宁南断层、无南断层西段和陈南断层西段,北西向的陈南断层东段、无南断层东段和石村断层有重要影响。北西向构造的影响在东部大于西部,孔店早期大于晚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由安第斯型向西太平洋型转化导致上地幔隆升作用的加剧和郯庐断层由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的转化是东营—惠民凹陷孔店期盆地发育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组合后认为,该带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并且具备形成异常压力封存箱的条件。根据成藏组合要素和发育匹配关系,将该带的成藏组合分为以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生、三叠系和侏罗系储的下部自生自储型,以及以侏罗系和第三系烃源岩生、白垩系和第三系储的上部下生上储型两大类,进而细分为二叠系—侏罗系深部组合、侏罗系中部组合和第三系上部组合3个亚类。通过对生储盖层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成藏组合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盖层和异常压力封闭,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上部下生上储成藏组合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组合。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烃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阳凹陷存在两种地球化学性质不同的原油一种是以Es1下段富烃页岩为源岩的未熟-低熟油,它是由可溶有机质、早期生油的有机显微组分和富硫干酪根作用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正常的干酪根热降解成熟原油.该文从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和Es1下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来源、形成环境、成烃条件和成藏条件,为未熟-低熟油的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讨论了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受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发育为特色,油气藏的类型在纵向上和平面上都有一定的展布规律。油气主要富集于受断裂和古隆起控制的正向构造带中,油气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构造背景及油气源条件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商地区火山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运用火山岩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孔渗及压汞分析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商地区沙一段火山岩储层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以火山角砾岩与凝灰岩为主,它们在测井响应上具有不同的特征.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溶蚀孔及构造缝,孔隙结构具有小孔细喉、孔喉连通性与分选性差的特点,这是导致岩石孔渗相关性不好的内在因素.火山岩相影响着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发育,火山碎屑流相中上部及爆发坍落相顶部为有利的储集相带,是今后寻找火山岩油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评价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济阳坳陷对比,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具备潜山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以已有的钻井作控制,提取了各关键井的储层条件、烃源条件和盖层条件作为成藏条件评价的源参数,以油气显示级别作为成藏条件的指示参数,建立了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对东濮凹陷各关键井上古生界潜山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评价.通过对3种评价源参数的分布进行平面分区,对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平面预测,结果表明中央隆起带是上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近期文古2井在上古生界的工业油气流突破证实了模型的预测结果.对该油气藏的解剖表明,在煤系之上的、埋藏较浅的、厚层粗粒的砂岩应是上古生界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6.
受边界断裂和滨县凸起的控制,滨南油田北部边缘下第三系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等不同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文中对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类型及相应的地震相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模式,并总结了砂砾岩扇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以及成藏类型和规律。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上述规律和研究方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富集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气藏是否处于有利烃源岩范围内、油气藏所处古地貌背景、油气运移方式及距离等因素 ,把歧口凹陷中浅层油气藏划分为内、中、外 3个环状含油带。阐述了区内中浅层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 ,提出了本区中浅层油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一期成藏 +幕式成藏模式是内、中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 ,而阶梯式运移成藏模式则是外含油带的主要成藏模式。本区中浅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中隆和斜坡带  相似文献   

18.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油气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应力场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夏口断裂带不同走向段、不同时期泥岩沾污因子和断面正应力的大小,并结合断层的力学性质、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夏口断裂带的断层封闭史研究,重塑了夏口断裂带的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异常高压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作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沙四段烃源岩普遍存在异常高压,泥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异常高压产生的主要因素,异常高压的高值区与暗色泥岩厚度大的地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现今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2700~3500 m的深度范围,随着深度的增加,异常高压范围增大。应用异常高压研究成藏作用时,要考虑异常高压的时代性。烃源岩中现今异常高压对油藏的保存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未来油源灶;古异常高压对排烃是有效的,油气的主要富集区位于大规模生烃后的古异常低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