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和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发作时间、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及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T所测双侧肺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36例.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总的消融时间为(158.0±29.5)min对(158.0±28.4)min(P=0.95),平均透视时间为(41.4±9.9)min对(37.7±9.5)min(P=0.23).所有患者随访9个月,房颤事件的复发率为32.5%对3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两种消融策略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2例.结论 单消融导管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郭长磊  李红军 《山东医药》2010,50(49):47-4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心衰患者按是否存在房颤分为房颤组、窦性心律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浆BNP、NYHA分级以及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①房颤组血浆BNP浓度高于窦性心律组,在相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亚组中,房颤组BNP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组中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②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r=0.794,P〈0.01)、房颤持续时间(r=0.698,P〈0.01)、左心房大小(r=0.739,P〈0.01)、左室大小(r=0.839,P〈0.01)呈正相关。结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且与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左室内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使用可调弯韒(Agilis NxT鞘)的经验。方法 15例房颤患者采用Agilis NxT鞘进行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11例,持续性房颤4例。穿刺房间隔,双侧肺静脉造影后,在EnSite VelocityTMv.3.0指导下构建左房几何模型,先行双侧肺静脉电学隔离,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合并典型心房扑动患者继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而后持续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在窦性心律下行左房高密度标测,若有低电压区或碎裂电位,继续行基质改良。结果 15例均完成4根肺静脉电学隔离。持续性房颤中,4例完成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复律后在窦性心律下行左房高密度标测2例后壁有低电压区,遂完成两侧消融圈后壁线消融;2例右下肺静脉前庭双电位与碎裂电位,行基质改良。阵发性房颤患者中,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1例合并冠状窦口房性心动过速消融。右、左肺静脉隔离时间分别为(20.9±5.7)min、(19.2±7.1)min。没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2±1.6)个月,1(6.7%)例3月后有房颤发作。结论在房颤导管消融过程中,使用Agilis NxT鞘,能便利消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CARTO系统引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消融术式导管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住院并随访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老年房颤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0~76(66.78±4.09)岁。其中阵发性房颤43例,持续性房颤5例,永久性房颤(<2年)2例。采取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以环肺静脉口消融术为核心联合其他术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术后连续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复发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显示,术后1年消融成功率为80%。术后发生心包填塞1例(2%),经心包穿刺置管术后缓解;术后发生无压塞症状的心包少量积液2例(4%),术后出现双侧少量渗出性胸腔积液1例(2%);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4%)。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成功的(成功组)40例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房内径(LAD)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窦性心律未能维持的(复发组)10例患者,LA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平均LAD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64±1.12) vs (0.40±0.61)mm,P<0.01],但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共复发10例(20%),其中2例(4%)为永久性房颤患者,3例(6%)为持续性房颤患者,5例(10%)为阵发性房颤患者。老年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和术前LAD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要术式的导管消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慢性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在Carto系统指引下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消融线距离肺静脉口部20~30mm。以心房-肺静脉间电传导完全被阻滞作为消融终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及射血分数(EF),评价心功能变化。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2.8±5.4)个月,复发6例(3个月空白期后),有2例进行了二次消融,未再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LAD、左室EF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恢复窦性心律、逆转心房重构、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合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存在一定挑战,本研究拟评价这类患者房间隔穿刺及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共入选16例[年龄(56±12)岁,10例男性]房缺封堵术后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6例。房间隔封堵器之外无穿刺空间者直接穿刺封堵器,在球囊扩张辅助下建立左房入路后单导管完成所有操作。阵发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线性消融并实现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中,房间隔穿刺成功率100%,11例(A组)直接穿刺房间隔成功,5例(B组)穿刺封堵器并经球囊扩张后长鞘可顺利通过。与A组比较,B组房间隔穿刺操作时间[(38±8)min vs(5±3)min]、总透视时间[(54±15)min vs(31±11)min)]以及总手术时间[(224±36)min vs(165±35)min)]显著延长,P均〈0.05。除B组中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传导阻滞之外,所有患者实现既定手术终点,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经胸超声未见房间隔水平左向右分流。平均随访(16±6)个月,12例(75%)患者维持稳定窦性心律。结论房缺封堵术后合并的房颤经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球囊扩张辅助下可直接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获得左房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的肺静脉前庭导管消融与单导管技术隔离肺静脉前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方法学和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有1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分为环肺电极组54例和单导管消融组81例,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下房颤导管消融.行双侧肺静脉前庭隔离后,比较两组的安全性、时效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环肺电极组肺静脉前庭隔离52例(96.3%),单导管消融组78例(96.3%),两组隔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操作时间上,单导管消融组明显快于环肺电极组[(76±41) min比(101±32) min,P<0.05].单导管消融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环肺电极组[(12±6.1) min比(24±6.5) min,P<0.05].随访8个月,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成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环肺电极组43例(79.6%),单导管消融组67例(8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肺电极组有2例肺静脉缩窄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消融,单导管消融优于环肺静脉电极指引下导管消融,应用单导管技术定位缝隙实现肺静脉前庭的完全隔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5例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重建左房和肺静脉前庭,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消融终点为同侧肺静脉电隔离。结果中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23例患者保持窦性心律。在消融后3个月行心超检查,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6mm降至34.5mm;未成功维持窦律者左房从38.4mm升至42.8mm,有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前后各组病人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成功维持窦性心律患者扩大的左心房回缩,而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左房进一步扩大,房颤的导管消融对心脏的收缩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CM)伴心房颤动(房颤),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因HCM伴房颤且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至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导航下环肺静脉消融术达到同侧肺静脉隔离,对持续性房颤再行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及线性消融。消融术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于消融术后1、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症状后立即行常规心电图,随访治疗效果。结果共11例HCM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年龄(52±17)岁,女性2例。其中6例为阵发性房颤,5例为持续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后4周有1例因急性左心功能不良死亡,其余10例有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接受消融术。随访(14±10)个月,共有7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成功率64%,未发生消融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维持窦性心律者左心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mmVS(46±4)mm,0.64±0.05VS0.66±0.04,P〉0.05],心功能改善(2.0±0.7VS1.2±0.4,P〈0.05,NYHA分级)。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治疗HCM伴房颤安全且有效,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omp 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 s,CFAEs)消融及环肺静脉电隔离(c ircum ferential pu lmonary ve in isolation,CPVI)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AF患者36例,首先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然后进行左房CFAEs消融,消融中恢复窦性心律则予以诱发AF;结束CFAEs消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进行电复律。结果 36例患者完成CPVI及CFAEs消融,5例恢复窦性心律;4例于消融中转为房扑;27例患者完成左房CFAEs消融后仍为房颤节律,31例患者进行了电复律,2例患者电复律失败继续进行了线性消融。平均随访12±2个月,CFAEs+CPVI组3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67.6%。结论联合CFAEs+CPVI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入选38例慢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房颤有无复发对左心房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31例慢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3.45±1.46)个月,将其按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15例)和非复发组(16例)。随访结果如下:(1)消融术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超声指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复发组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非复发组消融术后12个月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38.73±3.77)mmvs.(41.86±4.73)mm,P0.01],左心房上下径较术前减小[(58.03±4.31)mmvs.(61.70±3.80)mm,P0.01],左心房左右径较术前减小[(43.93±6.06)mmvs.(46.08±6.62)mm,P0.01],左心房最大容积较术前减小[(75.78±22.27)mLvs.(83.18±24.29)mL,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45.85±4.98)mmvs.(48.26±5.36)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较术前减小[(28.74±4.27)mmvs.(31.44±5.32)mm,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68.03%±4.58%vs.62.75%±7.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窦律能使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及左心室逆向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患者369例,复发定义为消融1个月后发生持续30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以体重指数≥25.0kg/m2做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结果369例中超重和肥胖199例,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径在超重和肥胖组显著大于非超重和肥胖组(40.2±6.0mmvs36.6±6.5mm,P<0.001;49.1±7.1mmvs46.9±6.6mm,P=0.003)。随访459±181天,超重和肥胖组复发率为40.2%,非超重和肥胖组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4)。单因素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是导管消融复发的预测因素。经校正房颤病程、房颤类型、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1.67,95%可信区间1.13~2.46,P=0.009)。进一步校正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径,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左房前后径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危险比=1.04,95%可信区间1.01~1.08,P=0.01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影响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左房增大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作肺静脉造影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3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无肺静脉造影组(n=18)和肺静脉造影组(n=16),无肺静脉造影组不作肺静脉造影,余步骤与肺静脉造影组相同,两组均在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重建左心房及肺静脉,再分别行左、右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终点为肺静脉与心房完全电隔离。结果无肺静脉造影组消融术时间[(92.78±19.46)minvs.(106.44±20.18)min,P0.05]及X-线曝光时间[(11.47±4.32)minvs.(16.06±8.72)min,P0.05]少于肺静脉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心房三维重建时间[(6.22±2.65)minvs.(6.31±3.00)min,P0.05]、左、右侧环肺静脉消融时间[(21.61±7.66)minvs.(20.50±8.09)min,P0.05;(17.33±10.22)minvs.(17.48±7.86)min,P0.05]及即刻消融成功率[100%(18/18)vs.100%(16/16),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作肺静脉造影,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房颤消融治疗,可达到相同消融效果,可节省消融术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手术步骤、耗材和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及术后心功能和左房内径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接受RFC治疗的房颤患者的资料。在三维电解剖标测(EAM)系统指导下对该28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前,术后3、6月用心脏超声仪评价心功能及左房内径的变化;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RFCA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肺静脉隔离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8例患者中有27例(96.4%)未复发房颤,与术前比较,心脏超声检查示左房内径[(37.3±4.8)mm比(34.1±4.6)mm]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9.8±8.7)%比(64.2±6.8)%]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心功能和左房内径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递进式射频消融对于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在接触式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尽量终止心房颤动。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1)术中有40%的患者在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余经过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2)术后有15%的患者为阵发性心房扑动,8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3)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0%±15.00%vs.36.50%±19.50%,P<0.05)。结论对于高度选择性的伴有心脏扩大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递进式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的,术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同时心腔发生了逆重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得以改善,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房纤颤在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中的比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HFPEF患者86例。依照是否存在心房纤颤病史或人院时心电图检查是否存在心房纤颤分为房颤组、非房颤组,并比较两组的特征。结果HFPEF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34.9%。房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房颤组[(71.6±8.97)岁与(62.71±17.79)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室间隔厚度、肾功能不全和感染性疾病依次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相关。心房纤颤与左房内径相关性较好。结论心房纤颤是HFPEF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左心房容积增大是房颤的主要临床特征。心房纤颤可能是HFPEF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房室旁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在射频消融术中对房颤发作的预防价值。选择有阵发性房颤史的预激综合征患者 4 7例 ,在行射频消融术前 2周口服胺碘酮0 .2g,每日 2次 ;4 5例未服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者作对照组。心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前传、逆传不应期(ERP) ,记录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诱发率和房颤的发生次数、发作时间及发作时的心室率 ,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胺碘酮组旁道前传、逆传ERP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 ( 3 19± 4 8vs 2 3 5± 2 6ms ;3 0 5± 5 6vs2 4 0± 2 3ms,P均 <0 .0 1)。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 85 .1%vs 87.2 %) ,而胺碘酮组房颤的发作次数显著降低 ( 19.1%vs 60 .0 %,P <0 .0 1) ,发作时间显著缩短 ( 8.2± 4 .3vs2 3 .6± 11.7min ,P <0 .0 1) ,房颤发作时的心室率显著减慢 ( 12 7± 2 8vs 165± 3 4次 /分 ,P <0 .0 1) ,胺碘酮组消融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10 0 %vs 95 .6%,P >0 .0 5 ) ,但手术操作与X线透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115 .6± 4 1.2vs 15 3 .1± 5 0 .6min ;3 5 .8± 16.4vs 4 9.3± 2 0 .2min ,P均 <0 .0 1)。结论 :胺碘酮可以有效预防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国产ColumbusTM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术中两次穿刺房间隔成功后送入环形标测电极和冷盐水灌注消融电极导管,使用Columbus系统构建左房和肺静脉电解剖结构后行房颤消融。另取10例使用CaaoXP系统辅助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均成功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和必的线性消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建模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放电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4)minVS(9±4)min;(13±3)minVS(4±5)min;(35±8)minVS(33±9)min,P均〉0.05]。实验组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5±20)minvs(120±17)min,P〈O.05]。两组在术中、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后至少1年的随访时间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复发。结论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已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256例,消融终点定义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二尖瓣峡部和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双向阻断且碎裂电位消失。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n=43)和无复发组(n=213)。通过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探讨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19.5±3.6)个月随访,与无复发组相比,房颤复发组患者右心房内径较大,为(53.31±6.55)mm 对(48.74±5.87)mm;房颤持续时间较长,为(81.83±45.75)个月对(53.16±40.23)个月;左心房内径较大,为(49.85±6.82)mm 对(46.77±5.83)mm,P 均<0.01。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增大(OR=1.01,95%CI:1.01~1.28,P <0.05),右心房内径增大(OR=2.85,95%CI:1.15~7.03,P <0.05)、房颤持续时间延长(OR=1.01,95%CI:1.01~1.02,P <0.05)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除左心房内径和房颤持续时间外,右心房内径增大也是已达到消融终点的长程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与心房颤动(房颤)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在CARTO3系统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并恢复窦性心律,术中对消融压力-时间曲线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是否复发,根据术后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压力数据进行两组比较,探讨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与房颤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房颤复发18例,未复发51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左房前后径:[(45 ± 7) vs.(39 ± 7)] mm, P<0.05,首次发现房颤至手术时间 [24(8,60)月 vs. 7(1,24)月, P<0.01)],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5.64 ± 0.59) vs. (5.06 ± 0.46), P<0.01,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融导管压力变异性和左房前后径可做为房颤患者首次射频消融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95%置信区间、P值分别为(9.489, 2.080~43.280,P<0.01)和(1.152,1.019~1.302, P<0.05)。 结论 压力变异性及左房前后径可做为心房颤动患者首次行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