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siRNA干扰叉头框C2(FOXC2)对乳腺癌中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CD4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常规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再通过乳腺球形成实验培养、筛选乳腺癌CSC;将FOXC2-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乳腺癌CSC,同时将转染载体的CSC作为空白对照。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C2-siRNA对FOXC2的干扰效应,再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44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均以空白对照的表达量作为参照进行分析。 结果:从MCF-7细胞株中成功培养出乳腺癌CSC。与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乳腺癌CSC比较,转染FOXC2-siRNA的乳腺癌CSC中FOXC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509;P=0.00001),同时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降低(P=0.00848;P=0.00218)。 结论:干扰乳腺癌CSC中FOXC2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CSC中CD44 mRNA及蛋白的表达,FOXC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通过调控CD44来介导乳腺癌CSC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CR+PR)为84.4%;新辅助化疗后BCSG1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O.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BCSG1分子和蛋白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84,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与MCF-7/ADR的 Notch1 表达、成球能力、干细胞池比例及干细胞内Notch1的表达,探讨Notch1 在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MCF-7/ADR 及表型为ALDH1+/CD44+/CD24- 乳腺癌干细胞中Notch1 的表达;无血清培养检测MCF-7及MCF-7/ADR 的成球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与MCF-7/ADR的干细胞比例并分选干细胞.结果 MCF-7/ADR的Notch1 的表达明显高于MCF-7(0.0748±0.0043比0.0461±0.0022,P<0.05),微球体形成能力也明显高于MCF-7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比例,MCF-7/ADR高于MCF-7(11.40%比1.89%);分选出的干细胞Notch1 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干细胞(0.3096±0.0324比0.0428±0.0061,P <0.05).结论 Notch1 在乳腺癌及乳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干预Notch1 可能可以逆转乳腺癌治疗的耐药.  相似文献   

4.
CD105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及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肝组织CD10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的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 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 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0);中心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81,P=0.43)。中心癌组织、边缘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对照组肝组织,且其高表达水平与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Syndecan-1和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u GQ  Zhao ZS  Tang QL  Xu W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62-1064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syndecan-1和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18例胃癌组织中syndecan-1mRNA及乙酰肝素酶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4%和55.9%;syndecan-1 mRNA及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X^2=32.95,P=0.001;X^2=23.19,P=0.001)、脉管侵犯(X^2=46.22,P=0.001;X^2=33.78,P=0.001)、淋巴结转移(X^2=28.62,P=0.001;X^2=25.43,P=0.001)和远处转移(X^2=63.30,P=0.001;X^2=65.76,P=0.001)密切相关;而syndecan-1 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X^2=6.25,P=0.012)。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与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44,P=0.001);Syndecan-1 mRNA低表达病例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结论Syndecan-1 mRNA低表达和乙酰肝素酶mRNA高表达参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是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癌基因DJ-1表达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ence,MDR)的影响。方法将构建的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至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MDR 1 mR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DJ-1 shRNA靶向干预MCF-7/ADM细胞DJ-1表达后,DJ-1 shRNA组细胞MDR 1 mRNA和P-gp表达水平较空白与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 1);细胞内Adriamycin浓度明显增加;细胞对Adriamycin的敏感性增强2.6 8倍。结论 DJ-1shRNA可降低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MDR,为研究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和人敏感乳腺癌细胞MCF-7,MTT法检测MCF-7/ADR细胞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两种细胞GCS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GC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F-7/ADR细胞耐药倍数为53倍,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细胞均有GCSmRNA表达,且MCF-7/ADR细胞GCSmRNA表达水平较MCF-7细胞有显著升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二者GCS蛋白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CS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GCS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GCS在耐药乳腺癌细胞的高表达证明GCS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为肿瘤耐药的逆转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压力下,乳腺癌启动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能力以及DNA损伤修复机制在乳腺癌启动细胞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获取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AdrR/MCF-7,球囊培养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自我更新功能,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4+/CD24-细胞和侧群细胞的比例,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断裂程度。结果 AdrR/MCF-7的球囊形成率高于MCF-7([8.71±0.71)%vs(3.94±1.90)%,P〈0.05];AdrR/MCF-7中高表达CD44+/CD24-([59.27±4.86)%vs(1.86±0.60)%,P〈0.001],并含有更高比例的侧群细胞([8.43±1.82)%vs(0.20±0.10)%,P〈0.01];AdrR/MCF-7比MCF-7能更加迅速地修复阿霉素引起的DNA损伤,拖尾消失(28.33±21.60vs315.00±24.54),且伴有Chk2的异常激活。干预Chk2的激活可以降低乳腺癌启动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凋亡细胞比例由(4.86±0.89)%增加至(19.17±0.70)%。结论乳腺癌启动细胞的化疗耐药性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有关,该功能与Chk2的异常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P=0.015;CD133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P=0.019)、有血管浸润(CD44P=0.043;CD133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P=0.002:CD133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P=0.006;CD133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P=0.034;CD133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蛋白的共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 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 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 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326)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分析MCF-7、MCF-7/ADR及MDA-MB-231中cD326表达情况;细胞计数法(CCK-8法)检测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的CD326阳性和阴性细胞亚群体外对表阿霉素、多西他赛耐药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乳腺相关耐药基因(BCRP)的表达情况.结果 MCF-7/ADR中CD326的表达(31.03%)明显高于亲本株MCF-7(27.02%),MDA-MB-231中CD326的表达(33.43%)明显高于MCF-7及MCF-7/ADR;MCF-7和MDA-MB-231中CD326阳性细胞亚群对表阿霉素及低浓度多西他赛(0.25~1.0*IC50)的体外耐受性明显高于阴性细胞亚群(P<0.01),但对高浓度多西他赛(1.5~2.0* IC50)的体外耐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26阳性与阴性细胞亚群间MDR1、BCRP基因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26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耐药有关,其诱导耐药并不是通过经典的耐药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ER )表达质粒对MCF 7/ADR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耐药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Westernblot法检测MCF 7细胞和MCF 7/ADR细胞ER状态。构建ER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pCER ,导入MCF 7/ADR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结果 MCF 7细胞ER为阳性 ,MCF 7/ADR细胞ER为阴性。成功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pCER ,转染MCF 7/ADR细胞 ,获得阳性克隆MTER/ADR。与对照组相比 ,MTER/ADR生长速度增快 ,S期细胞为 17.2 3 % (对照组为 14 .66% ) ,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下降 ,阿霉素为 3mg/L时对细胞的抑制率为 45 % ,大于对照组细胞的抑制率 (为 2 4% ) ;且雌二醇 (E2 )能增加阿霉素对MTER/ADR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 MCF 7/ADR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与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缺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SK-BR-3、MCF-7中人平衡型核苷载体(hENTS)的表达及其对5氟尿嘧啶(5-Fu)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MDA-MB-231、MDA—MB-468、SK-BR-3、MCF-7细胞常规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种细胞株中hENTlmRNA及hENT2mRNA的表达。每种细胞分别在含有一定浓度序列(1.28×10^4ng/L~2.00×10^8ng/L)5-FU的培养液中培养48h。MTT法检测4种细胞株增殖,并计算其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①bENT1及hENT2mRNA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CF-7细胞中(P伊〈0.05),但其表达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NT2mRNA表达在4种细胞中均较hENT1 mRNA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TT结果显示,5-FU的IC50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株中均较在MCF-7细胞株中低(P〈0.05),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5-FU的IC50 较低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SK-BR-3)中高表达hENTs,而在5-Fu的Ic50较高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低表达hENTs或无表达。结论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细胞膜上hENTs的表达情况能显著影响5-FU的作用效果,其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可能需要依据hENTs的表达情况来选择核苷类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l33阳性胃癌起始细胞对常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KATO—III、SGC7901和MKN-45胃癌细胞株并分为未分选组、CDl33+组及CDl33一组。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分选后胃癌细胞CDl33、P—gP、Bax和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P-gP及Bcl-2蛋白的表达。CCK-8法和Hoeche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siRNA干扰MKN45细胞CDl33表达后,检测CDl33、P-gP、Bcl-2、Akt及p-Akt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CDl33+组胃癌细胞中CDl33、P—gP及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分选组及CDl33-组(均P〈0.05),而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在相同药物浓度下,5-Fu对CDl33+组的抑制率显著低于CDl33一组(P〈0.05)。5-FU处理胃癌细胞后,CDl33+组胃癌细胞中凋亡细胞比率明显低于CDl33-组及未分选组(P〈0.05)。CDl33特异siRNA干扰胃癌细胞后,干扰组P—gP、Bcl-2和p-Ak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而Bax表达水平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CDl33可能通过调节P-gp和Bcl-2的表达来促进胃癌的化疗耐药;在胃癌化疗耐药产生中,CDl33+细胞可通过P13K/Akt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Shi L  Song HP  Liu CP  Hu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83-486
目的分析乳腺癌细胞雌激素依赖性与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 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T47D、MDA-MB-435s中PCDGF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雌激素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存活情况。以ER阳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对照,用RNA干扰技术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PCDGF基因的表达,观察抑制前后雌激素依赖性的变化。结果PCDGF在4株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MDA-MB-435s中表达量最高,PCDGF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的雌激素依赖性较高,PCDGFshRNA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13中PCDGF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1.1%和86.7%)。MDA-MB-231细胞系雌激素依赖性增加的程度高于MCF-7细胞系(P〈0.05)。结论PCDGF高表达于ER阴性乳腺癌细胞,抑制其表达可能会更好的逆转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MK-2206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CCK-8法检测阿霉素与MK-2206对MCF-7细胞(阿霉素敏感)与MCF-7/ADR(阿霉素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并计算各自IC50值。根据IC50结果,选择低毒浓度阿霉素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MK-2206处理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K-2206对阿霉素耐药与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的影响。用MK-2206 单独作用MCF-7细胞与MCF-7/ADR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阿霉素与MK-2206作用后,两种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阿霉素对MCF-7/ADR的IC50值明显高于MCF-7的IC50值(P<0.05),而MK-2206对两种细胞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K-2206可明显降低阿霉素对两种细胞IC50值,但MCF-7/ADR细胞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MCF-7细胞(P<0.05);MK-2206对阿霉素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P<0.05)。不同浓度MK-2206对MCF-7/ADR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MK-2206处理后,MCF-7细胞p-(Thr308)Ak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p-(Thr246)PRAS40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MCF-7/ADR细胞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K-2206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且乳腺癌细胞耐药可能主要与该通路的PRAS40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建立顺铂耐药人胰腺癌干细胞株,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通过球体形成实验联合顺铂药物筛选建立耐顺铂胰腺癌干细胞株;MTT法计算耐药指数;免疫荧光半定量检测OCT-4、SOX-2表达水平,检测干细胞标记物;免疫荧光半定量检测MUC-1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分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侧群细胞和表面特异抗原标记(CD44+/CD24+)检测肿瘤干细胞含量.结果 耐顺铂干细胞株的耐药指数是亲代株PANC-1的71.5倍;干细胞标记物的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耐药株中OCT-4、SOX-2、MUC-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耐药干细胞株及亲代株SP细胞比例分别为(25.1±1.1)%和(7.8士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P< 0.01);耐药株及亲代株中CD44+/CD24+表型的细胞亚群分别占(20.8±1.3)%和(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P< 0.01).结论 球体形成实验联合顺铂药物筛选能建立耐顺铂胰腺癌细胞株,该细胞株能高效富集胰腺癌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标本、60例结直肠腺瘤标本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腺瘤、正常组织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9%、66.7%、2.8%,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56.7%、2.8%,各组OPN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OPN与CD44v6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17,P<0.05).结论 OPN、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瘤-癌的转化及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力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对结直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iRNA特异性靶向沉默Livin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ADM低浓度梯度递增结合大剂量间歇诱导方法建立5-FU诱导的多药耐药细胞系,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检测技术(ATP-TCA)法检测细胞耐药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ivin蛋白在MCF-7耐药细胞株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Livin SiRNA联合表柔吡星、5-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健择诱导乳腺癌MDR细胞的凋亡。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耐药情况、细胞的凋亡情况用( ±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果显示,MCF-7多药耐药细胞存在多药耐药问题;联合组MCF-7增敏(19.48±12.00) μM、MCF-7/MDR增敏(35.62±2.37) μM,与转染组与加药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iRNA特异性靶向沉默Livin基因可增强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