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传统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主要用来比较两组mRNA样品中仅在一组表达的基因克隆。在兔皮肤组织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筛选过程中,既要同时考虑到创伤与对照间的差异,又要考虑到胎兔与成年兔之间的差异。目的:获得可信的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为从根本上认识无瘢痕愈合的发生机制提供极具现实意义的前期铺垫。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42只体质量2.5~3kg健康的大耳白雌兔(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为了减少因遗传背景带来的干扰,实验设立了3组:胚胎创伤(Fetal trauma,FT)、胚胎对照(Fetal Mcontrol,FC)和成年兔创伤(Adult trauma,AT);使用自行改良的一个检测子(Tester)对应两个驱动子(Driver)改良的多重SSH技术。主要结局观察指标:①RNA抽提结果。②SSH结果。结果:分别以胚胎创伤、成年兔创伤及胚胎对照为Fester,其余两个共同为Drivers,共获得正反向杂交产物3组,由全层皮肤组织抽提的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经PCR验证分析,G3PDH的消减效率令人满意。结论:自行改良的多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都是可行的,尤其是从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差减库中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更接近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幢测宫颈癌组织中的p16抑癌基因的突变,来探讨p16抑癌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列慢性宫炎组织、30例官颈癌组织,其中宫颈癌Ⅰ期7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4例.在细胞分化程度上Ⅰ级6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癌基因p16外显因子α的突变。研究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和慢性宫颈炎组织均无p16基网突变.30倒原发宫颈癌组织有2例p16基困突变,分别为Ⅲ期1例.Ⅳ期1例,且细胞分化程度均为Ⅲ级。在宫颈癌中p16基因突变发生率为67%(2/30)。提示p16基因突变率可能随着宫颈癌的进展而增高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说明P16抑癌基因失活在宫颈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类型及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应用HPV16、18,c-Ha-ras-1及c-myc四种分子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44例子宫颈癌及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PV16、18,c-Ha-ras-1及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2/44)、7%(3/44),64%(28/44)及68%(30/44);正常子宫颈组织均为阴性。并发现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者,阳性率越低。据此,认为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PV16、c-Ha-ras-1及c-myc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及癌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类型及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应用HPV16、18,c-Ha-ras-1及c-myc四种分子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44例子宫颈癌及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PV16、18,c-Ha-ras-1及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2/44)、7%(3/44),64  相似文献   

5.
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辉  姜涛  边学海  张研  田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81-138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C-myc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7%(46/60),显著高于正常及邻近结直肠组织(P<0.01);C-myc的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呈正相关关系(r=5.540,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013,P>0.05)。结论癌基因C-myc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myc蛋白过度表达不能代表结直肠癌的肿瘤状态,不能作为判断病人预后的单独指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全球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而居于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都有约20万的妇女死于该疾病.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在近二十年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且农村高于城市,近10年来有持续上升并趋于年轻化.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10年的时间,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5年生存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为此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ction,PCR)、基因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胜利医院妇科门诊104例疑似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和34例健康查体女性,进行了宫颈细胞HPV检测.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主要用来比较两组mRNA样品中仅在一组表达的基因克隆。在兔皮肤组织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筛选过程中,既要同时考虑到创伤与对照间的差异,又要考虑到胎兔与成年兔之间的差异。目的:获得可信的无瘢痕愈合相关基因,为从根本上认识无瘢痕愈合的发生机制提供极具现实意义的前期铺垫。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42只体质量2.5~3kg健康的大耳白雌兔(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为了减少因遗传背景带来的干扰,实验设立了3组:胚胎创伤(Fetaltrauma,FT)、胚胎对照(Fetalcontrol,FC)和成年兔创伤(Adulttrau-ma,AT);使用自行改良的一个检测子(Tester)对应两个驱动子(Driver)改良的多重SSH技术。主要结局观察指标:①RNA抽提结果。②SSH结果。结果:分别以胚胎创伤、成年兔创伤及胚胎对照为Tester,其余两个共同为Drivers,共获得正反向杂交产物3组,由全层皮肤组织抽提的总RN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经PCR验证分析,G3PDH的消减效率令人满意。结论:自行改良的多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理论与实际操作方面都是可行的,尤其是从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差减文库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检测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对照,建立检测TSLC1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采用细胞株和宫颈组织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检测TSLC1基因mRNA的检测下限为每反应10个细胞或2拷贝cDNA,总不精密度为3.1%。TSLC1基因mRNA在子宫肌瘤、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5%、55%和24%。宫颈癌细胞株中未检出TSLC1基因mRNA表达。所有样本中均有GAPDH基因mRNA表达。结论该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有效检测TSLC1基因mRNA表达,是进一步研究TSLC1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提高子宫颈癌筛查阳性检出率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治疗效果监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利用PCR+反向斑点分子杂交技术,从2007年12月20日至今,共检测我院临床标本568例,其中妇产科421例,体检中心93例,门诊11例,其它科63例。[结果]我院从2007年12月20日至今共检测了临床就诊患者568例,有HPV感染的为161例,阳性率为28.35%,其中有高危亚型者124例,占21.8%,有低危亚型者28例,占4.9%,有中国人群常见亚型者9例,占1.6%。[结论]利用反向斑点技术检测高危人群HPV感染,该方法可快速准确诊断临床尖锐湿疣表面脱落细胞,妇女宫颈细胞及宫颈粘液标本中21种HPV病毒DNA的存在。568例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本研究方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15.85个百分点,在省内未见报道,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本研究结果,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防及疗效观察奠定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mRNA表达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 an探针,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作为对照,建立检测TSLC1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采用细胞株和宫颈组织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检测TSLC1基因mRNA的检测下限为每反应10个细胞或2拷贝cDNA,总不精密度为3.1%。TSLC1基因mRNA在子宫肌瘤、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75%、55%和24%。宫颈癌细胞株中未检出TSLC1基因mRNA表达。所有样本中均有GAPDH基因mRNA表达。结论该实时荧光PCR方法能够有效检测TSLC1基因mRNA表达,是进一步研究TSLC1基因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 patient with essential mixed cryoglobulinaemia (EMC) type II 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in whom immuno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studies demonstrated a clonal proliferation of B lymphocytes, is describe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probes to Ig heavy chain gene and to the oncogene bcl-2 demonstrated a translocation of bcl-2 to the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locus on chromosome 14. A sharp rise in the level of the monoclonal IgM was associated with a second genetic aberration [t(8:22) (q24:q11)]. No other clinical evidence of disease progression could be demonstrated. Low grad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with typical cyto-genetic abnormalities develop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MC and HCV. Clinical prog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second genetic abnormality involving the myc oncogene. It is possible that HCV chronic infection may indirectly influence oncogenes associated with lymphoma.  相似文献   

12.
mdm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对40例子宫CIN、21例子宫颈腺癌、62例子宫颈鳞癌和20例慢性子宫颈炎的石蜡标本中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mdm2蛋白在子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高于CIN组和慢性子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mdm2蛋白在各级CIN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③在子宫颈腺癌及鳞癌中,mdm2蛋白的表达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蛋白的表达在子宫颈癌与子宫颈良性病变间有所不同,且随子宫颈癌变程度的加重而mdm2蛋白的表达增加,故检测mdm2蛋白可能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及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定位宫颈内口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评价术前MRI和分段诊断性刮宫对Ⅱ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分析MRI和分段诊刮诊断对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观察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特点。结果 MRI和分段诊刮对Ⅱ期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Ⅱ~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56.25%(9/16)、97.80%(89/91)、91.59%(98/107)、81.81%(9/11)、92.71%(89/96)。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在动脉期形成清晰的分界面。结论 MRI术前评估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有较大价值,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差异形成的分界面有助于宫颈内口的定位,有助于MRI发现宫颈间质浸润。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健康体格检查或临床怀疑宫颈癌患者,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三维血管能量显像检查。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宫颈癌的符合率为61.9%,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达87.3%。结论经阴道三维血管能量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新生血管的分布,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是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大样本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研究,旨在探索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MR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315例,全部病例进行鼻咽部MRI检查,行自旋回波轴位、冠状、矢状位T1WI、轴位T2WI扫描及常规增强MRI扫描。结果315例患者中,254例(80.6%)有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最常受累。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其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与鼻咽病灶均匀信号不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央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结论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以咽后淋巴结最多见。鼻咽病灶位于双侧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较单侧者高。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包膜外侵犯及融合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的早期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分别经阴道超声检查及液基细胞学病理检查和组织活检,再对超声声像图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早期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经阴道超声灵敏度分别为90.9%和83.3%,特异度70.6%和60.O%,漏诊率9.1%和16.7%.结论 阴道超声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VEGF CmRNA在 5 1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以CD34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宫颈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5 1例宫颈癌组织中有 35例 ( 6 8 6 3% )VEGF CmRNA表达阳性 ,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 C的表达阳性率( 6 3 6 % ,2 1/31) ,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的宫颈癌组织 ( 2 0 0 % ,4 /2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微血管密度高的宫颈癌组织中VEGF CmRNA表达阳性率 ( 6 2 5 % ,2 0 /32 )明显高于微血管密度低的宫颈癌组织 ( 2 6 .3% ,5 /19) (P <0 0 5 )。结论 VEGF CmRNA表达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对150例宫颈病变患者(150个病灶)行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评价弹性参数诊断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诊断宫颈癌53例(53个病灶),癌前病变97例(97个病灶)。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Z=3.53,P<0.05)。当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以32.38 kPa、30.16 kPa作为诊断截断值时,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79%(46/53),90.72%(88/97),89.33%(134/150)和66.04%(35/53),80.41%(78/97),75.33%(113/150)。结论 经阴道超高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宫颈癌有重要的价值,病灶的弹性模量最大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大于弹性模量平均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肉瘤样变(C IN)和宫颈鳞癌中表达状况。方法:收集子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118例,其中正常鳞状上皮14例,C IN25例,宫颈鳞癌79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1和C D 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 yclin D1和C D K4在正常宫颈上皮、C 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伴有C yclin D1和C D K4表达水平的增高,检测其含量改变有助于宫颈鳞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