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193例,符合入选标准者共60例,27例行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3例行THA.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肢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进行比较. 结果 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2.5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2%,THA组为93.9%.空心钉内固定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3例(11.1%),骨折不愈合1例(3.7%).THA组患者中因假体松动行二次手术者2例(6.1%),另有髋关节脱位1例(3.0%). 结论对于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均采取内固定治疗;年龄小于70岁、活动能力好、骨质量好的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空心钉内固定术,保留股骨头是首选;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大于70岁的移位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有其他老年病不宜长期卧床者、髋关节本身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首选TH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关节置换组(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及内固定组(PFNA)。关节置换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81.32±3.8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5例,Ⅳ型16例,Ⅴ型3例。内固定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79.90±3.61)岁;骨折Evans分型,Ⅲ型10例,Ⅳ型15例,Ⅴ型5例。患者均因外伤致髋部肿痛、活动障碍,X线片及CT明确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39个月,平均23.4个月。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多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发生1例肌间静脉血栓及1例因摔伤导致后脱位,内固定组发生1例骨折不愈合,2例肌间静脉血栓,4例轻度压疮,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P=0.026)。末次随访时,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术后并发症更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9年6月26例(31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随访,置换前患者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或者严重疼痛,Harris评分平均(43.2±5.8)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51.8°±9.7°.记录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X线检查结果,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 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9(8 ~125)个月.末次随访患者均疼痛消失,步态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2.4±4.7)分;髋关节活动度平均148.6°±7.4°;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P<0.05).2髋出现异位骨化,为Brooker分级Ⅰ、Ⅲ级.无脱位、骨折及假体松动下沉,无患者进行翻修. 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以恢复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挽救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患者(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问骨折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总结这11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结果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位不良、内固定技术错误。10例患者获平均12个月(2~27个月)随访。无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有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5分提高到术后84.2分。结论骨折复位不良、错误的内固定技术是髋部骨折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进行挽救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3例(13髋),其中男10例,女3例。10例髋臼骨折曾行单纯内固定治疗,3例曾行保守治疗。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13例全部得到随访,持续1年,分别拍摄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患侧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术后随访1年,未见假体松动征象,Harris评分平均(83.38±3.33)分,较术前(37.19±20.12)分明显提高。结论: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次移位,大面积不规则骨缺损等问题,治疗难度大,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较普通全髋关节置换,需很强手术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失败后Ⅱ期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2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42.9岁。术后行X线检查,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4个月(25~48个月),1例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未发现髋关节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为90.9±4.3,优18例,良4例,可1例。结论:Ⅱ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术中手术难度增加,但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男17例,女15例),采取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其中4例死亡病例排除在外,28例纳入研究,年龄69~83岁,平均75岁;内固定手术与髋关节置换之间相隔8~72个月。其中Evans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9例,Ⅳ型2例。手术前显示侧板断裂9例,头钉切割股骨头颈切出15例,螺丝松动4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变化,并随访术后影像学结果(X线)、血沉等指标。结果:2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3年。患者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2例活动后有中度疼痛,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末次随访时,19例恢复自由行走,8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需要助行器帮助下行走。Harris评分由术前34.9±2.4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83.4±5.7;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及下沉断裂。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高龄患者,行挽救性THA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中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2例,男12例,女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为65~82岁,平均72岁;从骨折到行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8~71个月,平均41个月.骨折内固定方法是多枚螺钉12例,滑动髋螺钉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2例,股骨近端钢板2例.失败原因是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7例,骨折不愈合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骨关节炎4例.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l1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4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4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3例.标准柄股骨假体1 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8分(84~95分),优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84.10±3.10)岁;内固定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平均年龄(86.80±2.8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44例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侧别、术前合并症、骨质疏松、AS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人数、围手术期死亡人数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内固定组较关节置换组年龄更大(t=5.311,P0.05);关节置换组术前骨折移位程度高于内固定组(χ~2=6.894,P=0.0090.05);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人次上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GardenⅢ、Ⅳ型),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若骨折移位不明显(GardenⅠ、Ⅱ型)或患者合并较多内科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耐受差,术后预期寿命不高,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THA手术治疗8例成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髋部深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8-51岁,平均45岁。前柱骨折1例,后柱并后壁骨折4例,横行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例。术前行关节穿刺及术中取关节周围组织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彻底清创,1例行一期THA手术,7例采取一期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术后静脉滴注及口服抗生素,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连续两次正常后,行二期THA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常规复查ESR、CRP,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5个月,平均29.5个月。一期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5-15个月,平均8.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53.8±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92.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1)。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及脱位。结论对继发于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髋部感染,彻底清创及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可有效控制感染,骨小梁金属钽杯可提供有效的骨长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22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行踝关节及足趾屈伸等功能锻练。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11例均获随访,时间2-6年。未出现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9-58(36±9.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4-94(81.2±10.6)分,优13髋,良6髋,中3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髋关节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7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72例(74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49例(50髋)获得8-89(38.8±18.6)个月的随访,23例失访。49例随访期内3例死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人工髋关节脱位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髋臼磨损2例。无术后感染病例。按照Harris髋评分系统对未翻修的45例(46髋)进行评分:优25髋,良12髋,中6髋,差3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康复,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陈旧股骨颈骨折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60例陈旧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7.70分增加到术后90.6分,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功能锻炼时出现1次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6例患者术后6月行走时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日常生活自理,余患者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及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对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1年评分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发现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与术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0%。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2例无坐骨神经损伤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22±3.8)个月。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7例(94分±2.8分),良5例(86分±2.3分)。结论采用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 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简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全髋翻修及效果。方法:于2005年4月-2007年10月对43例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疼痛、松动、中心型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结果:随诊8月~2年,术后髅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31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3.02%。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疼痛、松动、脱位的有效方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经髋关节外侧切口前方入路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深静脉血栓2例,经积极治疗恢复正常。死亡2例,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肺部感染。49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按Harris评分评定患髋关节功能:优18例,良2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7.8%。结论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4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髋)。记录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5(24.1±16.0)个月。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7~77(38.0±1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68~96(87.2±6.0)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摄髋关节X线片复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宿主骨对臼杯覆盖良好,假体骨骼界面稳固、无松动。结论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术中髋臼处理、真臼重建以及股骨假体的选择与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总结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 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了l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纳入标准:年龄≥70岁;外伤引起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影像学证实为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者。排除标准:有明显手术禁忌证;原骨折为肿瘤等病理性骨折;阿尔茨海默症或沟通障碍。Harris评分用于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等为随访内容,评分数据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6±4)个月,髋部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功能改善,均可辅助下步行活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3)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0.563,P <0.05)。 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满意,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