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1月2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确认该项目共培育出平均壳径为0.5厘米的紫海胆幼苗92万粒,经水泥池中间培育出平均壳径1.2厘米的紫海胆苗种8.6万粒。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通过成体促熟和催产、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各阶段实践,建立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通过海上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规格和密度紫海胆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以及通过水泥池中间培育,建立了紫海胆苗  相似文献   

4.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6,(1):57-58
正"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罗虹霞、陈丕茂等人发明的"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包括不锈钢笼,不锈钢笼内固定有可围出供紫海胆生存活动区域的束口网袋,束口网袋的底部设置有栖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4,(10):37-3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罗虹霞、陈丕茂等人发明的"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增殖领域,特别是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实用新型包括不锈钢笼,笼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大连紫海胆的生物学特性及增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波 《齐鲁渔业》1996,13(1):25-27
研究了在连紫海胆的形态、生态、繁殖、食性、生长特性以及海胆苗种的中间育成,人工养殖、增殖放流技术。  相似文献   

7.
紫海胆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紫海胆人工苗种在虾池挂笼吊养的紫海胆人工养殖试验,提出鲜海带是紫海胆养成期的合适饵料和仅2m水深的虾池不合适养殖紫海胆等观点,指出养殖水温不宜高于30℃。本实验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养殖成活率都在95%以上。受精后2a最大个体壳径44mm。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08,(6):64-64
按照《河北省2008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实施方案》和《河北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的要求,秦皇岛市水产局成立领导协调、技术保障、后勤宣传等组织,严格选购苗种,5月27日开展了今年首次增殖放流工作。在昌黎、抚宁外海部分适宜的海域增殖放流1.2cm对虾苗1.6亿尾,增殖放流项目资金达80万元。  相似文献   

9.
紫海胆的人工养殖包括陆上水池养殖、海区挂养、海底沉箱养殖及底播增殖等多种水域、多种形式的养殖方式。其中陆上水池养殖具有养殖周期短、易于避险减灾及操作管理等优势。2002年1月30日至12月27日,我们使用2001年自行培育并暂养越冬,壳径2.0厘米左右的紫海胆苗种,在福建连江县官坞海洋开发公司鲍育苗场内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索紫海胆的养殖模式、饵料种类、饵料投喂量、放养密度和疾病防治等相关紫海胆养殖关键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试验,紫海胆养殖模式以围网养殖效果为佳,经过230天的养殖,紫海胆均重达到53.2g,月增重达4.76g;海带为紫海胆最好的饵料,但多种藻类配合使用效果更佳,饵料投喂量以紫海胆体重的6%左右的投喂量为佳;紫海胆苗种养殖密度以每箱800个(267个/m3)的成活率最高,达98.25%,生长速度最快,均重达49.9g,月增重8g,产量为11.87kg/m3,考虑养殖效益因素,则紫海胆苗种1000个/沉箱(333个/m3)的放养密度为佳,其成活率达98.1%,均重达48.4g,月增重6.9g,产量达14.06/m3kg.  相似文献   

11.
《河北渔业》2008,(7):65-65
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分别于7月2日和9日在河北省北戴河金山咀海域增殖放流体长3cm以上和6cm以上的真鲷苗种33、68万尾、49.58万尾。这是该站承担“农业部2008年渔业增殖项目”后放流的第二批、第三批真鲷苗种,这两次放流的真鲷苗种质量好.数量实,增殖放流程序和操作方法规范。河北省渔政处派员对增殖放流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12.
海胆(Arbaciapunctulata)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胆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目前增养殖的种类是正形目球海明科的马粪海胆和长海科的大连紫海胆。海胆的生殖腺制成的海胆酱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l生物学特性1.l形态海胆身体呈半球形.口面向下较平坦,反口面向上隆起,呈五辐射对称状。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胆壳,壳上布满许多能动的棘。马粪海胆壳径为3~4厘米,棘长0.5~0.6厘米,体色变化大,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红、白、褐色的。大连紫海胆的壳径为6~7厘米,棘强大,末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山东省近年来在渤海、黄海海域每年5~6月都开展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为了提高放流中国对虾苗种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增殖放流苗种都要经过一个池塘暂养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野生渔业资源群体、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持自然水域的水产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海资源增殖试验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苗种放流,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5.
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壳径15.5—19.0mm的紫海胆能忍耐10℃的低温,忍耐高温极限为34℃,在同等条件下28℃水温紫海胆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2℃时的1.4倍和1.3倍;对4种不同饵料,单独投喂石莼时,84d紫海胆的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3.9%和216.3%,分别是投喂海带的1.2和1.4倍、江蓠的2.2和3.5倍、羊栖菜的3.2和5.7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槽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自然光周期条件下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存活以及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紫海胆苗种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必要的生物学参数。研究发现,在实验设计的光照强度梯度(0、500、1000、2000、3000 lx)内,光照强度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的影响趋势一致,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500 lx>0 lx>1000 lx>2000 lx>3000 lx。在5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的体长、躯干部骨针长度和口后腕骨针长度都达到最高,且显著优于其他实验组(P<0.05),此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在2000 lx条件下,紫海胆的胃蛋白酶活性最强;在3000 lx条件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发育到11 d已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在500 lx光照强度下,紫海胆浮游幼体可保持最佳的生长速度、消化酶活性以及存活率,500 lx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渔业信息》2010,(9):31-31
7月下旬,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监督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在日照市任家台近海海域进行了我国首次金乌贼标志放流,共放流1.5cm以上金乌贼苗种2万尾。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网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前夕,农业部、中国海警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共同举办西沙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查扣、救护或繁育的200多只国家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绿海龟被放归大海,同时放流的还有100多万粒方斑东风螺等南海特有的渔业资源。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19日举行的活动现场表示,西沙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渔民自古以来的重要作业场所,也是南海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宝库。这次增殖放流活动旨在保护海洋生物、养护渔业资源,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5日,衡水市农牧局组织在衡水湖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在省渔政处、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滨湖新区管委会增殖放流监督组现场监督下,在衡水湖增殖放流鲢鳙鱼种55.05万尾,苗种质量、数量、放流区  相似文献   

20.
《河北渔业》2011,(5):F0003-F0003
<正>"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一直承担河北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任务,以重点海洋经济品种放流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跟踪调查和社会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政府和渔业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中国对虾放流的海域、放流数量、规格及时间提供科学依据,使增殖放流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