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被膜(BF)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杆菌BF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AmpC酶。结果: 浮游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酶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5%(1/40)、20.0%(8/40)、2.5%(1/40);BF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ESBI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0.0%(8/40)、45.0%(18/40)、22.5%(9/40)。对浮游组和BF组的检出率两两分别进行x2检验,BF组各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浮游组各酶的检出率(P<0.05)。产酶BF肺炎克雷伯杆菌对8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BF的形成和产生ESBL及AmpC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和合成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研究siHybrids分子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临床分离的4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实验,初步筛选并收集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进一步利用PCR检测,筛选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的耐药株。利用siHybrids技术,针对kpc-2设计合成siHybrids 杂合分子,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进行特异性沉默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siHybrids沉默靶基因kpc-2的体外表达水平,并通过联合抑菌实验验证siHybrids分子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乃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效果。结果: 合成的小分子siHybrids可以使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下调,并且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分别联合使用,可使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由耐药转为敏感。结论: siHybrids可以特异地抑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通过干扰产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rapid polymyxin NP test,Poly NP test)对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价值;进一步评估改良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modified rapid polymyxin Nordmann/Poirel test,MPNP)对产MCR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株菌,包括14株多粘菌素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S-KP),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细菌(26株为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R-KP),3株为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以及5株非发酵菌。以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结果为标准,采用Poly NP试验检测多粘菌素类的药敏表型。PCR及测序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多粘菌素类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pmrA/pmrB,phoP/phoQ,mgrB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mcr-1~mcr-8,采用MPNP试验检测是否为产MCR阳性菌株。结果: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菌,3株天然耐药细菌的Poly NP试验均为阳性;26株PolR-KP中,24株为Poly NP试验阳性,2株为阴性;14株PolS-KP均为阴性,且所有结果均在2 h内出现最终颜色变化。该方法判断肺炎克雷伯菌多粘菌素类耐药表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3.1%和100%。26株PolR-KP中,有4株为MCR阳性,其中3株产mcr-1,1株产mcr-8;22株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其中12株为双组分系统PmrAB突变,4株为双组分系统PhoPQ突变,6株为mgrB基因改变。4株MCR阳性菌株的MPNP试验表现为阴性结果,其余非MCR株的PolR-KP和PolS-KP,以及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株的MPNP均表现为阴性结果。MPNP试验不能筛选出MC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Poly NP试验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测。MPNP试验对MC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不佳,仍需进一步探讨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CR快速表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耐药机制及临床分离株与呼吸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收集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8株为临床分离株,13株为呼吸机分离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EDTA结合(DDTs)及协同(DDST)试验检测金属酶,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E-tes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IC。PCR检测耐药基因,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CRKP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结果: 所有菌株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基因检测均为blaKPC-2;只检测到一株菌产金属酶,基因型为blaNDM-1;未检测出blaGES、blaVIM、blaSPM、blaIMP及blaOXA等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ESBLs检出率为 43.90%,但所有菌株均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以blaCTX-M-24为主(92.68%, 38/41),其次为blaSHV-12(78.05%, 32/41)。38株携带blaTEM中,其中35株为广谱blaTEM-1,只有3株为超广谱blaTEM-104。所有菌株均检测出外膜蛋白ompk35基因,95.12%的菌株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28株临床分离株大部分来自ICU病房(67.86%, 19/28),其中有24例感染患者使用了呼吸机;41株CRKP对临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中100%耐药的有9种,耐药率最低的为四环素类,分别为替加环素(2.44%, 1/41),米诺环素(7.32%, 3/41)和四环素(14.63%,6/41)。MLST结果显示,所有呼吸机分离株均属ST11型,28株临床分离株有25株也属ST11型,2个新的ST型已被Pasteur MLST数据库确认收录并分别命名为ST1854和ST1855。结论: CRKP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携带blaKPC-2基因是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存在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播散,且与呼吸机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红霞  郑青山 《金属学报》2005,10(7):795-798
目的: 了解左氧氟沙星与他常用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 对16 项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他常用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15.8844) 和安全性(χ2=2.2231) P 均大于0.05, 具有同质性, 可以合并结果。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 2.1885, OR合并95 % 可信区间为1.6044 ~ 2.9853, OR合并的检验:χ2 =24.4471, P <0.01 。安全性:OR合并=0.9516, OR合并95 %可信区间为0.5958 ~ 1.5199, OR合并的检验:χ2 =0.0431, P>0.05 。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罗玲玲  滕承志  李晓笑  潘丹峰 《金属学报》2017,22(11):1278-128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qd,静脉滴注;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盐酸氨溴索15 mg,qd,静脉滴注,连读给药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干扰素(IFN-γ)、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50/52例)和82.69%(43/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13.28±4.76)和(21.11±6.42)mg/L;IFN-γ分别为(8.45±3.62)和(20.36±5.12)ng/L;PCT分别为(4.02±2.07)和(7.46±2.13)μg/L;IgA分别为(2.17±0.43)和(4.03±0.52)μg/L;IgG分别为(8.14±1.31)和(12.32±1.65)μg/L;IgM分别为(0.86±0.28)和(1.20±0.3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头晕、嗜睡等,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19.23%(P>0.05)。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明确,可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尹路  徐大可  杨春光  席通  李中  赵颖  杨柯 《表面技术》2019,48(7):316-323
目的 通过添加铜、银元素赋予2205双相不锈钢协同抗菌效果,以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能和耐微生物腐蚀能力。方法 采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铜、银添加对材料显微组织变化和两相比例的影响,使用能谱(EDS)分析元素分布。采用电化学测试,包括动电位极化曲线(PD)、开路电位(OCP)、线性极化电阻(LPR)和交流阻抗谱(EIS),表征添加铜、银后材料耐蚀性能的改变和在硫酸盐还原菌(SRB)体系中耐微生物腐蚀的能力。采用莫特肖特基测试(MS)表征表面钝化膜缺陷密度的变化。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浸泡试样表面生物被膜和腐蚀产物,并采用EDS分析腐蚀产物主要成分。通过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活死染色后表面生物被膜内细菌的生长情况,分析含铜、银材料的协同抗菌性能。结果 添加铜元素会使2205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含量增多,银元素主要以银富集相分布于基体材料中。电化学测试显示,2205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分别为10.30 mA/cm2和1.19 μA/cm2,而2205-Cu和2205-Cu-Ag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3.73 mA/cm2和28.85 mA/cm2,维钝电流密度分别为1.54 μA/cm2和2.31 μA/cm2,添加铜和银元素都会导致自腐蚀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上升。此外,铜银元素会使钝化膜掺杂浓度上升,2205试样的钝化膜掺杂浓度为2.81×1020 cm-3,而2205-Cu和2205-Cu-Ag钝化膜掺杂浓度分别为4.46×1020 cm-3和4.97×1020 cm-3。由于协同抗菌效应,在硫酸盐还原菌参与腐蚀的体系中,2205-Cu-Ag试样的耐蚀性能远好于2205-Cu和2205试样,在第14天时,2205、2205-Cu和2205-Cu-Ag的极化电阻值分别为37.27、41.51、72.90 kΩ?cm2。通过活死染色和扫描电镜图片可看出,2205-Cu-Ag表面的腐蚀产物较少,生物被膜稀疏且死亡细菌多于2205和2205-Cu试样。结论 铜、银的添加会改变2205双相不锈钢的两相比例,降低耐蚀性,并使钝化膜致密性降低。但同时含铜、银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效果,能够有效抑制金属表面生物被膜的附着,显著提升了材料耐硫酸盐还原菌导致的微生物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谢悦良  刘晶晶  吴翠芳  陈莉  刘世坤 《金属学报》2016,21(10):1149-115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伴肾清除率增加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先以经验治疗为主,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为突破口,运用药学知识,分析血药浓度低的原因。患者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和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特性选择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结果: 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中,利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手段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不失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学监护的一种可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抗铅产絮菌株B-07胞外聚合物EPS-07作为吸附剂处理含Pb(Ⅱ)的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80 min,pH为5.5,吸附剂用量为0.8 g/L,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为50 mg/L时,EPS-07对铅离子的吸附平衡容量为61.5 mg/g。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表达,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T-IR结果表明,EPS-07与Pb(Ⅱ)的作用过程中,主要是羟基、羧基等基团参与了吸附作用。SEM观察显示EPS-07表面结构比较松散,EPS-07与Pb(Ⅱ)作用后,其表面变得致密并有结晶沉淀物出现。EDS图出现了Pb元素峰,表明Pb(Ⅱ)被吸附到EPS-07上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种电化学实验手段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等分析技术,结合活死细菌染色实验、点蚀坑深度分析等方法,以316L不锈钢为对比,研究了CrCoNi中熵合金在含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CrCoNi中熵合金表面形成不均匀的生物被膜,从而降低开路电位,减小极化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腐蚀电流密度;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钝化膜,导致浸泡在含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中的CrCoNi中熵合金的最大点蚀坑深度(4.8μm)大于无菌培养基中CrCoNi中熵合金的最大点蚀坑深度(2.3μm)。与316L不锈钢相比,CrCoNi中熵合金的开路电位较高,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较小,钝化膜的修复能力较强,在含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中浸泡后的最大点蚀坑深度小于316L不锈钢(5.8μ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4 株从临床分离产超广谱内β 内酰胺酶(ESBLs) 及AmpC 酶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 分析其中整合子的存在, 对整合子的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整合子基因盒表达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等15 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PCR 技术检测整合子基因, DNA 测序研究整合子插入耐药基因盒情况。结果:这4 株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其中1 株存在整合子(扩增片段2 000 bp 左右), 携有dhfrXII 和aadA2 基因。结论:4 株菌中仅1 株存在整合子结构, 尽管产ESBLs和AmpC 酶基因未位于整合子的基因盒上, 但整合子参与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四七六医院骨科就诊并急诊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均根据脊髓受压程度急诊实施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在15 min内经静脉快速滴注总量为30 mg/kg的MP(冲击治疗),45 min后继续给予5.4 mg·kg-1·h-1的MP,持续时间为23 h。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60 mg/次,q12h),持续治疗30 d。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及对症治疗,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30 mg/次,q12h,持续3 d)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随访6个月,依据Frankel分级法判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各时间点的ASIA感觉、运动评分;并记录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第6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 vs. 62.5%,P<0.05);2组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6个月ASIA感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感觉、运动评分在治疗后第1个月、6个月显著升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2% vs. 33.3%,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大剂量MP冲击治疗可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较单一MP冲击治疗效果更佳,但仍需更多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分析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 以不同季度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为自变量,以同期及滞后不同时期(1~4个季度)CR-KP的检出率为因变量,分别建立PLSR模型,分析CR-KP检出率比抗菌药物使用的滞后性。根据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筛选与CR-KP检出率相关性较显著的抗菌药物,明确不同品种对CR-KP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CR-KP的检出率滞后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两个季度,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磺苄西林的DDDs正相关性较显著,与伊曲康唑的DDDs负相关性较显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伊曲康唑、磺苄西林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85 2、-0.083 9、0.076 3。结论: PLSR算法可用于同时分析CR-KP检出率与多种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可为CR-KP检出率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及其对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和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由温州康宁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5 mg/kg博来霉素0.2 mL气管内灌注成功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术后第2天起氨溴索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剂量为10、20、40 mg/kg盐酸氨溴索,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剂量为3.33 mL/kg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 d。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状况,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内ERK1/2、p-ERK和Smad3、Smad4、Smad7蛋白表达状况,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内Treg、Th17细胞表达状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成纤维细胞内TGF-β1含量、TGF-β1基因表达量、ERK1/2、p-ERK和Smad3、Smad4蛋白表达、肺组织内Th17、Th17/Treg均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氨溴索中、高剂量组大鼠均降低(均P<0.05)。而模型组大鼠成纤维细胞Smad7蛋白表达、肺组织内Treg表达比率较正常组均降低(均P<0.05),氨溴索中、高剂量组大鼠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可维持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h17/Treg平衡,抑制大鼠TGF-β/Smad/ERK信号转导通路内主要细胞因子信号传递,进而起到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Multi-species biofilms are found in various bacterial habitats and have industrial relevance. These complex bacterial communities have synergetic effects, unlike a single species.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to evaluate these complex communities as a whole. He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single- and dual-species biofilms of Vibrio neocaledinocus sp. and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for A36 carbon steel corros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of the monoculture increased the overall biomass production of the dual-species biofilm, but the growth rate was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dual-species culture due to a lack of nutrients.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also confirmed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s—they became more homogenized via exposure time in both the mono- and dual-species cultur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36 carbon steel positively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dual-species interactions. This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after four weeks of exposure. The highest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99.8% was achieved in the dual-species cultures.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revealed the high relative abundance of 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 during the initial days of exposure, demonstrating the dominant role of this bacterium in the biofilm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顺铂与唑来膦酸序贯联合应用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LA-801D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顺铂与唑来膦酸不同序贯方式处理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顺铂和唑来膦酸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给药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生长抑制具有协同效应,其中以顺铂给药24 h后序以唑来膦酸处理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顺铂与唑来膦酸序贯方式的改变,引起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结论: 先顺铂后唑来膦酸的联合给药方式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不同序贯应用方式导致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差异与细胞周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