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血药浓度监测在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HD-MTX)的骨肉瘤患者肝功能损伤预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患者不同时间点MTX及7-OHMTX血药浓度,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利用SPSS 22.0软件,考察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表面积、MTX剂量以及化疗后不同时间点MTX血药浓度、7-OHMTX血药浓度、7-OHMTX/MTX浓度比值与化疗所致急性肝功能损伤相关性。结果:在不干涉原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有24例患者47例次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数据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引起的急性中重度肝功能损伤与7-OHMTX5 h、7-OHMTX12 h、7-OHMTX24 h、7-OHMTX48 h、7-OHMTX/MTX5 h、7-OHMTX/MTX12 h、7-OHMTX/MTX24 h、7-OHMTX/MTX48 h这8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ADR),以及临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59例依照诊疗建议[1-2]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ALL患儿;统计、整理其应用HD-MTX治疗的相关数据,还有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MTX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及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情况;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评估参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定标准)。结果:行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 59例ALL患儿,共进行了264次化疗;经化疗,患儿不良反应多见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黏膜损伤,以及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感染等;行HD-MTX治疗后44 h,黏膜损伤、胃肠道反应等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排泄延迟组的患儿明显高于排泄正常组的患儿(P<0.05);不同危险分层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D-MTX规范化治疗患有ALL的儿童,参照患儿的MTX血药浓度检测行CF解救,以及采取有效的不良反应防治措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9,(3):450-454
目的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肝损伤、骨髓抑制与甲氨蝶呤(MTX)及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同时监测MTX和7-OHMTX血药浓度对MTX毒副作用预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8例接受HD-MTX治疗的骨肉瘤患者,HD-MTX滴注完成后24 h和48 h,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同时测定MTX和7-OHMTX血药浓度,并收集HD-MTX化疗后1周内肝功能和骨髓抑制指标,分析MTX和7-OHMTX血药浓度、7-OHMTX/MTX之比、MTX与7-OHMTX血药浓度之和与患者肝损伤、骨髓抑制的相关性。结果肝损伤严重程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GB)下降程度与48 h7-OHMTX/MTX比值有显著相关性(P <0.05);白细胞(WBC)下降程度与24 h 7-OHMTX/MTX比值有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中性粒细胞(NE)下降程度与7-OHMTX/MTX比值无相关性。结论 48 h 7-OHMTX/MTX比值对于预测MTX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化疗的骨肉瘤患者24 h血药浓度值(C24h),对有可能发生延迟排泄的患者进行提前预警,与临床协作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并且为今后制定更加合理的MTX解救流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某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的骨肉瘤患者的C24h数据共3515例进行分析,并研究C24h与延迟排泄的关系。结果:C24h具有一定规律性,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达标所需时间成正相关。建立C24h危急值报告制度对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及患者用药安全预警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结论:应通过监测C24h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并对高血药浓度患者尽早处理,防止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给药后C44h对于排泄延迟的预判价值,为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严重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某院儿科住院接受HDMTX方案的ALL患儿42例,男27例,女15例,MTX剂量5 g·m-2,24 h持续静滴,RP-HPLC法分别测定MTX给药后44 h和48 h血药浓度,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 4.02版)评定用药后MTX不良反应。结果:C44h>0.5μmol·L-1和C44h≤0.5μmol·L-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C44h>0.5μmol·L-1组血药浓度降低至安全阈值所需时间明显长于C44h≤0.5μmol·L-1组。结论:C44h>0.5μmol·L-1有预测MTX排泄延迟作用,有利于及时调整四氢叶酸(CF)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排泄延迟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HD-MTX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就诊的新发ALL患儿完整的HD-MTX化疗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对HD-MTX治疗后发生排泄延迟情况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给药后排泄延迟发生率为13.67%。排泄正常组与排泄延迟组患儿相比,病情危险度(P=0.002)、血红蛋白(Hb)水平(P=0.001)、白蛋白(ALB)水平(P=0.002)及MTX剂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合用P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B水平是HD-MTX化疗后发生排泄延迟的保护因素(OR=0.916;P=0.007),病情危险度是发生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OR=1.849;P=0.012)。结论: ALL患儿的MTX给药剂量,病情危险度和Hb、ALB水平可能与排泄延迟有关;ALB水平是HD-MTX排泄延迟的保护因素,疾病危险程度是排泄延迟的危险因素。因此,用药前应密切关注低蛋白血症儿童及高危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骨肉瘤时出现排泄延迟的个体化治疗实践,探讨HD-MTX治疗骨肉瘤排泄延迟解救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基因检测预测MTX给药方案、排泄延迟及不良反应风险,多学科联合协同进行HD-MTX化疗的骨肉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指导亚叶酸钙解救,针对导致MTX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指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和解救方案,保证用药合理、有效、安全。方法①将30例次HD—MTX化疗的ALL患者按甲氨蝶呤剂量不同分组,每组15例次,Ⅰ组3g/m^2,Ⅱ组5g/m^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化疗结束后0、20、44h(必要时追加68h、92h采血点)所测得的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亚叶酸钙(Cr)解救,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Ⅰ组、Ⅱ组两组化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②按照①中HPLC法所测得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将30例ALL患者分为排泄延迟组和非排泄延迟组,并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①于0、20和44h时,高剂量Ⅱ组的血药浓度均比低剂量Ⅰ组血药浓度高。相应的是,高剂量Ⅱ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剂量Ⅰ组高;②排泄延迟组肝肾功能异常的比例明显比非排泄延迟组高。结论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可提高治疗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对CF个体化解救、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静  李天媛  徐康康  罗琳  廖清船 《安徽医药》2009,13(12):1554-1555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排泄延迟的发生率,探讨MTX排泄延迟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101例ALL患儿,对其应用HD-MTX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MTX排泄延迟及其不良反应加以分析。结果总体排泄延迟发生率为19.77%,两个剂量组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排泄延迟的患儿MTX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增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结论MTX排泄延迟可增加其不良反应,临床应调整解救方案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因素,建立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接受氯氮平治疗的63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超标组(≥ 600 ng·mL-1)140例和对照组(<600 ng·mL-1)49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性别(OR=4.127,P<0.001)、BMI (OR=1.074,P=0.01)、日剂量(OR=1.013,P<0.001)、发热(OR=19.266,P<0.001)、氯氮平服药史(OR=2.505,P<0.001)、联用美托洛尔(OR=2.446,P=0.007)、联用普萘洛尔(OR=2.493,P=0.003)是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AUC达到0.87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最佳一致性。结论:性别、BMI、剂量、发热、服药史、联用美托洛尔、联用普萘洛尔是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最佳辨别力和出色的校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其消除相末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8-∞)与患儿病理生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AUC48-∞与化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某院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大剂量MTX化疗的病历资料,记录患儿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性别、病程、MTX剂量、亚叶酸钙(CF)解救剂量、水化量、碱化量、血药浓度及相应的生化检验值等数据,观察给药后不良反应并进行评级,计算AUC48-∞并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AUC48-∞C48 hC72 h对于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测效力。结果:MTX的AUC48-∞与血清肌酐(CRE)、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及合并使用奥美拉唑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以AUC48-∞作为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95% CI)为0.819(0.734~0.904),具有诊断意义(P<0.001),且AUC48-∞对严重不良反应的预测灵敏度比C48 hC72 h更高。结论:AUC48-∞可能对HD-MTX化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力,当化疗期间患儿出现γ-GT、CRE值升高或联用奥美拉唑时临床医师需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苗  孔晓岩  王淑梅 《中国药学》2022,31(10):746-754
甲氨蝶呤延迟清除是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患者的一个临床特别关注点。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甲氨蝶呤浓度和延迟清除相关的因素。根据甲氨蝶呤治疗后24或42小时血清甲氨蝶呤浓度,将甲氨蝶呤化疗周期分为正常清除组或延迟清除组。通过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Spearman’s相关性检验评价与甲氨蝶呤浓度和延迟清除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校正同一名患者多个化疗周期的聚集效应和混淆因素。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儿138个化疗周期进行评价。剂量、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与24小时甲氨蝶呤血清浓度显著相关(P <0.05)。未发现基线特征与42小时甲氨蝶呤血清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34个化疗周期(24.6%)中观察到甲氨蝶呤延迟清除,剂量、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并发感染是甲氨蝶呤延迟清除的显著危险因素(P <0.05)。本研究发现了与甲氨蝶呤浓度和消除相关的数个风险因素,可用于识别甲氨蝶呤清除延迟高风险的患者,但研究结果有待在进一步的大规模研究中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方案后延迟排泄影响因素及与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8名共190次运用HD-MTX化疗的患者病例资料,以及253例次MTX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延迟排泄的影响因素及与合并使用PPI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D-MTX延迟排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体质量呈负相关,与MTX剂量呈正相关,与合并使用PPIs呈正相关,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MTX剂量,其次是合并使用PPIs。结论:运用HD-MTX化疗方案时应高度重视与PPIs的联用,应加强临床观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小丹  孙言才 《安徽医药》2021,25(3):629-632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救治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排泄延迟病人,促进临床HD-MTX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安徽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师对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HD-MTX排泄延迟病人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积极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发生原因及血药浓度波动原因,提出合理性药学服务建议,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结果 病人HD-MTX化疗后出现早期排泄延迟,临床药师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与尿pH值过低、药物相互作用、肾功能损伤、第三空间存在、低蛋白血症等因素相关;之后,病人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出现波动现象,临床药师分析可能与利尿药的使用、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第三空间的存在相关.通过以上分析,临床药师及时建议充分碱化尿液促进甲氨蝶呤排泄;停用可能导致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药物泮托拉唑,改用雷尼替丁继续治疗;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排泄延迟及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等.在药师的积极参与下,病人成功救治,顺利出院.结论 HD-MTX排泄延迟的发生及血药浓度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探讨肝损伤和骨髓抑制的发生与MTX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使用HD-MTX治疗的34例骨肉瘤患者,采用HPLC法测定MTX静脉滴注开始后24 h、48 h、72 h的血药浓度(C24h、C48h、C...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名重症感染患者(CRRT组8人,非CRRT组22人)接受静脉用多黏菌素B治疗48 h后测定多黏菌素B谷浓度(Cmin)、中浓度(C1/2t)和峰浓度(Cmax),收集2组患者临床信息,并分析CRRT对药物浓度、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CRRT组CminC1/2tCmax分别为(0.983±0.872)μg·mL-1、(2.141±1.116) μg·mL-1、(4.644±1.597) μg·mL-1,非CRRT组分别为(2.333±0.967) μg·mL-1、(3.502±1.191) μg·mL-1、(7.252±2.272) μg·mL-1,2组间各浓度差异显著(均P>0.01)。疗效方面,CRRT组临床有效率(25.0%)低于非CRRT组(40.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RT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非CRRT组Cmax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的Cmax最佳阈值为8.352 μg·mL-1。不良反应方面,CRRT组和非CRRT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5.0%和9.1%(P>0.05),非CRRT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54.5%,均与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RRT会降低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非CRRT组中Cmax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对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