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43例;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趋势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dLDL-C与术后cTnI升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4±0.26)和(0.56±0.27)mmol/L,(4.51±1.17)和(3.90±1.04)mmol/L,(2.77±0.80)和(2.25±0.73)mmol/L,(1.74±0.91)和(1.33±0.62),(52.52±27.93)和(36.92±19.41)mm;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 1.112~196.904),LDL-C(OR=3.074,95%CI 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95%CI 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为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的sdLDL-C分别是(0.541±0.144),(0.621±0.257),(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HDL-C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在不同LDL-C水平的患者中结论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阐明HDL-C水平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和结果:连续入选2529例PCI术前cTnI水平正常的患者,而LDL-C水平已达标(LDL-C<70mg/dl)患者HDL-C与PCI术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DL-C水平不能预测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但对于LDL-C<70mg/dl的患者亚组,HDL-C每升高1mg/dL,PCI术后cTnI升高>1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04),PCI术后cTnI升高>3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22),PCI术后cTnI升高>5倍正常上限的风险下降3%(OR 0.97,95%CI 0.95-0.97,p=0.017)。 结论:较高的HDL-C水平可降低LDL-C已达标患者择期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综述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机制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方法与分类、来源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以期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在临床上的早期筛查及有效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9月—2020年6月因胸痛、胸闷入院,疑似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n=422)和非CHD组(n=103)。同时又按照AIP三分位数分为3组:AIP≤-0.056组(n=176),-0.056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水平与斑块性颈动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sd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 无狭窄61例;有狭窄8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4例.无狭窄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sdLDL-C(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 =0.411,P<0.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年龄和血清sdLDL-C水平并未显示相关.结论 血清sd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认的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作为冠心病(CHD)防治的主要干预目标,然而许多LDL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仍然会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LDL亚组发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较LDL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敏感。既往因检测方法的局限,sd-LDL检测未能大规模投入临床,近年来均相酶法的出现使其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成为可能。sd-LDL作为CHD的危险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将进行更多的大型干预研究以确定sd-LDL的适当目标水平,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治疗。本文就sd-LDL的研究进展及其与CHD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7月同期选取1065例CHD患者及469名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直接测定法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sdLDLC水平,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建立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根据CHD患者经调脂治疗后血清LDLC水平,确定调脂后LDLC达标组和强化调脂后LDLC达标组。比较各组血脂指标,分析比较sdLDLC水平和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结果 (1)调脂治疗后C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G、HDLC、sdLDLC/LDLC比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及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脂LDLC达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dLDLC/LDLC比值增高(P0.05),sdLDLC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脂达标者中有2.3%CHD患者sdLDLC水平和7.7%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3)强化调脂LDLC达标组sdLDL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sdLDLC/LDLC比值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强化调脂达标者中有0.8%CHD患者sdLDLC水平和15.3%CHD患者sdLDLC/LDLC比值高于本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结论 CHD患者调脂治疗及强化调脂治疗中血清sdLDLC水平及sdLDLC/LDLC比值的变化,对残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降低sdLDLC水平可能是最终降低CHD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亚组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24例冠心病患者和13例对照组血浆中脂蛋白的各亚组分:大而轻LDL(LDL1),中间LDL(LDL2),小而密LDL(LDL3,)的含量。结果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和LDL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心病组的亚组分LDL1的含量少,LDL3的含量多;对照组则相反,亚组分LDL1的含量多,LDL3的含量小;而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亚组分LDL2的含量两组几乎一样。结论LDL3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LDL3测定仍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之一,也是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2)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采用2%~1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离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通过密度扫描对LDL亚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冠心病组LDL2含量为(1.87±0.53)mm o 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38)mm o l/L],P<0.001,血浆LDL2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345);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与LDL2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2427,P=0.0001)。认为LDL2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浆LDL2有助于冠心病危险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对5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心肌标志物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平均年龄60.00±10.02岁。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130,P=0.022),心肌梗死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Gensini积分正相关(r=0.213,P=0.048);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病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代谢异常、血液凝固失调及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的血管慢性炎症共同导致的疾病.多见于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内皮细胞长期反复损伤,导致脂质不断沉积和平滑肌细胞持续性增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和恶性循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富含三酰甘油(TG)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因此sdLDL被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等[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收集基线资料,检测PCI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根据术后cTnT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TnT未升高)55例和观察组(cTnT升高)4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PCI术中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PMI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既往PCI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N端B型利钠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p-PLA2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Gensini积分、支架数量、支架释放压、手术用时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OR 4.55,95%CI 1.43~14.47)、Gensini积分(OR 1.08,95%CI 1.01~1.14)、支架数量(OR 5.35,95%CI 2.04~14.01)以及手术用时(OR 1.06,95%CI 1.00~1.12)为PMI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术前Lp-PLA2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对PMI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非HDL-C升高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48例非HDL-C升高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27例和对照组=321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对照组未用调脂药物。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致死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及再次血运重建。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I(6.4%vs12.3%,P=0.013)、再次血运重建(19.2%vs26.6%,P=0.029)及联合终点发生率(26.9%vs41.5%,P〈0.001)均明显下降,但死亡率(5.1%vs57.9%,P=0.196)下降不明显。调脂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不良心脏事件生存的概率(HR=0.52,95%CI0.30~0.91,P=0.022)。结论非HDL—C升高的糖尿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长期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可减少MI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远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残余胆固醇(R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22年10月于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239例,所有患者均为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入院次日空腹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根据住院期间冠脉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non-ISR组。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6.0软件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分别使用t检验,Mann-whitney 检验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绘制ROC曲线确定RC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显示,non-ISR与ISR组在性别、高血压、支架植入时间、TG、HDL-C、LDL-C、Lp-a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糖尿病、吸烟、TC、RC、多支病变、支架个数、支架总长度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RC四分位间距,根据四分位间距分为四组(Q1-Q4),四组间ISR的发病率分别为20%、14.8%、22%、40.7%,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RC与ISR存在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表明,RC的ROC为0.636(95%CI 0.572~0.697,p<0.05)。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RC的最佳阶段点为0.47mmol/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72%,75.1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多支病变、支架总长度以及RC>0.47mmol/L是ISR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RC>0.47mmol/L的患者发生ISR的风险是≤0.47mmol/L的患者的3.416倍(p=0.003)。结论:在LDL-C达标的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中,RC与ISR存在相关性,且RC是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C)and cholesterol absorption and synthesis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hig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363 statin-naiv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hig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from two hospitals in Sh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