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心理学方法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氮平,两组均连续干预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性状况BISF-W表评分增加比例、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干预前后HAMD及HAMA评分变化情况及干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HAMD及HAMA评分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性唤起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频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自信、性欲、性高潮、性交流及性交频率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性困惑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烦躁、震颤和口干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氮平能显著改善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少,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焦虑抑郁情绪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手术途径不同分为TVH组31例,TAH组57例,LAVH组28例,术后随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术后TAH组患者和TVH组患者总体性生活质量降低;LAVH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LAVH组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焦虑评分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途径行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少,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郑巧玲  叶红 《中国性科学》2013,22(6):81-82,9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性调查问卷和生活质量问卷,比较并观察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性生活频率、性欲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性生活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疲惫疼痛、失眠虚弱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与次全切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子宫全切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医院治疗子宫肌瘤并符合要求的71例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有患者35例,对照组有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患有子宫肌瘤。试验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其主要评估内容有性欲的异常症状、性唤起的异常症状、性高潮的异常症状、性行为的异常症状、性心理的异常症状的评分及综合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估及综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试验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会对患者的性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子宫次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当患者的子宫完全愈合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部分切除术与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性欲异常症状、性唤起异常症状、性高潮异常症状、性心理异常症状、性行为异常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性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术后1个月子宫部分切除术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FSH、LH水平均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低,性激素水平改善程度明显比全子宫切除术组高(P<0.05)。结论:子宫部分切除比全子宫切除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米非司酮、子宫全切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前1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性功能情况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满意度高于Ⅲ组治疗满意度(P0.05),而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Ⅰ组治疗后12个月性生活满意度高于Ⅱ组患者(P0.05)。而Ⅲ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性功能情况均明显偏低,且性生活满意度未得到提高。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放置宫内节育器(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术后性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性科学》2015,(8):13-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子宫切除术患者出院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嘱按时复查,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度和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后的主观社会支持度、客观社会支持度和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性生活频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性交痛和阴道干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将护理延续到家庭,能够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子宫全切方式对患者妇科内分泌以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用传统开腹方法进行子宫全切治疗,观察组利用腹腔镜进行子宫全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内分泌情况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内分泌情况以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观察组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尿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治疗,腹腔镜用于子宫全切治疗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对提高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性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实施规律放射治疗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联合放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恢复性生活时间、性唤起时间、每月性生活频率,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两组干预后FSFI评分情况及干预过程中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性生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进行性生活时性唤起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每月性生活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女性FSFI评分中性欲、性唤起、性高潮及性心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Ig M、Ig G和Ig A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Ig M、Ig G和Ig A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对提高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性生活质量,促进早日恢复正常性生活,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免疫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广泛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对育龄期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性生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子宫颈癌育龄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宫颈癌根治手术行子宫广泛性切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腹膜阴道延长术。在患者出院时比较两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PFS量表变化情况、性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情况及术后阴道长度及开始性生活时间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FS评分中:行为及严重程度评分、情感评分、感觉评分与认知情绪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开始性生活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育龄期早期宫颈癌患者行阴道延长术,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及癌性疲乏,促进早期恢复性生活,并提高性生活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妇女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病情及意愿分别实施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其中,实施子宫全切术100例,设为子宫全切组;实施次全切除术100例,设为次全切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性功能水平评分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满意度评分等实验数据。结果次全切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性功能水平评估结果基本相当,各项指标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子宫全切组患者的性功能水平明显下降,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并显著低于同一时期的次全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次全切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子宫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子宫全切治疗进行比较,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可以更好的减轻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陈从其  林云侨 《中国性科学》2012,21(2):20-20,22
目的:对传统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切吻合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7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与包皮环切吻合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IEF -5进行记录,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包皮环切吻合术组切口愈合好,外形美观,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性生活质量与传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包皮环切吻合术较传统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东霞  李春梅 《中国性科学》2012,21(3):11-13,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12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组(观察组)和宫腔镜电切术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治疗效果和肌瘤转归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效果和肌瘤转归情况,两组O型Ⅰ型黏膜下肌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黏膜下肌瘤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须住院等优点,并且设备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观察性康复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性心理与性行为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自两医院的98例子宫全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组)49例和观察组(性康复干预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性心理、性行为及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性心理、性行为及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性心理、性行为及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评估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康复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性心理与性行为的影响好于常规干预,在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子宫切除术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其手术指证,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在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取的确诊为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刮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月经改善状况及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疾病总复发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21.4%)(χ~2=5.13,P=0.02)。结论:对比单一的电切术治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情况良好,患者月经情况改善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性康复干预对育龄期宫颈癌术后患者心理抑郁程度及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授权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腹式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授权组患者授权教育模式的性康复护理。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授权组FSF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7人未恢复性生活,授权组全部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授权教育模式性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米非司酮和子宫全切三种治疗方式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性生活及婚姻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00例,分为放置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A组)105人,口服米非司酮(B组)103人,子宫全切(C组)92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治疗前1个月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痛经情况、性生活质量和婚姻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C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性生活质量和婚姻生活质量满意程度均明显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而A组患者的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明显比治疗前提高(P0.01),与B组相比婚姻生活质量更好。结论:左旋炔诺孕酮缓释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性生活和婚姻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毛丽伟 《中国性科学》2013,22(5):25-26,3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妇科收治的10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最新的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手术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B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较小,应慎重采用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431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结果:手术中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尤其是中重度宫颈糜烂采用LEEP刀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